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传统认为,汉字的前身甲骨文是一种东方的象形文字。现今发现的甲骨文被确定大概始于公元前1200年前后,殷商晚期,与中亚双轮马拉战车及西方青铜技术一起突然出现在中原大地上。全世界目前已发现的殷商甲骨文字约5000字,但真正被释读出来的字数仅约2000字。而在已经破译的甲骨文中,也有一批尚有争议。
学术上,没有甲骨文的前身文字在中国被发现。但中亚曾经发现比晚商年代更早的类甲骨文印章。甲骨文究竟是中国原创的还是外来的,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学术问题。本文不打算深入探讨甲骨文是否西来,使用甲骨文的人群是否西来问题。而是通过举出一些例子指出:甲骨文其实和同时期西方文字,如古埃及文字和古希腊文字,有相似之处;并和西方文字之间相互影响。作为象形文字的甲骨文,同时也是字母拼音文字。
一、欧亚大陆东西方的相似性
考古发现,欧亚大陆上东西方文化有相似性。甚至说可以互为镜像。
举例说,没有什么争议的是殷商时期出现在中原的双条幅轮马拉战车,也先后出现在欧亚大陆其它地方。长得没什么两样。埃及著名的法老图坦卡门据说死于驾车车祸。甲骨文也记载了商王武丁驾车出过车祸。车轴都断了。直至今天,这种战车的车轮还在印度的国旗上。
引起中华文明西来论的仰韶(远早于三皇五帝)彩陶,和同时期乌克兰-罗马尼亚地区的彩陶一摸一样。而当时乌克兰-罗马尼亚不仅仅是希腊文明的前身,也是世界上文明最发达的地区。有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大的城市及城市群。比沃土新月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城邦还要早。最早出现于这一地区彩陶上的太极图案,成为今天东方文化的一部分。
对殷商贵族墓葬出土文物的科学研究也发现许多来自于中亚、西方的物件。如妇好墓里的中亚和田玉及阿拉伯海贝。殷商青铜器和西方青铜器里的锡据信都来自于中亚今天的阿富汗。现代质谱仪发现殷商青铜器里的高放射性铅,据信来自于非洲。这说明,殷商和世界各地是有交流的。殷商人没有理由不知道西方文字。如果甲骨文与西方文字有相似性,不能简单地用巧合来一笔带过。
反过来,最早出现在中国几千年前的刀叉,长得和西方现在刀叉一摸一样,现在是西方的主流餐具。最早出现在中国几千年前的面条,和现在意大利以及欧亚大陆其它地区的面条技术没有什么区别。中科院古脊椎和古人类研究所的付巧妹及其它中国科研机构联合在《细胞》杂志上发表的最新论文,也承认对乳酸菌的选择上,德国和东亚东南亚沿海有相似性。都来自于高加索地区。
秦(Chin,China的词源)字毫无疑问是一个象形文字。非常形象地描绘了自认是殷商后裔的秦国/秦朝的国徽。而秦字这个象形文字画的,是上面一只展翅飞鸟,两爪抓着两禾。后世的懒人简化,把两禾省略成一禾。这个形象随着雅利安入侵传到埃及。成为了太阳神Ra的新标记。也成为今天埃及学的标记。这个飞鸟抓物图样,最终成为一系列西方国家包括美国的国徽。
其实,这种相似性并不仅限于食物或文化。甚至包括人群基因。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希腊罗马裔常见遗传病。也常见于中东和印度裔。而这种遗传病也镜像地常见于中国南方地区。
综上所述,更有可能的是,东西方文字上如果有相似性,和彩陶、图案、马车、青铜技术、食物及人群基因等相似性一样,是东西方交流的结果,而不是东西方闭门造车各自独立发明的巧合。
二、东西方语言文字符号的相似性
老牛最早注意到的东西方符号相似性,无疑是一众西方雅利安符号,如【万】字符号,均有东方起源。可以从甲骨文中找到。而西方基督教的十字架,基督教自己也说不出来由。只是说早已有之,拿来自己用。但这空心十字架,在基督教千年之前,在中国就是神圣标记,【亚】,是殷商乃至秦汉帝王陵墓的形制。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亚】用于标记族别。今天的乌克兰依然这么用。
无独有偶,在东方上古时代留下来一本书,叫《诗经》。《诗经》有三部分。其中一部分叫《雅》。读写《雅》的自然是雅人。人这个词尾在西方拉丁语系如英语里是-ian。读得快一点是不是发音就像汉语里的【人】。雅人自然就是雅-ian,巧了,这些写诗词,用刀叉的贵族自称,竟然和西方的雅利安一摸一样。当然,也有人指出,【雅】就是【亚】,【人】或者【-ian】就是【殷】。雅利安人就是亚殷。
然后,老牛注意到,已经被破译的古希腊线形文字B和殷商甲骨文很相像。为数不多的出土字符里有一些和甲骨文符号完全一样。引起老牛特别注意的是一个符号【𐃠】。这个符号被解释为三足大锅。老牛不记得见过希腊有这样的三足大锅。但这样的炊具在殷商很常见烂大街。更有甚者。这个符号在殷墟王陵区王族祭祀用青铜器上也有。中国专家将这个殷商王族命名为【鼎】族。
现代的例子也有。前几年西方流行一套玄幻电视连续剧《权力的游戏》。剧中的女主人公能御龙。打遍天下无敌手。巧了。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古代也有,就是著名的黄帝战蚩尤。电视剧里那种有翅膀的龙在中国叫应龙。传说中黄帝的女儿,也有说就是黄帝本人,驾驭应龙最终打败的蚩尤。应龙人在今天的中国建设了一个国家叫应国。延续几千年一直到商末才随着刀叉消失在中国的历史长河。
【应】就是飞鹰的象形文字。和【鹰】在中国上古是一个字。应国就是鹰国。鹰(Eagle)也许和罗马(希腊语αετός,意大利语Aquila)转写的日耳曼民族之一的昂格鲁(Anglo)差不了多少。这个民族在不列颠建立了一个国家叫应国lang(英格兰)。lang在英语里就是土地的意思。大致可以理解就是应国土地。然后这个应国兰的人民在今天写了一部小说拍成电视剧,讲述一个女王驾驭应龙征服四海八荒的故事。
三、谁是妇好
既然这么多文字符号都类似,那么这些难以破译的甲骨文,有争议的甲骨文,甚至于没有争议的甲骨文,会不会像古埃及象形文字及古希腊等象形文字一样,同时也是字母拼音文字呢。甲骨文的写法,除了表示象形之外,有没有表音作用。甚至于,西方一些单词的发音,会不会也来自于甲骨文。考虑到甲骨文众多,这种比对工作不是一个人业余时间能够完成的。这里就抛砖引玉,老牛随便翻了一下书,给出几个明显的例子。
首先,和古埃及文字破译类似。我们可以先从名字入手。显然,名字将会是重复频率最高的语言现象。甲骨文名字的破译很有争议。著名的例子如【妇好】:
这显然不是一个单独的字。而是一个组合符号。甲骨文专家将这个字翻译成两个字【妇好】。大致是左边的【女】和上面的扫把,右边的【女】和下面的【子】合成两个字。十分别扭。问题还在于,这还不是唯一的情况。甚至不同的年代不完全一样的符号都被翻译成【妇好】。以至于出现后世【妇好】被冥婚乱伦前辈先公先王的事。专家们都嘀咕这么多【妇好】是不是同一个人。
不仅是【司母】还是【后母】争吵不休。这个【女】除了【母】的解释还有【妃】的另类解释。但无论哪一种解释,都让人感到很牵强。在提供一个新的解读思路之前,让我们由简单开始。先分析殷商先王先公的名字。
我们知道,甲骨文里记述先公先王有一个现象,就是他们的名字常见天干地支。著名的有如《史记》提过的【王亥】,灭夏建立商朝的【大乙】,迁都安阳殷墟的【盘庚/凡庚/父庚/祖庚/三祖庚】,晚商中兴也是甲骨文出现的【武丁/父丁/帝丁/祖丁】,以及末代商王未见于甲骨祭文的【帝辛】。有意思的是,天干地支不是必然的。这让天干地支为何如此特别的所有解释,如是生日、忌辰、出自第几王族等都很无力。
除了在【司母辛】及【司母戊】里也有一个天干地支字,我们不难发现【妇好】里也有一个疑似天干地支【巳】。也就是说,【妇好】里这疑似【子】字,根本不应该和【女】合成一个【好】字。
但这还没有解决问题,直到老牛和网友因为讨论重新看了一遍天干地支的甲骨文。让我们先看一下甲骨文同时代西方的字母表:
当时老牛和网友讨论的是【甲】字。老牛马上意识到【甲】字符号太常见,直接出现在西方字母表中。就是最后一个对应后世希腊字母【Ττ】。接着老牛马上认出了【乙】。因为这个符号出现过在甲骨文还早的中亚印章上,老牛印象很深刻。对应后世希腊字母【Νν】,读作/ˈnjuː/。【纽】?是不是很形象。老牛接着数了一下,腓尼基及以前的字母表是22个字母,和十天干十二地支加起来一样那么多。接着老牛又认出了【丙】。不就是【Ββ】,读贝塔,嘛。【丁】?【Δδ】,读德尔塔?
剩下的可能没有那么直观。但不妨碍我们发挥一下想象力。毕竟西方不同文化字母表之间也不是照抄的。【妇】对应的像不像后世希腊字母【Εε】(使用希腊字母是因为Unicode里有能打这个字)。【Εε】下面还有一个部件。这里暂不解释,不影响理解。好了,【妇好】这个符号可以解释为【女Ε?(不同的)Ε女】。而这所谓的【女】,熟悉古埃及壁画象形文字的会不会一眼就认出来像极了【𓀀】。这个符号有成对左右对称出现。【𓀀】的意思是【我】。整个符号读法就是【我Ε?(不同的)Ε】。这种【Ε?(不同的)Ε】写名字的方式到今天西方仍然常见。举例说JFK。美国人马上知道说的是谁。乃至总统(王/帝)K。美国人也应该毫不困难地知道是谁。
能不能对应为其实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我ΕΤ】或者【我Ε甲】。
那么,有没有不在天干地支里的殷商先王先公的例子呢。老牛先找了一个【亘】,【亥】的弟弟,【上甲】的父亲。这是最后一位甲骨文祭名不在天干地支里的先公。
这是老牛下载的【合集33180】拓片。注意顶上很像【日】字缺了口那个字。【亘】这个远早于古希腊的商公名字是不是很像【Ββ】的前世。也就是说【亘】放到后世,应该称为【丙】。
老牛顺便也找了另一位不在天干地支里的商公【季】,也是除了先祖之外第一位有祭名的先公。以下是甲骨文拓片【合集21117】:
这里有两个【季】。大头娃娃顶着一禾苗。很显然,可以看作两个字母(天干地支)的缩写。
四、姓氏也能缩写吗
名字可以缩写。那么姓氏可不可能呢。在西方,显然是可能的。在翻阅甲骨文的时候,老牛注意到一个字:
这个涉及到已经没有了的希腊字母打不出来,不过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能对应哪三个字母。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个【黄】和第二个【黄】显然对应不同的三个字母。虽然甲骨文专家们把这两当作一个字。但黄姓和黄姓可不一定是近亲。
五、有能读的甲骨文不
甲骨文一般而言是象形文字。但既然其部件可能是西方字母。那么是否可能像古埃及古希腊文字那样读出来呢。老牛翻阅了几分钟找到两个有意思的甲骨文字。
这个符号用手摘什么东西很形象。能否读为【FE】。英语是fetch。希腊语是φέρω,读作féro。如果【采取】被英语读成【FE取】,也是一段佳话。
这个字被解释为【玉】。但显然像【圭】。能否对照为希腊字符【ΚΞΞ】,读音类似于kxi。根据维基,【圭】的官话读音guī,粤语gwai,客家語kui,閩東語giĕ,閩南語kui,中古漢語:kwej,上古:(白–沙):/[k]ʷˤe/,(鄭張):/kʷeː/。
六、有不能象形解释只能用读音解释的甲骨文不
老牛觉得这解释绝了。其实就是没法解释。如果和上面的字母表对应,是不是很容易看出来是左Ββ右上Εε右下Κκ。发音就是B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