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就是己这个姓,现在也还有,就是纪,在北方不少地方还算是个大姓呢。还有个字,妀,也是先秦的姓氏。后来的妃字其实写错了,甲骨文的妃字不从女己,而从女卩。表示配偶之意。
传世文献的葛伯,大约就是己宗的一个重要的军事首领,商汤灭夏前,就是先灭葛伯,也就是己宗。
灭夏故事就是乙宗,联合丁宗和壬宗,灭己宗和癸宗。
丁宗在河南南部,壬宗在山东西南。己伯,昆吾,大本营在许昌,帝桀,履癸在洛阳。
丁宗贡献了伊尹,壬宗贡献了壬虺,都是商汤,天乙的左膀右臂。他们结盟的方式就是通过婚姻。
另外,壬癸本来应该出于接近地域,所以夏桀失败之后,也是要跑回自己在巢湖附近的老家。
商末,壬家也6还是早期跳反,和周人通婚的族群。太任和季历结婚生文王,文王的日名很可能是癸。太姒的日名应该是丙,武王的日名是丁。
我最近研究表明,商人有一种有趣的风俗,就是同宗,以及同行不婚。如果生了男孩,就用同行的另外一个天干作为日名。
商汤娶比丙,生太丁。而伊尹也是以丁为日名。卜辞也表明,伊尹的祭日通常是丁日。
因此商代夏,也可以看作,甲乙,丙丁两行,通过通婚,分化了壬癸,灭了己和癸两宗。
庚辛似乎一直在打酱油。
再有就是姜太公也有日名,甲。因此周灭商,则是壬,丙和周人通婚,联合甲宗,灭了辛,己两宗的帝辛和妲己。
商这个字也不妨看作一个组合型族徽,也就是辛宗和丙宗通婚,形成了商人。
牛河梁 写了: ↑27 2月 2024, 15:03
老牛也注意到了。你这个【木-母-妈】是主流解读。老牛只是没想到【木】竟然是Ket族的标志。
老牛认为【木】的原型应该是从Ket人祖先那里来的。就像【己】是“印欧”人那里来的一样。
cozofxx 写了: ↑25 2月 2024, 23:30
有个做系统汉字的朋友认为,木母是一个概念,带个木字的符号,也颇有可能就是母。因此杞这个原始符号,大致就是母己。
商人卜辞里面这种称呼到处都是,都是儿子对妈的称呼,什么母辛,母戊之类。
妇好的宗庙在卜辞里就是所谓母辛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