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罗诺沃文化陶器【己】和反【己】符号研究

版主: 牛大春牛河梁

内容
作者
头像
牛河梁
中坚
帖子: 1971
注册时间: 2024-01-08
Has thanked: 110 time
Been thanked: 234 time

安德罗诺沃文化陶器【己】和反【己】符号研究

#1

#1 帖子 牛河梁 »

警示:本文讨论历史和文化尽可能严肃。但为了轻松搞笑也便于读者理解,可能含有一些内容可能令人不适。可能不适合18岁以上儿童阅读。敬请留意。

出现在安德罗诺沃文化陶器上的【己】字符号毫无疑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汉字。根据中国官方正史,【己/妀】是夏朝的王族姓氏。血统也进入商和周的王族。因此【己】是先秦中国历史里显赫的重要族群。正如有网友指出。【已】字在汉语里是反身代词。指代自身。也就是说,【自己】和如【我支】、【我鳖】等现代汉语类似,区分敌我。也就是说,【己】是古代汉语认定的自我族群。因此,安德罗诺沃文化陶器上【己】的来源,对揭示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起源有重要意义。

安德罗诺沃文化在苏联/俄罗斯以及西方是显学。成果汗牛充栋,挂一漏万,看不过来。但在中文世界则资料很少。这一篇研究主要基于印欧文化研究权威,斯坦尼斯拉夫·格里戈里耶夫(Stanislav Grigoriev)的2021年的评论文章《Andronovo Problem: Studies of Cultural Genesis in the Eurasian Bronze Age》(下简称格文)为基础写成。格里戈里耶夫1989年开始工作于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历史和考古研究所,研究青铜时代。参与多年乌拉尔田野考古。英文著作包括《Ancient Indo-Europeans》和《Metallurgical Production in Northern Eurasia in the Bronze Age》。

正如格文指出,“青铜时代的安德罗诺沃文化是世界上最大的考古构造”,“公元前2千纪,分布于欧亚大陆中部,西起南乌拉尔山脉,东至西伯利亚南部叶尼塞河和新疆西部,幅员辽阔。”“因此,在概括欧亚大陆青铜时代的作品时总是使用这种文化”,包括“中国古代冶金术的起源”。从时间上,安德罗诺沃文化大致和中国的夏朝同时期。从地域上,接壤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在接收安德罗诺沃文化冶金技术(塞伊玛-图尔宾诺现象)的同时,很难想象两者之间没有其它,如文字和符号,文化影响。

安德罗诺沃文化分布在一片非常之大的地区。“安德罗诺沃文化包含多种文化”。【己】字符号出现在格文下图2的第一种类型(Fyodorovka,东安德罗诺沃文化)陶器上。而第二种类型(Alakul,西安德罗诺沃文化)可以看作是反【己】字符号。或者,更现代一点,老牛认为,英文或印欧文字里的,【S】符号。格文图3是早期研究者为安德罗诺沃诸文化找爹(genesis)的尝试。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大致的关系。但格文随后指出(这种西方东进理论并不正确),Alakul不是Fyodorovka的爹。很可能是反过来。

图片

巧合的是,Fyodorovka的“定居点”发现于“南西伯(锡伯、鲜卑)利亚,东哈萨克斯坦及西西伯利亚南部的森林地带”。根据格文的地图,也就是阿尔泰山以北以西地区。在老牛另文讨论【已】纹的大夏以北。也是安德罗诺沃文化最接近中国的地区。这么说来,只要解决Fyodorovka文化,中华文化起源不就解决了。可惜的是,格文指出,Fyodorovka文化的源流还没搞清楚,“与之前的复合体没有联系”。“今天这是安德罗诺沃研究的最大谜团”。

图片

对此老牛有一个想法。正如格文指出的“总体而言,安德罗诺沃地区欧亚文化的放射性碳测年情况仍然非常没有说服力”。这些安德罗诺沃诸文化之间的先后关系都没搞清楚,有说服力的绝对年代更是说不上。现在主流教科书里的年代很可能偏早。不能排除Fyodorovka源自于安德罗诺沃文化以外地区。

这当然不是绝路。学术的尽头是民科。格文指出,“最简化的形式里”,Fyodorovka属于“forest-steppe”类型。老牛认为,一个文化现象最有可能还是从同样的地理环境来。因此,老牛试图找出欧亚大陆的其它“forest-steppe”地区。老牛找到这个:

图片

如果熟悉世界历史世界地图,熟悉牛河梁雅利安理论的,就不用多解释了吧。这个地图不就是老牛寻找多年的“雅利安”地图。包含了中国的辽西(红山文化)、山西(尧舜)、陕西(石峁)、甘青(伏羲)、四川盆地(三星堆),付巧妹研究的(“北方中国人”起源)外阿穆尔河,内亚走廊,大夏,(第三中国)米底帝国(里海东南部),(第一中国)米坦尼帝国(高加索山南麓,里海以西)。

好了,【己】字符号就到此为止了。但是止不住老牛对【S】符号发生了兴趣。如果【己】字符号是东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反身代词。那么【S】符号会不会是西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反身代词。老牛马上想到了【Self】。老牛于是去查【Self】的词源,找到这个原始日耳曼语的【*selbaz】。在试图拼读这个发音的时候,老牛突然想起来一个汉语词汇,【xx】。

据搜索引擎说,【xx】来自于满语。据说指代“看见男性生殖器不会跑的女性”。至于满语这个词怎么来的,互联网没说。咳咳,不过如果用来形容乌拉尔及以西,好像也挺形象的。就像周人把所有商文化的伟大词汇,如【亚】,变成贬义。汉人把黄帝(或黄帝的女儿)的鬼方丑恶化一样。不妨碍到今天,华人仍然称呼欧洲人“鬼佬”、“鬼妹”。

以上两段纯属搞笑。如有雷同。可能就是事实。

牛大春
栋梁
帖子: 13268
注册时间: 2023-12-21
Has thanked: 961 time
Been thanked: 399 time

Re: 安德罗诺沃文化陶器【己】和反【己】符号研究

#2

#2 帖子 牛大春 »

先顶再看,👍

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

kc130
精英
帖子: 2281
注册时间: 2023-12-27
Has thanked: 99 time
Been thanked: 222 time

Re: 安德罗诺沃文化陶器【己】和反【己】符号研究

#3

#3 帖子 kc130 »

好贴!但是置顶的回复总数阅读次数都很差,取消置顶之后就沉底了……

牛大春
栋梁
帖子: 13268
注册时间: 2023-12-21
Has thanked: 961 time
Been thanked: 399 time

Re: 安德罗诺沃文化陶器【己】和反【己】符号研究

#4

#4 帖子 牛大春 »

kc130 写了: 03 3月 2024, 19:17

好贴!但是置顶的回复总数阅读次数都很差,取消置顶之后就沉底了……

长帖容易有这个问题,😄

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

kc130
精英
帖子: 2281
注册时间: 2023-12-27
Has thanked: 99 time
Been thanked: 222 time

Re: 安德罗诺沃文化陶器【己】和反【己】符号研究

#5

#5 帖子 kc130 »

牛大春 写了: 03 3月 2024, 19:25
kc130 写了: 03 3月 2024, 19:17

好贴!但是置顶的阅读次数很差,取消置顶之后就沉底了……

长帖容易有这个问题,😄

被置顶了才有这个问题,跟长短无关。嫑这样打击发长贴者的积极性 :cry:

牛大春
栋梁
帖子: 13268
注册时间: 2023-12-21
Has thanked: 961 time
Been thanked: 399 time

Re: 安德罗诺沃文化陶器【己】和反【己】符号研究

#6

#6 帖子 牛大春 »

kc130 写了: 03 3月 2024, 19:39
牛大春 写了: 03 3月 2024, 19:25

长帖容易有这个问题,😄

被置顶了才有这个问题,跟长短无关。嫑这样打击发长贴者的积极性 :cry:

取消置顶更有利于阅读量?

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

kc130
精英
帖子: 2281
注册时间: 2023-12-27
Has thanked: 99 time
Been thanked: 222 time

Re: 安德罗诺沃文化陶器【己】和反【己】符号研究

#7

#7 帖子 kc130 »

牛大春 写了: 03 3月 2024, 19:51
kc130 写了: 03 3月 2024, 19:39

被置顶了才有这个问题,跟长短无关。嫑这样打击发长贴者的积极性 :cry:

取消置顶更有利于阅读量?

也更有利于回帖

牛大春
栋梁
帖子: 13268
注册时间: 2023-12-21
Has thanked: 961 time
Been thanked: 399 time

Re: 安德罗诺沃文化陶器【己】和反【己】符号研究

#8

#8 帖子 牛大春 »

牛大春 写了: 03 3月 2024, 19:51
kc130 写了: 03 3月 2024, 19:39

被置顶了才有这个问题,跟长短无关。嫑这样打击发长贴者的积极性 :cry:

取消置顶更有利于阅读量?

OK,got it.

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

cozofxx
常客
帖子: 217
注册时间: 2024-02-15
Has thanked: 3 time
Been thanked: 76 time

Re: 安德罗诺沃文化陶器【己】和反【己】符号研究

#9

#9 帖子 cozofxx »

己宗就是昆吾氏,传世文献里就是最擅长冶炼青铜的部族。昆吾氏算是上古时期一霸,靠着青铜兵器技术,侵暴诸侯。
这帮人如果和草原上的安德罗诺沃文化有关联,并不值得奇怪。

天乙和昆吾之战,颇类似于黄帝和蚩尤之战。蚩尤,昆吾,都是具备青铜技术,侵暴诸侯。黄帝部大致就是通过通婚,联合了天女,女魃,灭了蚩尤。女魃,大致就是丙宗,妣丙。

因此黄帝蚩尤也可能只是这段历史的一种神话表述。但凡有青铜技术的神话,年代都不会真的太老。

再有就是葛天氏的主要舞蹈就是牛尾巴舞,而蚩尤的神话形象也是牛神。牛崇拜这玩意儿,也是草原的主流。小河墓地里棺材,全是牛皮呢。

牛河梁 写了: 02 3月 2024, 19:43

警示:本文讨论历史和文化尽可能严肃。但为了轻松搞笑也便于读者理解,可能含有一些内容可能令人不适。可能不适合18岁以上儿童阅读。敬请留意。

出现在安德罗诺沃文化陶器上的【己】字符号毫无疑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汉字。根据中国官方正史,【己/妀】是夏朝的王族姓氏。血统也进入商和周的王族。因此【己】是先秦中国历史里显赫的重要族群。正如有网友指出。【已】字在汉语里是反身代词。指代自身。也就是说,【自己】和如【我支】、【我鳖】等现代汉语类似,区分敌我。也就是说,【己】是古代汉语认定的自我族群。因此,安德罗诺沃文化陶器上【己】的来源,对揭示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起源有重要意义。

安德罗诺沃文化在苏联/俄罗斯以及西方是显学。成果汗牛充栋,挂一漏万,看不过来。但在中文世界则资料很少。这一篇研究主要基于印欧文化研究权威,斯坦尼斯拉夫·格里戈里耶夫(Stanislav Grigoriev)的2021年的评论文章《Andronovo Problem: Studies of Cultural Genesis in the Eurasian Bronze Age》(下简称格文)为基础写成。格里戈里耶夫1989年开始工作于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历史和考古研究所,研究青铜时代。参与多年乌拉尔田野考古。英文著作包括《Ancient Indo-Europeans》和《Metallurgical Production in Northern Eurasia in the Bronze Age》。

正如格文指出,“青铜时代的安德罗诺沃文化是世界上最大的考古构造”,“公元前2千纪,分布于欧亚大陆中部,西起南乌拉尔山脉,东至西伯利亚南部叶尼塞河和新疆西部,幅员辽阔。”“因此,在概括欧亚大陆青铜时代的作品时总是使用这种文化”,包括“中国古代冶金术的起源”。从时间上,安德罗诺沃文化大致和中国的夏朝同时期。从地域上,接壤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在接收安德罗诺沃文化冶金技术(塞伊玛-图尔宾诺现象)的同时,很难想象两者之间没有其它,如文字和符号,文化影响。

安德罗诺沃文化分布在一片非常之大的地区。“安德罗诺沃文化包含多种文化”。【己】字符号出现在格文下图2的第一种类型(Fyodorovka,东安德罗诺沃文化)陶器上。而第二种类型(Alakul,西安德罗诺沃文化)可以看作是反【己】字符号。或者,更现代一点,老牛认为,英文或印欧文字里的,【S】符号。格文图3是早期研究者为安德罗诺沃诸文化找爹(genesis)的尝试。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大致的关系。但格文随后指出(这种西方东进理论并不正确),Alakul不是Fyodorovka的爹。很可能是反过来。

图片

巧合的是,Fyodorovka的“定居点”发现于“南西伯(锡伯、鲜卑)利亚,东哈萨克斯坦及西西伯利亚南部的森林地带”。根据格文的地图,也就是阿尔泰山以北以西地区。在老牛另文讨论【已】纹的大夏以北。也是安德罗诺沃文化最接近中国的地区。这么说来,只要解决Fyodorovka文化,中华文化起源不就解决了。可惜的是,格文指出,Fyodorovka文化的源流还没搞清楚,“与之前的复合体没有联系”。“今天这是安德罗诺沃研究的最大谜团”。

图片

对此老牛有一个想法。正如格文指出的“总体而言,安德罗诺沃地区欧亚文化的放射性碳测年情况仍然非常没有说服力”。这些安德罗诺沃诸文化之间的先后关系都没搞清楚,有说服力的绝对年代更是说不上。现在主流教科书里的年代很可能偏早。不能排除Fyodorovka源自于安德罗诺沃文化以外地区。

这当然不是绝路。学术的尽头是民科。格文指出,“最简化的形式里”,Fyodorovka属于“forest-steppe”类型。老牛认为,一个文化现象最有可能还是从同样的地理环境来。因此,老牛试图找出欧亚大陆的其它“forest-steppe”地区。老牛找到这个:

图片

如果熟悉世界历史世界地图,熟悉牛河梁雅利安理论的,就不用多解释了吧。这个地图不就是老牛寻找多年的“雅利安”地图。包含了中国的辽西(红山文化)、山西(尧舜)、陕西(石峁)、甘青(伏羲)、四川盆地(三星堆),付巧妹研究的(“北方中国人”起源)外阿穆尔河,内亚走廊,大夏,(第三中国)米底帝国(里海东南部),(第一中国)米坦尼帝国(高加索山南麓,里海以西)。

好了,【己】字符号就到此为止了。但是止不住老牛对【S】符号发生了兴趣。如果【己】字符号是东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反身代词。那么【S】符号会不会是西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反身代词。老牛马上想到了【Self】。老牛于是去查【Self】的词源,找到这个原始日耳曼语的【*selbaz】。在试图拼读这个发音的时候,老牛突然想起来一个汉语词汇,【xx】。

据搜索引擎说,【xx】来自于满语。据说指代“看见男性生殖器不会跑的女性”。至于满语这个词怎么来的,互联网没说。咳咳,不过如果用来形容乌拉尔及以西,好像也挺形象的。就像周人把所有商文化的伟大词汇,如【亚】,变成贬义。汉人把黄帝(或黄帝的女儿)的鬼方丑恶化一样。不妨碍到今天,华人仍然称呼欧洲人“鬼佬”、“鬼妹”。

以上两段纯属搞笑。如有雷同。可能就是事实。

shanghaibaba
精英
帖子: 8135
注册时间: 2023-12-21
Has thanked: 36 time
Been thanked: 224 time

Re: 安德罗诺沃文化陶器【己】和反【己】符号研究

#10

#10 帖子 shanghaibaba »

cozofxx 写了: 03 3月 2024, 20:51

己宗就是昆吾氏,传世文献里就是最擅长冶炼青铜的部族。昆吾氏算是上古时期一霸,靠着青铜兵器技术,侵暴诸侯。
这帮人如果和草原上的安德罗诺沃文化有关联,并不值得奇怪。

天乙和昆吾之战,颇类似于黄帝和蚩尤之战。蚩尤,昆吾,都是具备青铜技术,侵暴诸侯。黄帝部大致就是通过通婚,联合了天女,女魃,灭了蚩尤。女魃,大致就是丙宗,妣丙。

因此黄帝蚩尤也可能只是这段历史的一种神话表述。但凡有青铜技术的神话,年代都不会真的太老。

再有就是葛天氏的主要舞蹈就是牛尾巴舞,而蚩尤的神话形象也是牛神。牛崇拜这玩意儿,也是草原的主流。小河墓地里棺材,全是牛皮呢。

牛河梁 写了: 02 3月 2024, 19:43

警示:本文讨论历史和文化尽可能严肃。但为了轻松搞笑也便于读者理解,可能含有一些内容可能令人不适。可能不适合18岁以上儿童阅读。敬请留意。

出现在安德罗诺沃文化陶器上的【己】字符号毫无疑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汉字。根据中国官方正史,【己/妀】是夏朝的王族姓氏。血统也进入商和周的王族。因此【己】是先秦中国历史里显赫的重要族群。正如有网友指出。【已】字在汉语里是反身代词。指代自身。也就是说,【自己】和如【我支】、【我鳖】等现代汉语类似,区分敌我。也就是说,【己】是古代汉语认定的自我族群。因此,安德罗诺沃文化陶器上【己】的来源,对揭示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起源有重要意义。

安德罗诺沃文化在苏联/俄罗斯以及西方是显学。成果汗牛充栋,挂一漏万,看不过来。但在中文世界则资料很少。这一篇研究主要基于印欧文化研究权威,斯坦尼斯拉夫·格里戈里耶夫(Stanislav Grigoriev)的2021年的评论文章《Andronovo Problem: Studies of Cultural Genesis in the Eurasian Bronze Age》(下简称格文)为基础写成。格里戈里耶夫1989年开始工作于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历史和考古研究所,研究青铜时代。参与多年乌拉尔田野考古。英文著作包括《Ancient Indo-Europeans》和《Metallurgical Production in Northern Eurasia in the Bronze Age》。

正如格文指出,“青铜时代的安德罗诺沃文化是世界上最大的考古构造”,“公元前2千纪,分布于欧亚大陆中部,西起南乌拉尔山脉,东至西伯利亚南部叶尼塞河和新疆西部,幅员辽阔。”“因此,在概括欧亚大陆青铜时代的作品时总是使用这种文化”,包括“中国古代冶金术的起源”。从时间上,安德罗诺沃文化大致和中国的夏朝同时期。从地域上,接壤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在接收安德罗诺沃文化冶金技术(塞伊玛-图尔宾诺现象)的同时,很难想象两者之间没有其它,如文字和符号,文化影响。

安德罗诺沃文化分布在一片非常之大的地区。“安德罗诺沃文化包含多种文化”。【己】字符号出现在格文下图2的第一种类型(Fyodorovka,东安德罗诺沃文化)陶器上。而第二种类型(Alakul,西安德罗诺沃文化)可以看作是反【己】字符号。或者,更现代一点,老牛认为,英文或印欧文字里的,【S】符号。格文图3是早期研究者为安德罗诺沃诸文化找爹(genesis)的尝试。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大致的关系。但格文随后指出(这种西方东进理论并不正确),Alakul不是Fyodorovka的爹。很可能是反过来。

图片

巧合的是,Fyodorovka的“定居点”发现于“南西伯(锡伯、鲜卑)利亚,东哈萨克斯坦及西西伯利亚南部的森林地带”。根据格文的地图,也就是阿尔泰山以北以西地区。在老牛另文讨论【已】纹的大夏以北。也是安德罗诺沃文化最接近中国的地区。这么说来,只要解决Fyodorovka文化,中华文化起源不就解决了。可惜的是,格文指出,Fyodorovka文化的源流还没搞清楚,“与之前的复合体没有联系”。“今天这是安德罗诺沃研究的最大谜团”。

图片

对此老牛有一个想法。正如格文指出的“总体而言,安德罗诺沃地区欧亚文化的放射性碳测年情况仍然非常没有说服力”。这些安德罗诺沃诸文化之间的先后关系都没搞清楚,有说服力的绝对年代更是说不上。现在主流教科书里的年代很可能偏早。不能排除Fyodorovka源自于安德罗诺沃文化以外地区。

这当然不是绝路。学术的尽头是民科。格文指出,“最简化的形式里”,Fyodorovka属于“forest-steppe”类型。老牛认为,一个文化现象最有可能还是从同样的地理环境来。因此,老牛试图找出欧亚大陆的其它“forest-steppe”地区。老牛找到这个:

图片

如果熟悉世界历史世界地图,熟悉牛河梁雅利安理论的,就不用多解释了吧。这个地图不就是老牛寻找多年的“雅利安”地图。包含了中国的辽西(红山文化)、山西(尧舜)、陕西(石峁)、甘青(伏羲)、四川盆地(三星堆),付巧妹研究的(“北方中国人”起源)外阿穆尔河,内亚走廊,大夏,(第三中国)米底帝国(里海东南部),(第一中国)米坦尼帝国(高加索山南麓,里海以西)。

好了,【己】字符号就到此为止了。但是止不住老牛对【S】符号发生了兴趣。如果【己】字符号是东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反身代词。那么【S】符号会不会是西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反身代词。老牛马上想到了【Self】。老牛于是去查【Self】的词源,找到这个原始日耳曼语的【*selbaz】。在试图拼读这个发音的时候,老牛突然想起来一个汉语词汇,【xx】。

据搜索引擎说,【xx】来自于满语。据说指代“看见男性生殖器不会跑的女性”。至于满语这个词怎么来的,互联网没说。咳咳,不过如果用来形容乌拉尔及以西,好像也挺形象的。就像周人把所有商文化的伟大词汇,如【亚】,变成贬义。汉人把黄帝(或黄帝的女儿)的鬼方丑恶化一样。不妨碍到今天,华人仍然称呼欧洲人“鬼佬”、“鬼妹”。

以上两段纯属搞笑。如有雷同。可能就是事实。

蚩尤不是草原民族吧。蚩尤应该是华北华中一带的渔猎民族。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