东西方交流背景下甲骨文文字的一种新解读

版主: 牛大春牛河梁

内容
作者
头像
牛河梁
中坚
帖子: 1559
注册时间: 2024-01-08
Has thanked: 110 time
Been thanked: 165 time

东西方交流背景下甲骨文文字的一种新解读

#1

#1 帖子 牛河梁 »

前言

传统认为,汉字的前身甲骨文是一种东方的象形文字。现今发现的甲骨文被确定大概始于公元前1200年前后,殷商晚期,与中亚双轮马拉战车及西方青铜技术一起突然出现在中原大地上。全世界目前已发现的殷商甲骨文字约5000字,但真正被释读出来的字数仅约2000字。而在已经破译的甲骨文中,也有一批尚有争议。

学术上,没有甲骨文的前身文字在中国被发现。但中亚曾经发现比晚商年代更早的类甲骨文印章。甲骨文究竟是中国原创的还是外来的,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学术问题。本文不打算深入探讨甲骨文是否西来,使用甲骨文的人群是否西来问题。而是通过举出一些例子指出:甲骨文其实和同时期西方文字,如古埃及文字和古希腊文字,有相似之处;并和西方文字之间相互影响。作为象形文字的甲骨文,同时也是字母拼音文字。

一、欧亚大陆东西方的相似性

考古发现,欧亚大陆上东西方文化有相似性。甚至说可以互为镜像。

举例说,没有什么争议的是殷商时期出现在中原的双条幅轮马拉战车,也先后出现在欧亚大陆其它地方。长得没什么两样。埃及著名的法老图坦卡门据说死于驾车车祸。甲骨文也记载了商王武丁驾车出过车祸。车轴都断了。直至今天,这种战车的车轮还在印度的国旗上。

引起中华文明西来论的仰韶(远早于三皇五帝)彩陶,和同时期乌克兰-罗马尼亚地区的彩陶一摸一样。而当时乌克兰-罗马尼亚不仅仅是希腊文明的前身,也是世界上文明最发达的地区。有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大的城市及城市群。比沃土新月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城邦还要早。最早出现于这一地区彩陶上的太极图案,成为今天东方文化的一部分。

对殷商贵族墓葬出土文物的科学研究也发现许多来自于中亚、西方的物件。如妇好墓里的中亚和田玉及阿拉伯海贝。殷商青铜器和西方青铜器里的锡据信都来自于中亚今天的阿富汗。现代质谱仪发现殷商青铜器里的高放射性铅,据信来自于非洲。这说明,殷商和世界各地是有交流的。殷商人没有理由不知道西方文字。如果甲骨文与西方文字有相似性,不能简单地用巧合来一笔带过。

反过来,最早出现在中国几千年前的刀叉,长得和西方现在刀叉一摸一样,现在是西方的主流餐具。最早出现在中国几千年前的面条,和现在意大利以及欧亚大陆其它地区的面条技术没有什么区别。中科院古脊椎和古人类研究所的付巧妹及其它中国科研机构联合在《细胞》杂志上发表的最新论文,也承认对乳酸菌的选择上,德国和东亚东南亚沿海有相似性。都来自于高加索地区。

秦(Chin,China的词源)字毫无疑问是一个象形文字。非常形象地描绘了自认是殷商后裔的秦国/秦朝的国徽。而秦字这个象形文字画的,是上面一只展翅飞鸟,两爪抓着两禾。后世的懒人简化,把两禾省略成一禾。这个形象随着雅利安入侵传到埃及。成为了太阳神Ra的新标记。也成为今天埃及学的标记。这个飞鸟抓物图样,最终成为一系列西方国家包括美国的国徽。

其实,这种相似性并不仅限于食物或文化。甚至包括人群基因。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希腊罗马裔常见遗传病。也常见于中东和印度裔。而这种遗传病也镜像地常见于中国南方地区。

综上所述,更有可能的是,东西方文字上如果有相似性,和彩陶、图案、马车、青铜技术、食物及人群基因等相似性一样,是东西方交流的结果,而不是东西方闭门造车各自独立发明的巧合。

二、东西方语言文字符号的相似性

老牛最早注意到的东西方符号相似性,无疑是一众西方雅利安符号,如【万】字符号,均有东方起源。可以从甲骨文中找到。而西方基督教的十字架,基督教自己也说不出来由。只是说早已有之,拿来自己用。但这空心十字架,在基督教千年之前,在中国就是神圣标记,【亚】,是殷商乃至秦汉帝王陵墓的形制。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亚】用于标记族别。今天的乌克兰依然这么用。

无独有偶,在东方上古时代留下来一本书,叫《诗经》。《诗经》有三部分。其中一部分叫《雅》。读写《雅》的自然是雅人。人这个词尾在西方拉丁语系如英语里是-ian。读得快一点是不是发音就像汉语里的【人】。雅人自然就是雅-ian,巧了,这些写诗词,用刀叉的贵族自称,竟然和西方的雅利安一摸一样。当然,也有人指出,【雅】就是【亚】,【人】或者【-ian】就是【殷】。雅利安人就是亚殷。

然后,老牛注意到,已经被破译的古希腊线形文字B和殷商甲骨文很相像。为数不多的出土字符里有一些和甲骨文符号完全一样。引起老牛特别注意的是一个符号【𐃠】。这个符号被解释为三足大锅。老牛不记得见过希腊有这样的三足大锅。但这样的炊具在殷商很常见烂大街。更有甚者。这个符号在殷墟王陵区王族祭祀用青铜器上也有。中国专家将这个殷商王族命名为【鼎】族。

现代的例子也有。前几年西方流行一套玄幻电视连续剧《权力的游戏》。剧中的女主人公能御龙。打遍天下无敌手。巧了。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古代也有,就是著名的黄帝战蚩尤。电视剧里那种有翅膀的龙在中国叫应龙。传说中黄帝的女儿,也有说就是黄帝本人,驾驭应龙最终打败的蚩尤。应龙人在今天的中国建设了一个国家叫应国。延续几千年一直到商末才随着刀叉消失在中国的历史长河。

【应】就是飞鹰的象形文字。和【鹰】在中国上古是一个字。应国就是鹰国。鹰(Eagle)也许和罗马(希腊语αετός,意大利语Aquila)转写的日耳曼民族之一的昂格鲁(Anglo)差不了多少。这个民族在不列颠建立了一个国家叫应国lang(英格兰)。lang在英语里就是土地的意思。大致可以理解就是应国土地。然后这个应国兰的人民在今天写了一部小说拍成电视剧,讲述一个女王驾驭应龙征服四海八荒的故事。

三、谁是妇好

既然这么多文字符号都类似,那么这些难以破译的甲骨文,有争议的甲骨文,甚至于没有争议的甲骨文,会不会像古埃及象形文字及古希腊等象形文字一样,同时也是字母拼音文字呢。甲骨文的写法,除了表示象形之外,有没有表音作用。甚至于,西方一些单词的发音,会不会也来自于甲骨文。考虑到甲骨文众多,这种比对工作不是一个人业余时间能够完成的。这里就抛砖引玉,老牛随便翻了一下书,给出几个明显的例子。

首先,和古埃及文字破译类似。我们可以先从名字入手。显然,名字将会是重复频率最高的语言现象。甲骨文名字的破译很有争议。著名的例子如【妇好】:
图片

这显然不是一个单独的字。而是一个组合符号。甲骨文专家将这个字翻译成两个字【妇好】。大致是左边的【女】和上面的扫把,右边的【女】和下面的【子】合成两个字。十分别扭。问题还在于,这还不是唯一的情况。甚至不同的年代不完全一样的符号都被翻译成【妇好】。以至于出现后世【妇好】被冥婚乱伦前辈先公先王的事。专家们都嘀咕这么多【妇好】是不是同一个人。

其次著名的有【司母辛】鼎还是【后母辛】鼎。如:
图片

不仅是【司母】还是【后母】争吵不休。这个【女】除了【母】的解释还有【妃】的另类解释。但无论哪一种解释,都让人感到很牵强。在提供一个新的解读思路之前,让我们由简单开始。先分析殷商先王先公的名字。

我们知道,甲骨文里记述先公先王有一个现象,就是他们的名字常见天干地支。著名的有如《史记》提过的【王亥】,灭夏建立商朝的【大乙】,迁都安阳殷墟的【盘庚/凡庚/父庚/祖庚/三祖庚】,晚商中兴也是甲骨文出现的【武丁/父丁/帝丁/祖丁】,以及末代商王未见于甲骨祭文的【帝辛】。有意思的是,天干地支不是必然的。这让天干地支为何如此特别的所有解释,如是生日、忌辰、出自第几王族等都很无力。

在这里对已经有了剧透的读者打一个埋伏。先从天干地支入手:
图片

除了在【司母辛】及【司母戊】里也有一个天干地支字,我们不难发现【妇好】里也有一个疑似天干地支【巳】。也就是说,【妇好】里这疑似【子】字,根本不应该和【女】合成一个【好】字。

但这还没有解决问题,直到老牛和网友因为讨论重新看了一遍天干地支的甲骨文。让我们先看一下甲骨文同时代西方的字母表:
图片

当时老牛和网友讨论的是【甲】字。老牛马上意识到【甲】字符号太常见,直接出现在西方字母表中。就是最后一个对应后世希腊字母【Ττ】。接着老牛马上认出了【乙】。因为这个符号出现过在甲骨文还早的中亚印章上,老牛印象很深刻。对应后世希腊字母【Νν】,读作/ˈnjuː/。【纽】?是不是很形象。老牛接着数了一下,腓尼基及以前的字母表是22个字母,和十天干十二地支加起来一样那么多。接着老牛又认出了【丙】。不就是【Ββ】,读贝塔,嘛。【丁】?【Δδ】,读德尔塔?

剩下的可能没有那么直观。但不妨碍我们发挥一下想象力。毕竟西方不同文化字母表之间也不是照抄的。【妇】对应的像不像后世希腊字母【Εε】(使用希腊字母是因为Unicode里有能打这个字)。【Εε】下面还有一个部件。这里暂不解释,不影响理解。好了,【妇好】这个符号可以解释为【女Ε?(不同的)Ε女】。而这所谓的【女】,熟悉古埃及壁画象形文字的会不会一眼就认出来像极了【𓀀】。这个符号有成对左右对称出现。【𓀀】的意思是【我】。整个符号读法就是【我Ε?(不同的)Ε】。这种【Ε?(不同的)Ε】写名字的方式到今天西方仍然常见。举例说JFK。美国人马上知道说的是谁。乃至总统(王/帝)K。美国人也应该毫不困难地知道是谁。

至于下面这一个也被认为是【妇好】的符号:
图片

能不能对应为其实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我ΕΤ】或者【我Ε甲】。

那么,有没有不在天干地支里的殷商先王先公的例子呢。老牛先找了一个【亘】,【亥】的弟弟,【上甲】的父亲。这是最后一位甲骨文祭名不在天干地支里的先公。
图片

这是老牛下载的【合集33180】拓片。注意顶上很像【日】字缺了口那个字。【亘】这个远早于古希腊的商公名字是不是很像【Ββ】的前世。也就是说【亘】放到后世,应该称为【丙】。

老牛顺便也找了另一位不在天干地支里的商公【季】,也是除了先祖之外第一位有祭名的先公。以下是甲骨文拓片【合集21117】:
图片

这里有两个【季】。大头娃娃顶着一禾苗。很显然,可以看作两个字母(天干地支)的缩写。

四、姓氏也能缩写吗

名字可以缩写。那么姓氏可不可能呢。在西方,显然是可能的。在翻阅甲骨文的时候,老牛注意到一个字:
图片
这个涉及到已经没有了的希腊字母打不出来,不过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能对应哪三个字母。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个【黄】和第二个【黄】显然对应不同的三个字母。虽然甲骨文专家们把这两当作一个字。但黄姓和黄姓可不一定是近亲。

五、有能读的甲骨文不

甲骨文一般而言是象形文字。但既然其部件可能是西方字母。那么是否可能像古埃及古希腊文字那样读出来呢。老牛翻阅了几分钟找到两个有意思的甲骨文字。
图片

这个符号用手摘什么东西很形象。能否读为【FE】。英语是fetch。希腊语是φέρω,读作féro。如果【采取】被英语读成【FE取】,也是一段佳话。

还有一个
图片

这个字被解释为【玉】。但显然像【圭】。能否对照为希腊字符【ΚΞΞ】,读音类似于kxi。根据维基,【圭】的官话读音guī,粤语gwai,客家語kui,閩東語giĕ,閩南語kui,中古漢語:kwej,上古:(白–沙):/[k]ʷˤe/,(鄭張):/kʷeː/。

六、有不能象形解释只能用读音解释的甲骨文不

这最后一个字其实是老牛在这个研究上最早注意到的一个字。
图片

老牛觉得这解释绝了。其实就是没法解释。如果和上面的字母表对应,是不是很容易看出来是左Ββ右上Εε右下Κκ。发音就是Bek。

cozofxx
常客
帖子: 171
注册时间: 2024-02-15
Has thanked: 2 time
Been thanked: 52 time

Re: 东西方交流背景下甲骨文文字的一种新解读

#2

#2 帖子 cozofxx »

来个搞笑的。妇这个字可以拆成:
E,I,F。
组合一下ife。这玩意儿不就是wife的缩写嘛,哈哈哈。
妇=ife=wife

当然,F也可以弄成Y。
归:BYE
去参加运动会,自动晋级就是bye。自动晋级,就只好回家了,哈哈哈。

不过归这个字确实有古文字专家认为就是注音字,左右都发接近于归的音,左堆,有彗。

吴明芝
精英
帖子: 2914
注册时间: 2024-06-30
Been thanked: 96 time

Re: 东西方交流背景下甲骨文文字的一种新解读

#3

#3 帖子 吴明芝 »

我没看懂你这篇文章。 不过你贴了很多遍的这个甲骨文字,我觉得代表的,不是一个常用词,而是母系氏族的皇室图腾。

字的下部分,二女共同抚养一子, 二女是娥皇女英;

字的上部分的飞鸟,和楚地的凤凰图腾的样子很像。

骨头一般都不大,要把事情说清楚,又不啰嗦,只能合并多个字,至于读音是什么,无所谓啦,多半一个巫师一个读法。

敬天地鬼神,远小人执念; 请不要引用,有话要对我说的,我看得懂。

吴明芝
精英
帖子: 2914
注册时间: 2024-06-30
Been thanked: 96 time

Re: 东西方交流背景下甲骨文文字的一种新解读

#4

#4 帖子 吴明芝 »

可以读作“赢” :D

敬天地鬼神,远小人执念; 请不要引用,有话要对我说的,我看得懂。

Coastlines
精英
帖子: 2806
注册时间: 2023-12-26
Has thanked: 257 time
Been thanked: 162 time

Re: 东西方交流背景下甲骨文文字的一种新解读

#5

#5 帖子 Coastlines »

好奇去看了看印度国旗 “这种战车的车轮还在印度的国旗上“

图片

维基百科上说:

法轮是印度孔雀王朝鼎盛的阿育王时代佛教圣地石柱柱头的狮首图案之一,神圣的法轮象征着真理与道德,也代表了印度古老的文明。法轮的24根轴条则可代表一天的24小时,象征国家时时都向前进。

Coastlines
精英
帖子: 2806
注册时间: 2023-12-26
Has thanked: 257 time
Been thanked: 162 time

Re: 东西方交流背景下甲骨文文字的一种新解读

#6

#6 帖子 Coastlines »

牛哥真是牛人,大师,能够写出这样文章的人,一定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广泛的知识储备,不仅熟悉甲骨文的历史,还对东西方文化、考古学和语言学有深入的研究。

这篇文章提出了甲骨文与西方文字之间的相似性,挑战了传统对汉字起源的看法,通过具体例证,如战车和文化遗物,强调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鉴,长见识了!

牛大春
精英
帖子: 8786
注册时间: 2023-12-21
Has thanked: 848 time
Been thanked: 257 time

Re: 东西方交流背景下甲骨文文字的一种新解读

#7

#7 帖子 牛大春 »

👍

我觉得这个帖子其实牵扯了人类最初的语言和文字
起源问题。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创立的。那么远古人类是不是存在一种原始通用语?非常有可能。至少圣经里是这么说的。后来人类分居世界各处,但是(老家已经有的)相同事物发音类似是显而易见的。

文字的出现应该是一种被动行为,那就是口口相传已经不能解决长时间复杂性问题。因此在语言基础上各个民族开始创立自己的鬼画符。但是类似事物读音相近、写法相近(象形文字阶段)是顺理成章的。差别在于每种文字创立的早晚和成熟度。

再往后,不同民族之间还可以交流/交换一些自己在文字上面的成就。比如西夏文日文等等都源自汉文。同样的事情完全可以发生在商周时期。不发生交流才是低概率事件。

牛河梁 写了: 26 9月 2024, 23:05

前言

传统认为,汉字的前身甲骨文是一种东方的象形文字。现今发现的甲骨文被确定大概始于公元前1200年前后,殷商晚期,与中亚双轮马拉战车及西方青铜技术一起突然出现在中原大地上。全世界目前已发现的殷商甲骨文字约5000字,但真正被释读出来的字数仅约2000字。而在已经破译的甲骨文中,也有一批尚有争议。

学术上,没有甲骨文的前身文字在中国被发现。但中亚曾经发现比晚商年代更早的类甲骨文印章。甲骨文究竟是中国原创的还是外来的,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学术问题。本文不打算深入探讨甲骨文是否西来,使用甲骨文的人群是否西来问题。而是通过举出一些例子指出:甲骨文其实和同时期西方文字,如古埃及文字和古希腊文字,有相似之处;并和西方文字之间相互影响。作为象形文字的甲骨文,同时也是字母拼音文字。

一、欧亚大陆东西方的相似性

考古发现,欧亚大陆上东西方文化有相似性。甚至说可以互为镜像。

举例说,没有什么争议的是殷商时期出现在中原的双条幅轮马拉战车,也先后出现在欧亚大陆其它地方。长得没什么两样。埃及著名的法老图坦卡门据说死于驾车车祸。甲骨文也记载了商王武丁驾车出过车祸。车轴都断了。直至今天,这种战车的车轮还在印度的国旗上。

引起中华文明西来论的仰韶(远早于三皇五帝)彩陶,和同时期乌克兰-罗马尼亚地区的彩陶一摸一样。而当时乌克兰-罗马尼亚不仅仅是希腊文明的前身,也是世界上文明最发达的地区。有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大的城市及城市群。比沃土新月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城邦还要早。最早出现于这一地区彩陶上的太极图案,成为今天东方文化的一部分。

对殷商贵族墓葬出土文物的科学研究也发现许多来自于中亚、西方的物件。如妇好墓里的中亚和田玉及阿拉伯海贝。殷商青铜器和西方青铜器里的锡据信都来自于中亚今天的阿富汗。现代质谱仪发现殷商青铜器里的高放射性铅,据信来自于非洲。这说明,殷商和世界各地是有交流的。殷商人没有理由不知道西方文字。如果甲骨文与西方文字有相似性,不能简单地用巧合来一笔带过。

反过来,最早出现在中国几千年前的刀叉,长得和西方现在刀叉一摸一样,现在是西方的主流餐具。最早出现在中国几千年前的面条,和现在意大利以及欧亚大陆其它地区的面条技术没有什么区别。中科院古脊椎和古人类研究所的付巧妹及其它中国科研机构联合在《细胞》杂志上发表的最新论文,也承认对乳酸菌的选择上,德国和东亚东南亚沿海有相似性。都来自于高加索地区。

秦(Chin,China的词源)字毫无疑问是一个象形文字。非常形象地描绘了自认是殷商后裔的秦国/秦朝的国徽。而秦字这个象形文字画的,是上面一只展翅飞鸟,两爪抓着两禾。后世的懒人简化,把两禾省略成一禾。这个形象随着雅利安入侵传到埃及。成为了太阳神Ra的新标记。也成为今天埃及学的标记。这个飞鸟抓物图样,最终成为一系列西方国家包括美国的国徽。

其实,这种相似性并不仅限于食物或文化。甚至包括人群基因。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希腊罗马裔常见遗传病。也常见于中东和印度裔。而这种遗传病也镜像地常见于中国南方地区。

综上所述,更有可能的是,东西方文字上如果有相似性,和彩陶、图案、马车、青铜技术、食物及人群基因等相似性一样,是东西方交流的结果,而不是东西方闭门造车各自独立发明的巧合。

二、东西方语言文字符号的相似性

老牛最早注意到的东西方符号相似性,无疑是一众西方雅利安符号,如【万】字符号,均有东方起源。可以从甲骨文中找到。而西方基督教的十字架,基督教自己也说不出来由。只是说早已有之,拿来自己用。但这空心十字架,在基督教千年之前,在中国就是神圣标记,【亚】,是殷商乃至秦汉帝王陵墓的形制。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亚】用于标记族别。今天的乌克兰依然这么用。

无独有偶,在东方上古时代留下来一本书,叫《诗经》。《诗经》有三部分。其中一部分叫《雅》。读写《雅》的自然是雅人。人这个词尾在西方拉丁语系如英语里是-ian。读得快一点是不是发音就像汉语里的【人】。雅人自然就是雅-ian,巧了,这些写诗词,用刀叉的贵族自称,竟然和西方的雅利安一摸一样。当然,也有人指出,【雅】就是【亚】,【人】或者【-ian】就是【殷】。雅利安人就是亚殷。

然后,老牛注意到,已经被破译的古希腊线形文字B和殷商甲骨文很相像。为数不多的出土字符里有一些和甲骨文符号完全一样。引起老牛特别注意的是一个符号【𐃠】。这个符号被解释为三足大锅。老牛不记得见过希腊有这样的三足大锅。但这样的炊具在殷商很常见烂大街。更有甚者。这个符号在殷墟王陵区王族祭祀用青铜器上也有。中国专家将这个殷商王族命名为【鼎】族。

现代的例子也有。前几年西方流行一套玄幻电视连续剧《权力的游戏》。剧中的女主人公能御龙。打遍天下无敌手。巧了。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古代也有,就是著名的黄帝战蚩尤。电视剧里那种有翅膀的龙在中国叫应龙。传说中黄帝的女儿,也有说就是黄帝本人,驾驭应龙最终打败的蚩尤。应龙人在今天的中国建设了一个国家叫应国。延续几千年一直到商末才随着刀叉消失在中国的历史长河。

【应】就是飞鹰的象形文字。和【鹰】在中国上古是一个字。应国就是鹰国。鹰(Eagle)也许和罗马(希腊语αετός,意大利语Aquila)转写的日耳曼民族之一的昂格鲁(Anglo)差不了多少。这个民族在不列颠建立了一个国家叫应国lang(英格兰)。lang在英语里就是土地的意思。大致可以理解就是应国土地。然后这个应国兰的人民在今天写了一部小说拍成电视剧,讲述一个女王驾驭应龙征服四海八荒的故事。

三、谁是妇好

既然这么多文字符号都类似,那么这些难以破译的甲骨文,有争议的甲骨文,甚至于没有争议的甲骨文,会不会像古埃及象形文字及古希腊等象形文字一样,同时也是字母拼音文字呢。甲骨文的写法,除了表示象形之外,有没有表音作用。甚至于,西方一些单词的发音,会不会也来自于甲骨文。考虑到甲骨文众多,这种比对工作不是一个人业余时间能够完成的。这里就抛砖引玉,老牛随便翻了一下书,给出几个明显的例子。

首先,和古埃及文字破译类似。我们可以先从名字入手。显然,名字将会是重复频率最高的语言现象。甲骨文名字的破译很有争议。著名的例子如【妇好】:
图片

这显然不是一个单独的字。而是一个组合符号。甲骨文专家将这个字翻译成两个字【妇好】。大致是左边的【女】和上面的扫把,右边的【女】和下面的【子】合成两个字。十分别扭。问题还在于,这还不是唯一的情况。甚至不同的年代不完全一样的符号都被翻译成【妇好】。以至于出现后世【妇好】被冥婚乱伦前辈先公先王的事。专家们都嘀咕这么多【妇好】是不是同一个人。

其次著名的有【司母辛】鼎还是【后母辛】鼎。如:
图片

不仅是【司母】还是【后母】争吵不休。这个【女】除了【母】的解释还有【妃】的另类解释。但无论哪一种解释,都让人感到很牵强。在提供一个新的解读思路之前,让我们由简单开始。先分析殷商先王先公的名字。

我们知道,甲骨文里记述先公先王有一个现象,就是他们的名字常见天干地支。著名的有如《史记》提过的【王亥】,灭夏建立商朝的【大乙】,迁都安阳殷墟的【盘庚/凡庚/父庚/祖庚/三祖庚】,晚商中兴也是甲骨文出现的【武丁/父丁/帝丁/祖丁】,以及末代商王未见于甲骨祭文的【帝辛】。有意思的是,天干地支不是必然的。这让天干地支为何如此特别的所有解释,如是生日、忌辰、出自第几王族等都很无力。

在这里对已经有了剧透的读者打一个埋伏。先从天干地支入手:
图片

除了在【司母辛】及【司母戊】里也有一个天干地支字,我们不难发现【妇好】里也有一个疑似天干地支【巳】。也就是说,【妇好】里这疑似【子】字,根本不应该和【女】合成一个【好】字。

但这还没有解决问题,直到老牛和网友因为讨论重新看了一遍天干地支的甲骨文。让我们先看一下甲骨文同时代西方的字母表:
图片

当时老牛和网友讨论的是【甲】字。老牛马上意识到【甲】字符号太常见,直接出现在西方字母表中。就是最后一个对应后世希腊字母【Ττ】。接着老牛马上认出了【乙】。因为这个符号出现过在甲骨文还早的中亚印章上,老牛印象很深刻。对应后世希腊字母【Νν】,读作/ˈnjuː/。【纽】?是不是很形象。老牛接着数了一下,腓尼基及以前的字母表是22个字母,和十天干十二地支加起来一样那么多。接着老牛又认出了【丙】。不就是【Ββ】,读贝塔,嘛。【丁】?【Δδ】,读德尔塔?

剩下的可能没有那么直观。但不妨碍我们发挥一下想象力。毕竟西方不同文化字母表之间也不是照抄的。【妇】对应的像不像后世希腊字母【Εε】(使用希腊字母是因为Unicode里有能打这个字)。【Εε】下面还有一个部件。这里暂不解释,不影响理解。好了,【妇好】这个符号可以解释为【女Ε?(不同的)Ε女】。而这所谓的【女】,熟悉古埃及壁画象形文字的会不会一眼就认出来像极了【𓀀】。这个符号有成对左右对称出现。【𓀀】的意思是【我】。整个符号读法就是【我Ε?(不同的)Ε】。这种【Ε?(不同的)Ε】写名字的方式到今天西方仍然常见。举例说JFK。美国人马上知道说的是谁。乃至总统(王/帝)K。美国人也应该毫不困难地知道是谁。

至于下面这一个也被认为是【妇好】的符号:
图片

能不能对应为其实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我ΕΤ】或者【我Ε甲】。

那么,有没有不在天干地支里的殷商先王先公的例子呢。老牛先找了一个【亘】,【亥】的弟弟,【上甲】的父亲。这是最后一位甲骨文祭名不在天干地支里的先公。
图片

这是老牛下载的【合集33180】拓片。注意顶上很像【日】字缺了口那个字。【亘】这个远早于古希腊的商公名字是不是很像【Ββ】的前世。也就是说【亘】放到后世,应该称为【丙】。

老牛顺便也找了另一位不在天干地支里的商公【季】,也是除了先祖之外第一位有祭名的先公。以下是甲骨文拓片【合集21117】:
图片

这里有两个【季】。大头娃娃顶着一禾苗。很显然,可以看作两个字母(天干地支)的缩写。

四、姓氏也能缩写吗

名字可以缩写。那么姓氏可不可能呢。在西方,显然是可能的。在翻阅甲骨文的时候,老牛注意到一个字:
图片
这个涉及到已经没有了的希腊字母打不出来,不过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能对应哪三个字母。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个【黄】和第二个【黄】显然对应不同的三个字母。虽然甲骨文专家们把这两当作一个字。但黄姓和黄姓可不一定是近亲。

五、有能读的甲骨文不

甲骨文一般而言是象形文字。但既然其部件可能是西方字母。那么是否可能像古埃及古希腊文字那样读出来呢。老牛翻阅了几分钟找到两个有意思的甲骨文字。
图片

这个符号用手摘什么东西很形象。能否读为【FE】。英语是fetch。希腊语是φέρω,读作féro。如果【采取】被英语读成【FE取】,也是一段佳话。

还有一个
图片

这个字被解释为【玉】。但显然像【圭】。能否对照为希腊字符【ΚΞΞ】,读音类似于kxi。根据维基,【圭】的官话读音guī,粤语gwai,客家語kui,閩東語giĕ,閩南語kui,中古漢語:kwej,上古:(白–沙):/[k]ʷˤe/,(鄭張):/kʷeː/。

六、有不能象形解释只能用读音解释的甲骨文不

这最后一个字其实是老牛在这个研究上最早注意到的一个字。
图片

老牛觉得这解释绝了。其实就是没法解释。如果和上面的字母表对应,是不是很容易看出来是左Ββ右上Εε右下Κκ。发音就是Bek。

君独守孤城而西方无救,恐终不能全。何不降耶?

头像
牛河梁
中坚
帖子: 1559
注册时间: 2024-01-08
Has thanked: 110 time
Been thanked: 165 time

Re: 东西方交流背景下甲骨文文字的一种新解读

#8

#8 帖子 牛河梁 »

“民族主义历史学家”世界各地都有。在印度,谈起雅利安入侵政治不正确。印度人否认雅利安曾经入侵过印度。印度当然不能承认国旗上的是雅利安车轮。

理论上也没错。因为印度河在今天的巴基斯坦。雅利安人的确没有很深入今天的印度。不过吃瓜群众怎么认为印度人也管不了不是。至少印度否认是纺轮。

这是世界文化遗产印度艾拉瓦特斯瓦拉神庙的石雕(32条幅车轮):

图片
By Nittavinoda - Own work, CC BY-SA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 ... d=70559192

Coastlines 写了: 27 9月 2024, 10:32

好奇去看了看印度国旗 “这种战车的车轮还在印度的国旗上“

图片

维基百科上说:

法轮是印度孔雀王朝鼎盛的阿育王时代佛教圣地石柱柱头的狮首图案之一,神圣的法轮象征着真理与道德,也代表了印度古老的文明。法轮的24根轴条则可代表一天的24小时,象征国家时时都向前进。

Coastlines
精英
帖子: 2806
注册时间: 2023-12-26
Has thanked: 257 time
Been thanked: 162 time

Re: 东西方交流背景下甲骨文文字的一种新解读

#9

#9 帖子 Coastlines »

牛河梁 写了: 27 9月 2024, 12:15

“民族主义历史学家”世界各地都有。在印度,谈起雅利安入侵政治不正确。印度人否认雅利安曾经入侵过印度。印度当然不能承认国旗上的是雅利安车轮。

理论上也没错。因为印度河在今天的巴基斯坦。雅利安人的确没有很深入今天的印度。不过吃瓜群众怎么认为印度人也管不了不是。至少印度否认是纺轮。

这是世界文化遗产印度艾拉瓦特斯瓦拉神庙的石雕(32条幅车轮):

图片
By Nittavinoda - Own work, CC BY-SA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 ... d=70559192

Coastlines 写了: 27 9月 2024, 10:32

好奇去看了看印度国旗 “这种战车的车轮还在印度的国旗上“

图片

维基百科上说:

法轮是印度孔雀王朝鼎盛的阿育王时代佛教圣地石柱柱头的狮首图案之一,神圣的法轮象征着真理与道德,也代表了印度古老的文明。法轮的24根轴条则可代表一天的24小时,象征国家时时都向前进。

wow 一摸一样的!

头像
牛河梁
中坚
帖子: 1559
注册时间: 2024-01-08
Has thanked: 110 time
Been thanked: 165 time

Re: 东西方交流背景下甲骨文文字的一种新解读

#10

#10 帖子 牛河梁 »

cozofxx 写了: 27 9月 2024, 05:15

不过归这个字确实有古文字专家认为就是注音字,左右都发接近于归的音,左堆,有彗。

这个【归】字左边这个结构老牛理论认为,至少一些时候,是【Beta】,也就是【丙】。翻译成【堆】是不正确的。举例说,在甲骨片编号【合补4214】里
图片

公认的释读是:
4214 1 鼎(貞):…東…
4214 2 鼎(貞):令𠂤般。

怎么看怎么别扭。内容莫名其妙。

从左上往下然后右边第二竖条【貞 令 𠂤】。但下一个字【般】显然就窜条,两条合成一个字了。这个贞人书写不合格,对神不敬,要砍脑袋。

用老牛理论,应该释读为:貞令…丙丑貞…{伐?}東。

“天干 + 地支 + 貞”是一种格式。就像图灵他们破译的德军密码。也是先从固定格式入手。

用象形文字相似解释至少这一片甲骨显然是错的。由字母入手显然很规整。

当然,60甲子里没有丙丑。
这个还需要研究。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