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NASA发布了一项令人振奋的研究,宣称普通室内植物如常春藤和榕树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能自然清除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如苯和甲醛。这让人们相信,几盆绿植就能让家中空气清新宜人。许多媒体,包括《好管家》,纷纷据此推荐“最佳净化空气植物”。
“VOCs是一类气态化学物质,常带有‘气味’,比如油漆、香水甚至干擦笔的味道,”加州哈维穆德学院气候与生物学助理教授Jessica Guo解释说。这些物质闻起来或许不差,但室内浓度可能远超室外,引发头痛或不适。NASA的研究似乎为室内空气污染提供了一个简单又自然的解决方案。
然而,科学的发展让这个美好愿景破灭。德雷塞尔大学专家在《自然》期刊发表的综述显示,绿植净化空气的效果微乎其微。NASA研究由Bill Wolverton博士领导,在密封实验舱中进行,远非真实居家环境。肯尼迪航天中心植物处理区高级项目科学家Gioia Massa指出,现实中的室内空间更大,VOCs排放持续存在,空气流通也更频繁,这让植物的净化作用几乎可以忽略。
更令人意外的是,要达到NASA报告的净化效果,家中得摆满绿植。德雷塞尔研究的作者Bryan E. Cummings和Michael S. Waring计算出,每平方米需要10到100株植物。换句话说,一个140平方米的家或办公室得塞进680株植物!美国肺协会2024年的博客文章中写道:“建筑的自然通风才是去除室内VOCs的主力,植物的作用微不足道,除非你愿意把家变成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