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5 / 5

Re: 习大大说中国人发明过: 丝绸,瓷器,茶叶,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

发表于 : 05 9月 2024, 21:13
Leuning
grasshopper 写了: 05 9月 2024, 21:04

中国人创造力的丧失同科举制度的兴起几乎同步。科举之前,底层知识分子没有多少出路,只能搞些奇技淫巧发明创造。科举制以后,都去读四书五经了,哪儿有功夫搞科学技术?

中学教科书上说中国有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包邮区。
唐伯虎点秋香,他不去当官,卖字画就发财。


Re: 习大大说中国人发明过: 丝绸,瓷器,茶叶,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

发表于 : 05 9月 2024, 21:34
牛河梁
Leuning 写了: 05 9月 2024, 20:16

吃肉问题,要看看咱一衣带水的邻居,日本:
日本因为几百年吃素,人很矮小。二战后营养午餐,一下到东北大汉的高度。

为什么可以捕鱼,打猎,养猪,就是要吃素?因为文化里认为吃素高级。

岛屿环境所有生物都会微型化。猛犸象也一样。

营养午餐那是有美帝撑腰了。


Re: 习大大说中国人发明过: 丝绸,瓷器,茶叶,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

发表于 : 06 9月 2024, 01:33
Mumusa
Leuning 写了: 05 9月 2024, 21:13
grasshopper 写了: 05 9月 2024, 21:04

中国人创造力的丧失同科举制度的兴起几乎同步。科举之前,底层知识分子没有多少出路,只能搞些奇技淫巧发明创造。科举制以后,都去读四书五经了,哪儿有功夫搞科学技术?

中学教科书上说中国有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包邮区。
唐伯虎点秋香,他不去当官,卖字画就发财。

包邮区就是过去说的鱼米之乡。
我最近研究了中国地理。中国可以分裂。
虽然中国分裂的可能性非常小。
包邮区如果没有黄泛区和大西北的缓冲地带。
是非常不安全的。这是古代有北方游牧民族的时候。

但是未来不会有北方游牧民族了。未来没人太在乎包邮区了。包邮的自我优越感不要太强。分离出去就分离出去也没事。


Re: 习大大说中国人发明过: 丝绸,瓷器,茶叶,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

发表于 : 06 9月 2024, 01:35
Mumusa
Leuning 写了: 05 9月 2024, 21:13
grasshopper 写了: 05 9月 2024, 21:04

中国人创造力的丧失同科举制度的兴起几乎同步。科举之前,底层知识分子没有多少出路,只能搞些奇技淫巧发明创造。科举制以后,都去读四书五经了,哪儿有功夫搞科学技术?

中学教科书上说中国有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包邮区。
唐伯虎点秋香,他不去当官,卖字画就发财。

没人太在乎你的唐伯虎的富贵生活了。
包邮区独立就独立吧。


Re: 习大大说中国人发明过: 丝绸,瓷器,茶叶,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

发表于 : 06 9月 2024, 02:02
Mumusa

中国长稻米的地方叫鱼米之乡。是吃大米饭的地方。大米饭在我眼里是很富裕的,必须有四菜一汤。鸡鸭鱼肉。带刺的鱼和带骨头的鸡。这个地区是中国历代王朝的富庶之地。文明相当发达。
农业社会经济发展也非常稳定。离长城又远。
没有发展工业资源的必要,没有开发开拓的需要。

中国占据亚洲特别是东亚的大陆。不需要海外殖民地,不在乎航海。现在中国的航海很厉害了,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海军想称霸太平洋。这才是对国际秩序的挑战。


Re: 习大大说中国人发明过: 丝绸,瓷器,茶叶,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

发表于 : 06 9月 2024, 05:36
wrong

范仲淹的一个典故,讲的是宋朝人吃小米。
xxx
成语“划粥断齑”出自于宋朝魏泰的故事随笔集《东轩笔录》:“(范仲淹)日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为四块,早晚取二块…如此者三年。”用来形容贫苦力学,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时代刻苦读书。魏泰,湖北襄阳人。出身世族,其姐魏玩,是北宋著名女词人,在当时比魏泰还有名气。魏玩的丈夫曾布,是曾巩的弟弟,官至丞相。魏泰因在考场差点打死考官,无法入仕。但是,他所交结的友人,多是官场中人,他又是曾布的小舅子,因而,对于北宋的官场很熟悉,就连许多很隐秘的潜规则、暗操作都了解甚详,并述之笔端。他在《东轩笔录》里关于范仲淹的记载应该是真实的。

据《宋代经济史》作者漆侠计算,宋代垦田面积达到了7.2亿亩,北方主要作物为麦、稻、粟。小麦亩产约178斤,粟因在山坡旱田种植,产量极低,一亩也不过三几十斤,甚至十几斤,极端干旱的年份,颗粒无收。
  彭乘说范仲淹“日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此处说的“粟米”,当是小米无误。小米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是谷类作物“粟”脱壳制成的,因其粒小,故得名小米。高60~150厘米。秆直立,粗壮。顶生圆锥花序穗状,通常下垂,长约20~30厘米。这里说的粟米两升,就是指小米两碗,“作粥一器”的“器”,就是升碗。
  小米除了填饱肚子,防饥抗饿,还具有防止泛胃、呕吐的功效。由此看来,范仲淹在石洞里食用小米粥的做法,对他的身体脾胃的保养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还是非常有好处的。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宋人,已经开始用“大米”和“小米”的称呼来区分稻米和粟米了。
  宋代的饭的吃法与今日差异不大,都是以饭为主食,配合各种菜肴,饭菜分开,饭是饭,菜是菜。讲究一点的家庭都会辅助一些肉食,和米饭一起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