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老铜文化

版主: 牛大春牛河梁

回复
内容
作者
头像
牛河梁
精英
帖子: 2089
注册时间: 2024-01-08
Has thanked: 116 time
Been thanked: 252 time

北美老铜文化

#1

#1 帖子 牛河梁 »

可能是人类铜技术的起源。这个视频(系列)做得不错。包括不少实地拍摄。可以看到几千年前的原住民开采铜的遗迹。

有意思的是,这一文化在北美大致消失于5000年前。比黄帝稍早。消失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地表容易开采的已经采完。

这一民族可能迁徙继续寻找铜矿。包括明尼苏达、加拿大大熊湖乃至返回旧大陆。并把铜的知识和技术带回欧亚旧世界。

cozofxx
常客
帖子: 230
注册时间: 2024-02-15
Has thanked: 3 time
Been thanked: 87 time

Re: 北美老铜文化

#2

#2 帖子 cozofxx »

美洲文化因为其隔离,反而屡屡发展出重要的成果被全世界共享。金属,高产作物这些,如果没有地理的隔绝,反而不容易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所以有时候文明也不完全是撞击出来的,而是在合适的前提条件下,交流才会有效,才会往上走。

科学研究也类似,过度的交流反而导致比较严重的局部最优和幻觉。

头像
Hof
精英
帖子: 2287
注册时间: 2023-12-21
Has thanked: 518 time
Been thanked: 319 time

Re: 北美老铜文化

#3

#3 帖子 Hof »

老铜文化?
让我想起 since when 开始流行“ 老钱文化” ? 也许是前段流行的那个上海的电视剧?
老钱。。。呵呵
说明中国/北上广的一些阶层的资本积累已经成型,这是过去50+年一代(两代)人的积累。

头像
牛河梁
精英
帖子: 2089
注册时间: 2024-01-08
Has thanked: 116 time
Been thanked: 252 time

Re: 北美老铜文化

#4

#4 帖子 牛河梁 »

cozofxx 写了: 02 9月 2025, 00:28

美洲文化因为其隔离,反而屡屡发展出重要的成果被全世界共享。金属,高产作物这些,如果没有地理的隔绝,反而不容易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所以有时候文明也不完全是撞击出来的,而是在合适的前提条件下,交流才会有效,才会往上走。

科学研究也类似,过度的交流反而导致比较严重的局部最优和幻觉。

我们看到的幸存者书写的历史。但这些人为什么称为天选之子,其他人为什么被自然选择掉,往往缺乏关注。

下面这个五月花视频很有意思。原来这些清教徒误打误撞登陆的地方,还遇到两位会讲英语的殷地安人。其中一位还在五月花之前到过欧洲,在伦敦工作过。

这些清教徒从欧洲带来的种子不适应北美气候长得不好。最后是殷地安人教他们(用鱼)种玉米。然后的问题是,他们的基因适应玉米,因而后代昌盛?据说至今一半美国人有五月花血统。

这后面的逻辑细思恐极。历史哪里有那么多巧合。只不过背后的可能性没啥人关注罢了。就像我们未必会感慨几万年前的祖先为啥能这么牛。到今天都没有绝后。

cozofxx
常客
帖子: 230
注册时间: 2024-02-15
Has thanked: 3 time
Been thanked: 87 time

Re: 北美老铜文化

#5

#5 帖子 cozofxx »

对于复杂现象,不懂的时候就近似为随机性,懂了之后就发现背后都是物理机制。

牛河梁 写了: 04 9月 2025, 21:52
cozofxx 写了: 02 9月 2025, 00:28

美洲文化因为其隔离,反而屡屡发展出重要的成果被全世界共享。金属,高产作物这些,如果没有地理的隔绝,反而不容易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所以有时候文明也不完全是撞击出来的,而是在合适的前提条件下,交流才会有效,才会往上走。

科学研究也类似,过度的交流反而导致比较严重的局部最优和幻觉。

我们看到的幸存者书写的历史。但这些人为什么称为天选之子,其他人为什么被自然选择掉,往往缺乏关注。

下面这个五月花视频很有意思。原来这些清教徒误打误撞登陆的地方,还遇到两位会讲英语的殷地安人。其中一位还在五月花之前到过欧洲,在伦敦工作过。

这些清教徒从欧洲带来的种子不适应北美气候长得不好。最后是殷地安人教他们(用鱼)种玉米。然后的问题是,他们的基因适应玉米,因而后代昌盛?据说至今一半美国人有五月花血统。

这后面的逻辑细思恐极。历史哪里有那么多巧合。只不过背后的可能性没啥人关注罢了。就像我们未必会感慨几万年前的祖先为啥能这么牛。到今天都没有绝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