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baba 写了: ↑29 2月 2024, 19:08可能还真是家长的责任。我跟你说点我小时候的经历吧。我小时候很喜欢下围棋,下的也不错,还参加过市里的比赛。可是中学之后我就渐渐不再下了,原因其实说出来都好笑,我怕输。一到局势不好要输的时候我就禁不住浑身发抖。起因呢,也很小。有次我跟一个小孩下棋,我心不在焉下输了,然后就听见我妈嘀咕了一句:跟个小孩下棋还下输了,真丢人。我妈可能都不知道这件事,她只知道我后来不喜欢下棋了,她也不care。
还有这回事
版主: grasshopper
shanghaibaba 写了: ↑29 2月 2024, 19:08可能还真是家长的责任。我跟你说点我小时候的经历吧。我小时候很喜欢下围棋,下的也不错,还参加过市里的比赛。可是中学之后我就渐渐不再下了,原因其实说出来都好笑,我怕输。一到局势不好要输的时候我就禁不住浑身发抖。起因呢,也很小。有次我跟一个小孩下棋,我心不在焉下输了,然后就听见我妈嘀咕了一句:跟个小孩下棋还下输了,真丢人。我妈可能都不知道这件事,她只知道我后来不喜欢下棋了,她也不care。
还有这回事
who 写了: ↑29 2月 2024, 20:09shanghaibaba 写了: ↑29 2月 2024, 19:08可能还真是家长的责任。我跟你说点我小时候的经历吧。我小时候很喜欢下围棋,下的也不错,还参加过市里的比赛。可是中学之后我就渐渐不再下了,原因其实说出来都好笑,我怕输。一到局势不好要输的时候我就禁不住浑身发抖。起因呢,也很小。有次我跟一个小孩下棋,我心不在焉下输了,然后就听见我妈嘀咕了一句:跟个小孩下棋还下输了,真丢人。我妈可能都不知道这件事,她只知道我后来不喜欢下棋了,她也不care。
还有这回事
嗯,敏感的小孩,你不知道他哪件事就进了死胡同。
之前其实我是不在乎输赢的。这之后好长一段时间,一直到大学,我都不敢玩任何竞技类游戏。班里组织乒乓球比赛我都躲着不参加。一直到大学以后,我才慢慢克服,调整过来。所以现在我儿子玩什么,我都一再跟他们强调,玩的高兴就好,输赢没关系。
但是你的理解是父母改变、小孩就能好,你就是没有经历过,
如果一个成年人抑郁,你会觉得家人改了他就能好吗?甚至再往外说、精神病患者的家属改了,他们就能好吗?
抑郁是一种内向攻击的精神病,他的认知世界是错误的,
但是小孩抑郁的原因不是父母的话、父母怎么改?现在很多中产的孩子,抑郁表现是向家里走、因为家是他的港湾,
但是并不是有港湾他们就不痛苦就不自杀,
shanghaibaba 写了: ↑29 2月 2024, 17:45我也不是责备你。问题是,基因是不可改变的。外界环境呢,也不会因为小孩而调整。那么能调整的就只有父母。对于不求上进的娃,家长要适当的推,这个很多华人父母都掌握了基本技能,也有很多推娃网站可以交流。。但是对于心思重的娃,家长要负责减压,这个其实并不是所有父母都会。
那么如果你孩子的同学跟他说一句这样的话呢?你孩子会不会一样可能经历你经历过的遭遇
你有这个经历的话、说明你基因也是抑郁症易感基因;一般人很容易调整过来的,
所以这个确实说明,很多人有抑郁倾向的基因,但是并没有发作、抑郁触发的原因可能很小,反复想反复思考就会产生强刺激而抑郁:
总结以前抑郁少的原因
shanghaibaba 写了: ↑29 2月 2024, 20:20嗯,敏感的小孩,你不知道他哪件事就进了死胡同。
之前其实我是不在乎输赢的。这之后好长一段时间,一直到大学,我都不敢玩任何竞技类游戏。班里组织乒乓球比赛我都躲着不参加。一直到大学以后,我才慢慢克服,调整过来。所以现在我儿子玩什么,我都一再跟他们强调,玩的高兴就好,输赢没关系。
Lilyamao 写了: ↑29 2月 2024, 21:19那么如果你孩子的同学跟他说一句这样的话呢?你孩子会不会一样可能经历你经历过的遭遇
你有这个经历的话、说明你基因也是抑郁症易感基因;一般人很容易调整过来的,
所以这个确实说明,很多人有抑郁倾向的基因,但是并没有发作、抑郁触发的原因可能很小,反复想反复思考就会产生强刺激而抑郁:
总结以前抑郁少的原因
- 体力劳动多,家务,上下学走路等、很多必须得做的事打断了反复思考刺激
- 父母从小严格教育、其实是一种挫折训练
3.父母对孩子关注偏少也有利、有时候孩子只是某事没做好,父母反复叮嘱强调反而让小问题变大问题- 从小绝对不要没事就表扬孩子,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孩子的聪明,非常关键
shanghaibaba 写了: ↑29 2月 2024, 20:20嗯,敏感的小孩,你不知道他哪件事就进了死胡同。
之前其实我是不在乎输赢的。这之后好长一段时间,一直到大学,我都不敢玩任何竞技类游戏。班里组织乒乓球比赛我都躲着不参加。一直到大学以后,我才慢慢克服,调整过来。所以现在我儿子玩什么,我都一再跟他们强调,玩的高兴就好,输赢没关系。
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这个说的很好。
恕我直言,你这是掩耳盗铃啊~~
孩子(青春期)的成长/成熟,无非两个方面,学校(同学)& 家庭。高中阶段,是家庭教育和学校/同学群的社会教育的 conflict,而孩子特别希望得到同学群的认同感和inclusiveness. 但是这里的华人家长都没有在海外读过中学,不懂海外中学的丛林文化和我们在企业/大学的丛林文化是不同级别的。。。我们的耐受力是established, 而孩子在中学正在establishing他们的社会耐受力。。。
那个华人心理医生:“她能解决父母和子女矛盾引起的郁郁症” 我个人认为她是在自欺欺人!常言:清官难断家务事。她一个外人能做的,如果足够professional, 就是倾听,而不是给出 solution。而倾听,是需要建立在足够的信任的基础上的,这点,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她都hardly能达到(within a few highly paid sessions)这样的信任,其中千丝万缕的积怨,她无法理清的。而许多人(特别是孩子)这时需要的,在倾听的基础上,是认同乃至”溺爱“模式,从而让它能够继续倾述。。。疏流。PS:女性/女孩特别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理性疏导的,先要解决情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女性更喜欢闺蜜的原因之一。
我同意沪爸上面的回复。也是我上次在NMB站跟你讲过的:
任何 到达“抑郁症”这个程度,(特别是成年人导致自杀的),都和TA身边的亲人脱不了干系,甚至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一直认为,孩子在这个阶段叛逆/发火/顶撞,
不是在摒弃你,要你走开~
恰恰是在呼喊:请一直待在我身边,温柔地对我,静静地守护我吧~~
还有,千万别这么说,这个心态不对。我们立“富养”还差得远,甚至“富养”这个词都是误导。
Lilyamao 写了: ↑29 2月 2024, 17:33其实,富贵确实容易生病
这个也是我觉得甜妈(sweet sister)不应该经常带孩子回国的原因
我和我闺蜜都曾经非常频繁地带孩子回国、每年1-2次
为啥呢、无非是有钱有闲我们都是苦出生、回去基本上是撒钱的、我闺蜜,她爸妈的新车新房子国内外旅游都是她付的
所以我们的孩子回国都是被捧上天的、围着转、夸孩子聪明,人才、将来必有大成
尤其我们那一代父母,觉得自己那么随便养,孩子都这么出息、那孙辈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将来不得逆天啊
他们的夸奖是真心的,孩子的自我定位也是真心的,孩子会把表扬当真的可惜我们那时候不知道、以为表扬总是好的,提高孩子自信心嘛
殊不知、这个奠定了孩子将来的认知错位的基础
我观察到的青少年抑郁,家教和家庭环境都可以多样化,但是只有一条不变,就是这个孩子从小属于“特殊”儿童,特别犟,拧巴。
你没有遇到过真正的抑郁症孩子,就如同我孩子刚刚抑郁时候,他爸认为我没把道理讲对,试图给他讲道理,结果孩子却越来越糟。
抑郁症就是精神病,认知出现严重问题,类似于上海爸爸说的,他因为担心输赢,一到比赛浑身发抖紧张,这个时候父母和他讲道理,输赢不重要,完全没有用。
方式就只能是“宠溺”,就是不去了,然后把比赛说的不重要,让他心理上放松。
抑郁是对很多事都有这样的紧张无力感,没法讲道理。
心理医生不是吃素的,对家庭教育这个方面,他们是很有办法的,而且孩子抑郁时候,父母非常容易改变,你要知道你不改变,孩子会死。
Hof 写了: ↑01 3月 2024, 03:13恕我直言,你这是掩耳盗铃啊~~
孩子(青春期)的成长/成熟,无非两个方面,学校(同学)& 家庭。高中阶段,是家庭教育和学校/同学群的社会教育的 conflict,而孩子特别希望得到同学群的认同感和inclusiveness. 但是这里的华人家长都没有在海外读过中学,不懂海外中学的丛林文化和我们在企业/大学的丛林文化是不同级别的。。。我们的耐受力是established, 而孩子在中学正在establishing他们的社会耐受力。。。那个华人心理医生:“她能解决父母和子女矛盾引起的郁郁症” 我个人认为她是在自欺欺人!常言:清官难断家务事。她一个外人能做的,如果足够professional, 就是倾听,而不是给出 solution。而倾听,是需要建立在足够的信任的基础上的,这点,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她都hardly能达到(within a few highly paid sessions)这样的信任,其中千丝万缕的积怨,她无法理清的。而许多人(特别是孩子)这时需要的,在倾听的基础上,是认同乃至”溺爱“模式,从而让它能够继续倾述。。。疏流。PS:女性/女孩特别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理性疏导的,先要解决情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女性更喜欢闺蜜的原因之一。
我同意沪爸上面的回复。也是我上次在NMB站跟你讲过的:
任何 到达“抑郁症”这个程度,(特别是成年人导致自杀的),都和TA身边的亲人脱不了干系,甚至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一直认为,孩子在这个阶段叛逆/发火/顶撞,
不是在摒弃你,要你走开~
恰恰是在呼喊:请一直待在我身边,温柔地对我,静静地守护我吧~~还有,千万别这么说,这个心态不对。我们立“富养”还差得远,甚至“富养”这个词都是误导。
Lilyamao 写了: ↑29 2月 2024, 17:33其实,富贵确实容易生病
这个也是我觉得甜妈(sweet sister)不应该经常带孩子回国的原因
我和我闺蜜都曾经非常频繁地带孩子回国、每年1-2次
为啥呢、无非是有钱有闲我们都是苦出生、回去基本上是撒钱的、我闺蜜,她爸妈的新车新房子国内外旅游都是她付的
所以我们的孩子回国都是被捧上天的、围着转、夸孩子聪明,人才、将来必有大成
尤其我们那一代父母,觉得自己那么随便养,孩子都这么出息、那孙辈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将来不得逆天啊
他们的夸奖是真心的,孩子的自我定位也是真心的,孩子会把表扬当真的可惜我们那时候不知道、以为表扬总是好的,提高孩子自信心嘛
殊不知、这个奠定了孩子将来的认知错位的基础
那是你幸运,没有遇到有病的孩子
很多时候,大人有病、孩子反而没病、因为孩子学会了take care of adults
你跟抑郁症、 bipolar 的人拍桌子、没毛病,因为你没有义务欠他们的。但是你这个肯定是对他们的伤害。
我看了这么多抑郁症的例子,现代家庭几乎都是父母呵护着长大的孩子会抑郁
像这里这种asshole 爹、他家孩子得抑郁的可能性极小、几乎不可能,因为孩子会为了今天不挨骂就更高心了。
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997843
抑郁是一种完全的非理性思维方式,往往生活中没有啥现实的问题、才会反复琢磨一些小而无解的精神问题而抑郁、譬如有个孩子闹自杀、因为脸上有个天生的血管瘤、但是父母都很宠爱她、这就让她觉得这个世界上,啥都不重要、脸上的血管瘤最重要
如果她从小挨打受骂呢、她的目标是早点独立离开家、绝不会被脸上这个影响外貌的血管瘤折磨到神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