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华人孩子婚恋恐怖故事

版主: who

回复
内容
作者
枫林晓1
中坚
帖子: 1252
注册时间: 2025-05-08
Has thanked: 108 time
Been thanked: 66 time

二代华人孩子婚恋恐怖故事

#1

#1 帖子 枫林晓1 »

1。同事来哭诉,男孩子已经30,没有机会。问我有没有认识的女孩子介绍。看来是无能自己交了。

2。本地群里男孩子交国内小留学生,被玩的凄惨无比。抑郁休学。这里长大的孩子脑子装满了被灌输进去的善念和真诚。遇到国内出来的精,就是纯粹的一块唐僧肉。

3。金士顿地区,阿拉伯家庭荣誉杀。

4。朋友孩子交白人女孩,还挺漂亮开始还挺好,到处显摆。但是大二,很快就玩疯了。大学挂科。据说沾软毒了。毫无办法。花钱如流水。

头疼。

Coastlines
精英
帖子: 2501
注册时间: 2023-12-26
Has thanked: 972 time
Been thanked: 295 time

Re: 二代华人孩子婚恋恐怖故事

#2

#2 帖子 Coastlines »

枫林晓1 写了: 30 7月 2025, 07:56

1。同事来哭诉,男孩子已经30,没有机会。问我有没有认识的女孩子介绍。看来是无能自己交了。

2。本地群里男孩子交国内小留学生,被玩的凄惨无比。抑郁休学。这里长大的孩子脑子装满了被灌输进去的善念和真诚。遇到国内出来的精,就是纯粹的一块唐僧肉。

3。金士顿地区,阿拉伯家庭荣誉杀。

4。朋友孩子交白人女孩,还挺漂亮开始还挺好,到处显摆。但是大二,很快就玩疯了。大学挂科。据说沾软毒了。毫无办法。花钱如流水。

头疼。

第四条有点可怕啊,还真是没想到

第一条没事,多介绍介绍

第二条,这边的孩子还是不要找国内的,国内的孩子是离婚就离婚

认识一个朋友的侄子,在美国留学,结婚了3个月,离婚了。

Lilyamao
栋梁
帖子: 10007
注册时间: 2023-12-24
Has thanked: 114 time
Been thanked: 540 time

Re: 二代华人孩子婚恋恐怖故事

#3

#3 帖子 Lilyamao »

现代社会,不结婚就不结婚则,爹妈不用管

但是要警告他们,尤其女孩子、真的、过了35、女性婚恋市场非常困难

男性无所谓的

Lilyamao
栋梁
帖子: 10007
注册时间: 2023-12-24
Has thanked: 114 time
Been thanked: 540 time

Re: 二代华人孩子婚恋恐怖故事

#4

#4 帖子 Lilyamao »

第四条不可怕

软毒多半是处方药物

老实说、能吸毒死的人、多半也能喝酒喝死、美国每年死于喝酒的人也很多, 我朋友嫁了个白人工程师、对方就是喝酒喝死的。

这些人呢,大脑有先天缺陷的,就是容易成瘾、马斯克也一样的、马斯克也吸毒

毒品其实就是多巴胺补充、很多人天生多巴胺缺乏

Coastlines 写了: 30 7月 2025, 08:45
枫林晓1 写了: 30 7月 2025, 07:56

1。同事来哭诉,男孩子已经30,没有机会。问我有没有认识的女孩子介绍。看来是无能自己交了。

2。本地群里男孩子交国内小留学生,被玩的凄惨无比。抑郁休学。这里长大的孩子脑子装满了被灌输进去的善念和真诚。遇到国内出来的精,就是纯粹的一块唐僧肉。

3。金士顿地区,阿拉伯家庭荣誉杀。

4。朋友孩子交白人女孩,还挺漂亮开始还挺好,到处显摆。但是大二,很快就玩疯了。大学挂科。据说沾软毒了。毫无办法。花钱如流水。

头疼。

第四条有点可怕啊,还真是没想到

第一条没事,多介绍介绍

第二条,这边的孩子还是不要找国内的,国内的孩子是离婚就离婚

认识一个朋友的侄子,在美国留学,结婚了3个月,离婚了。

Coastlines
精英
帖子: 2501
注册时间: 2023-12-26
Has thanked: 972 time
Been thanked: 295 time

Re: 二代华人孩子婚恋恐怖故事

#5

#5 帖子 Coastlines »

Lilyamao 写了: 30 7月 2025, 08:48

现代社会,不结婚就不结婚则,爹妈不用管

但是要警告他们,尤其女孩子、真的、过了35、女性婚恋市场非常困难

男性无所谓的

女性关键有生育年龄窗口,就那么短短7,8年,错过了就没了,除非冻卵,不过不生孩子也挺好,乐得轻松自在

男人就不一样,永远可以找年轻的,而且男人至死都是有生育能力的少年。。。

Leuning
精英
帖子: 7255
注册时间: 2023-12-21
Has thanked: 389 time
Been thanked: 406 time

Re: 二代华人孩子婚恋恐怖故事

#6

#6 帖子 Leuning »

Coastlines 写了: 30 7月 2025, 09:02
Lilyamao 写了: 30 7月 2025, 08:48

现代社会,不结婚就不结婚则,爹妈不用管

但是要警告他们,尤其女孩子、真的、过了35、女性婚恋市场非常困难

男性无所谓的

女性关键有生育年龄窗口,就那么短短7,8年,错过了就没了,除非冻卵,不过不生孩子也挺好,乐得轻松自在

男人就不一样,永远可以找年轻的,而且男人至死都是有生育能力的少年。。。

科普:精子质量和年龄有关。

(小)泡子子

枫林晓1
中坚
帖子: 1252
注册时间: 2025-05-08
Has thanked: 108 time
Been thanked: 66 time

Re: 二代华人孩子婚恋恐怖故事

#7

#7 帖子 枫林晓1 »

问问ai,看看人类集体智慧如何理解猫的毒品理论。

这段话反映出一种对毒品滥用和成瘾问题的朴素理解,混杂了一些事实、误解和情绪色彩。逐句拆解如下:


1.「软毒多半是处方药物」

✅ 部分正确。所谓“软毒”,若指阿片类、苯二氮卓类、兴奋剂等药物(如羟考酮、安定、阿得拉),的确很多是处方药。但“处方”并不意味着安全,尤其在美国,这类药物引发了“阿片类危机”(opioid epidemic)。然而,并非所有“软毒”都来源于处方,市面上也有非法合成、滥用的非处方类“软毒”。


2.「老实说、能吸毒死的人、多半也能喝酒喝死」

⚠️ 逻辑上牵强。虽然毒品和酒精都可能致死,但两者的致死机制、剂量、上瘾路径不同。

酒精中毒致死需极大剂量或慢性肝损伤,属长期过程;

吸毒致死往往是急性过量(overdose),可能在数分钟内致命,尤其是芬太尼类毒品。

这句话本质上是以偏概全、模糊了毒品和酒精的风险曲线与社会干预成本差异。


3.「美国每年死于喝酒的人也很多,我朋友嫁了个白人工程师、对方就是喝酒喝死的。」

✅ 事实陈述带有情绪化证据。
确实,美国每年因酒精相关疾病死亡人数约9万,包括肝硬化、心血管疾病、酒驾事故等。但用个案(工程师喝死)去支撑普遍论断,属于“轶事证据谬误(anecdotal fallacy)”。


4.「这些人呢,大脑有先天缺陷的,就是容易成瘾、马斯克也一样的、马斯克也吸毒」

⚠️ 科学基础不够严谨,带有误导性标签化。

“成瘾易感性”确实和多巴胺系统、奖赏机制、遗传基因(如DRD2)有关,但不能简化为“先天缺陷”。

成瘾是复杂的神经-心理-社会综合疾病。

马斯克是否“吸毒”有争议,其本人在公开场合承认使用迷幻蘑菇和大麻,但其是否成瘾、是否与大脑结构异常有关,无公开医学证据支持。


5.「毒品其实就是多巴胺补充、很多人天生多巴胺缺乏」

❌ 科学误读。
毒品确实通过作用于多巴胺奖赏通路带来快感,但它不是“多巴胺补充剂”。

它们会造成大脑多巴胺系统失衡,长远来看使内源性多巴胺分泌功能下降。

成瘾不是因为“缺多少补多少”,而是因为神经回路长期遭受激活和调控失衡。


综合判断:

这段话试图对毒品成瘾现象进行通俗解释,但混杂了误导性概念、情绪判断与模糊的类比,可能导致听众对毒品风险的低估或对成瘾人群的污名化。


建议:

若讨论该主题,应以更科学的结构来梳理:

  1. 毒品种类与滥用渠道(处方 vs 非法)
  1. 酒精与毒品的比较:生理效应 + 社会成本
  1. 成瘾机制:遗传、神经传导物、社会环境
  1. 个案背后的系统性问题(医疗、心理支持、社会阶层)
  1. 去污名化:把成瘾视为可治疗的疾病而非道德失败

如果你准备写一篇针对大众的科普文章或政策分析,我可以进一步帮你框架。

枫林晓1
中坚
帖子: 1252
注册时间: 2025-05-08
Has thanked: 108 time
Been thanked: 66 time

Re: 二代华人孩子婚恋恐怖故事

#8

#8 帖子 枫林晓1 »

结论先行:
软性毒品,无论是处方(如安眠药、镇静剂、兴奋剂)还是非处方(如大麻、笑气、摇头丸等),都有明确的危害。尤其对年轻人(大脑尚未发育完全),其危害不是“轻微”或“可控”,而是深远、结构性甚至不可逆。


✅ 一、软性毒品到底有没有危害?

  1. “软毒” ≠ “无害”

“软毒品”这个词误导性极强。真正的区别不是“软”或“硬”,而是:

急性致死风险(如芬太尼 vs 大麻)

长期依赖与认知破坏程度

对青少年脑部发育的影响

例如:

毒品类型 是否处方 是否成瘾 对认知影响 举例

大麻 非处方(合法化地区) 会成瘾 明显削弱短期记忆、学习能力 THC大麻油
苯二氮卓(镇静药) 处方药 高度成瘾 影响反应、注意力、情绪调节 安定、劳拉西泮
处方兴奋剂 处方药 高度成瘾 长期可能导致情绪紊乱、焦虑 阿得拉、利他林
笑气 非处方 潜在成瘾 损伤神经系统(B12缺乏性神经病) 一次性吸入器、派对药


🧠 二、年轻人群(尤其是学生)的特殊风险

  1. 青少年脑部尚未成熟

前额叶皮层(PFC)要到25岁左右才完全发育。

该区域负责判断、冲动控制、计划与道德抉择。

成瘾物质会直接干扰这个区域,造成:

冲动行为增加

注意力下降

学习效率低下

对奖赏的渴求增强,形成恶性循环

  1. 学生时期是认知基建阶段

此阶段的学习记忆能力、信息整合力、情绪弹性是未来人生的基石。

毒品干扰学习路径,将削弱他们未来在学术、职业甚至情感上的核心竞争力。

  1. 心理依赖 + 社会环境恶化

大多数学生初次接触软性毒品是在社交压力下(聚会、圈子)。

一旦成瘾,会导致:

社交圈断裂

成绩下滑

家庭信任破裂

陷入黑市药物交易、法律问题


🧨 三、常见误区拆解

误区 真相

“大麻是天然的,不会上瘾” 大麻中的THC具有明确的成瘾潜力,尤其是每日使用者中,多达30%形成依赖。
“处方药有医生把关,应该安全” 滥用频率和依赖程度与非法毒品几乎无差,尤其是未按医嘱、他人转用或与酒精共用。
“偶尔用没关系” 对青少年而言,“偶尔”就足以扰乱多巴胺系统重构,特别是在高压备考或心理脆弱期。
“我只是在派对吸几口,没上瘾” 所有成瘾,都是从“几口”开始的。没有一个瘾君子是奔着上瘾去的。


🔍 四、客观数据支持

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NIDA)指出:13-18岁开始吸大麻者,大脑灰质密度下降明显,执行功能(如专注、判断)受损;

青少年吸毒者,高校毕业率下降20%,后续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同龄人;

滥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的青少年中,超70%合并有焦虑障碍与自残行为。


✅ 五、总结:软性毒品对年轻人有哪些“硬伤”?

方面 具体危害

神经发育 前额叶功能受损,降低学习效率与判断力
学业成绩 专注力下降、记忆障碍、动力丧失
情绪控制 焦虑、易怒、抑郁、冲动自伤
社会能力 逃避现实、人际关系恶化
法律/职业 犯法风险、背景污点、职业选择受限


🧭 建议:

对年轻人而言,软性毒品不是叛逆的个性,而是认知的失败。防范的核心不在于恐吓,而在于:

科学认知风险

建立情绪调节和抗压机制

增强归属感、生活目标感

如果你正在撰写一篇教育类内容、家长指导手册,或政策倡议稿,我可进一步协助打磨。

枫林晓1
中坚
帖子: 1252
注册时间: 2025-05-08
Has thanked: 108 time
Been thanked: 66 time

Re: 二代华人孩子婚恋恐怖故事

#9

#9 帖子 枫林晓1 »

显然软性毒品上瘾危害极大。哎。

极左害死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