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舅太公吧。也就是我曾祖母的弟弟,我曾祖母是家里的老大,舅太公是老幺,也是老七,前面都是姐姐。我曾祖母的父亲是前清的秀才,小镇做题家的顶流。他年轻时很微寒,挣第一桶金的方式,居然是卖功名。家里的说法是他每考秀才必中,考中以后又把秀才功名卖给大户,如此往复。直到最后挣够了钱,给自己考了个秀才功名,而他的科举之路,也就止于秀才了。对于家里的说法,我一直很怀疑,我感觉他就是个代考的枪手,而且是非法的那种。 但是无论如何,在我舅太公的童年的时候,他家已经是当地有名的富户了。
我也换个角度讲非典型故事
Re: 我也换个角度讲非典型故事
舅太公很小的时候,家里请了个牧师给他开蒙,后来十几岁的时候,就送去广州读书了。 当时抗日军兴,舅太公血气一涌,投了黄埔。 从徐州会战一直打到了济南战役。老共当时对俘虏兵还不错,我舅太公一个上校军官,居然就让他们随便放回家了。 当然放回家的他,人生从此走霉运,一辈子也没说上个媳妇,最后孤独清贫终老。
我很小的时候,夏天喜欢倚在舅太公的胳膊上乘凉,为啥这样呢,因为他的一条胳膊里,插了根钢筋。导致这条胳膊的温度比正常体温低很多,农村夏天没空调,小孩倚在上面凉凉的正舒服。
而这根钢筋是他第一次上战场留下的纪念,当时他带着一排人守阵地,日本人反复冲杀了好几次,到最后也没几个人活下来,我舅太公被打断了胳膊,昏迷中被抬下去,算是因祸得福,捡了一条命。 他好几次跟我说那场战斗,说什么日本人戴着钢盔,子弹打不正,会顺着钢盔擦过去,打不死人,说有一次日本人冲上来,用刺刀把他的机枪手,连人带枪砍为了两半。 这里用的是砍,我也是第一次听到刺刀可以砍死人的,而不是捅死。
Re: 我也换个角度讲非典型故事
resso 写了: ↑23 9月 2024, 19:15舅太公很小的时候,家里请了个牧师给他开蒙,后来十几岁的时候,就送去广州读书了。 当时抗日军兴,舅太公血气一涌,就投了黄埔。 从徐州会战一直打到了济南战役。老共当时对俘虏兵还不错,我舅太公一个上校军官,居然就让他们随便放回家了。 当然放回家的他,人生从此走霉运,一辈子也没说上个媳妇,最后孤独清贫终老。
我很小的时候,夏天喜欢倚在舅太公的胳膊上乘凉,为啥这样呢,因为他的一条胳膊里,插了根钢筋。但是这条胳膊的温度比正常体温低很多,农村夏天没空调,小孩倚在上面凉凉的正舒服。
而这根钢筋是他第一次上战场留下的纪念,当时他带着一排人守阵地,日本人反复冲杀了好几次,到最后也没几个人活下来,我舅太公被打断了胳膊,昏迷中被抬下去,算是因祸得福,捡了一条命。 他好几次跟我说那场战斗,说什么日本人戴着钢盔,子弹打不正,会顺着钢盔擦过去,打不死人,说有一次日本人冲上来,用刺刀把他的机枪手,连人带枪砍为了两半。 这里用的是砍,我也是第一次听到刺刀可以砍死人的,而不是捅死。
厉害,那也是老革命了啊
Re: 我也换个角度讲非典型故事
resso 写了: ↑23 9月 2024, 19:15舅太公很小的时候,家里请了个牧师给他开蒙,后来十几岁的时候,就送去广州读书了。 当时抗日军兴,舅太公血气一涌,就投了黄埔。 从徐州会战一直打到了济南战役。老共当时对俘虏兵还不错,我舅太公一个上校军官,居然就让他们随便放回家了。 当然放回家的他,人生从此走霉运,一辈子也没说上个媳妇,最后孤独清贫终老。
我很小的时候,夏天喜欢倚在舅太公的胳膊上乘凉,为啥这样呢,因为他的一条胳膊里,插了根钢筋。导致这条胳膊的温度比正常体温低很多,农村夏天没空调,小孩倚在上面凉凉的正舒服。
而这根钢筋是他第一次上战场留下的纪念,当时他带着一排人守阵地,日本人反复冲杀了好几次,到最后也没几个人活下来,我舅太公被打断了胳膊,昏迷中被抬下去,算是因祸得福,捡了一条命。 他好几次跟我说那场战斗,说什么日本人戴着钢盔,子弹打不正,会顺着钢盔擦过去,打不死人,说有一次日本人冲上来,用刺刀把他的机枪手,连人带枪砍为了两半。 这里用的是砍,我也是第一次听到刺刀可以砍死人的,而不是捅死。
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
Re: 我也换个角度讲非典型故事
机枪打不死人,这句带着宿命论和神秘主义的话,我常常从舅太公和他的国军老兵朋友那里听到。无论是抗战,还是内战,凡是他们当了underdog的时候,他们就会说机枪打不死人。 我其实不理解这帮子人,小时候总会在心里暗骂,我信了你个鬼。 长大了尝试去还原他们的心理,我猜,机枪打不死人其实是指机关枪的火舌阻挡不了像潮水一样涌过来的敌人,同时,他们也需要一个神叨叨的解释去维护一个军人的尊严。机枪打不死人啊,非战之罪也。可惜等我想起来琢磨这些的时候,他们已经不在了,我也没法去问。
但是我舅太公,还是打死过日本人的,有一次他埋伏了日军的巡逻队,击毙了指挥官,扒了他的衣服军刀。每次,回乡探亲的时候,他都喜欢穿这身缴获的日本军服,挎日本刀。所谓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对于一个抗战军人,大概这就是最好的锦缎吧。 穿日本军服的事情,他到没怎么说过,倒是村里其他老人向我提起。
Re: 我也换个角度讲非典型故事
牛大春 写了: ↑23 9月 2024, 20:01resso 写了: ↑23 9月 2024, 19:15舅太公很小的时候,家里请了个牧师给他开蒙,后来十几岁的时候,就送去广州读书了。 当时抗日军兴,舅太公血气一涌,就投了黄埔。 从徐州会战一直打到了济南战役。老共当时对俘虏兵还不错,我舅太公一个上校军官,居然就让他们随便放回家了。 当然放回家的他,人生从此走霉运,一辈子也没说上个媳妇,最后孤独清贫终老。
我很小的时候,夏天喜欢倚在舅太公的胳膊上乘凉,为啥这样呢,因为他的一条胳膊里,插了根钢筋。导致这条胳膊的温度比正常体温低很多,农村夏天没空调,小孩倚在上面凉凉的正舒服。
而这根钢筋是他第一次上战场留下的纪念,当时他带着一排人守阵地,日本人反复冲杀了好几次,到最后也没几个人活下来,我舅太公被打断了胳膊,昏迷中被抬下去,算是因祸得福,捡了一条命。 他好几次跟我说那场战斗,说什么日本人戴着钢盔,子弹打不正,会顺着钢盔擦过去,打不死人,说有一次日本人冲上来,用刺刀把他的机枪手,连人带枪砍为了两半。 这里用的是砍,我也是第一次听到刺刀可以砍死人的,而不是捅死。
你这啥玩意
Re: 我也换个角度讲非典型故事
一个虚幻的梦想
我舅太公学过日语,我不知道他是在广州学的,还是在军中学的,是有人教,还是自己DIY的,学到了什么水平。他跟我说,他本来希望打完仗去日本留学。很多年后我才想起来好奇他为啥有这样的想法。我知道他是深恨日本人的。我还是不了解他,还是只能猜。我觉得他对日本人有仇恨,但是也有认可或者说慕强的一方面。比如他跟我说日本人可以把他的机枪手连人带枪砍成两截的时候,他是有一些震撼的。他也认为日本人厉害,钢材好,火器好。我想讲的是,不同的两种感情,是可以通过理性在一个人身上共存的。 这一点,我觉得在仇日和精日的现代人应该在他身上汲取一些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