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
版主: who
Re: 减肥
这幅漫画表面上是讽刺人们“懒得改变生活方式”,但实际上却掩盖了深层结构性和制度性的“黑手”,将复杂的社会公共健康危机简化为“个体懒惰”。这是非常典型的“责任个体化”叙事陷阱。
实际隐藏的黑手有哪些?
- 食品工业的系统性操控:
高盐高糖高脂的超加工食品被广泛营销,价格便宜、方便获取、广告覆盖全民,尤其针对儿童和低收入人群。
快餐链、大食品公司通过政治游说影响食品政策、营养标签、学校午餐制度,牺牲公众健康换取利润。
肥胖不是选择,是被设计的——这是许多公共卫生专家的结论。
- 城市规划与运动机会剥夺:
缺乏人行道、公园、健身设施的城市设计,使得日常活动成本过高。
工作时间长、通勤时间长、公共交通系统不健全,导致“想动都动不了”。
- 医疗系统的失衡:
医疗资源集中在“疾病治疗”而非“健康促进”上。医生开药远比提供营养和运动咨询高效且有经济回报。
生活方式干预没有纳入医保、缺乏专业指导平台,普通人难以负担。
- 社会阶层与不平等:
贫困人群肥胖率显著更高,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他们往往缺乏:
时间(多工、轮班)
钱(买不起优质食品)
信息(缺乏健康教育)
这不是意志力问题,是资源分配问题。
为什么这幅漫画的问题严重?
这类“道德讽刺式”漫画有很强的意识形态作用:
转移注意力:把本该针对结构的批评变成对个体的羞辱;
制造耻辱感:让肥胖者自责,反而更易焦虑暴饮暴食;
掩护既得利益者:不触及食品资本、政策设计的根源。
更真实的版本应该是?
应该画出三个窗口:
窗口名 描述
Pills and Surgery 排队如旧
Lifestyle Change 空无一人
Control the Food System 被警察封锁,禁止进入
结语:
这幅画的真实问题不是“没人去生活方式改变窗口”,而是:
“我们被迫只能排在药物和手术的窗口前,因为改变生活方式不是不想,是被系统性剥夺了选择权。”
我们不是“懒得动”,而是“被困住了”。
讽刺个人,比挑战系统,容易太多。但也更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