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还是20年前啊、现在每个学校都配心理医生、高考考场时候焦虑攻击摊倒在地的好几个,各种自杀抑郁,学校就是明确因为防止自杀做的设计。
别说学校了,教育局自己的办公大楼都做了防坠, 因为政府在职人员跳楼自杀的也常有所闻
当然、总体都是小概率事件,还有,国内因为都是大楼、跳楼自杀给人视觉冲击太大、所以也尽量做了防御措施
版主: who
你以为还是20年前啊、现在每个学校都配心理医生、高考考场时候焦虑攻击摊倒在地的好几个,各种自杀抑郁,学校就是明确因为防止自杀做的设计。
别说学校了,教育局自己的办公大楼都做了防坠, 因为政府在职人员跳楼自杀的也常有所闻
当然、总体都是小概率事件,还有,国内因为都是大楼、跳楼自杀给人视觉冲击太大、所以也尽量做了防御措施
我真不知道这些。
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我周围自杀的小孩都很少。我们美国这个镇,十几年自杀的小孩我就知道这一个,上个月讨论的。
国内我家那里,我问过我姐姐,她说也没怎么听说过。
shanghaibaba 写了: ↑15 6月 2024, 20:19我真不知道这些。
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我周围自杀的小孩都很少。我们美国这个镇,十几年自杀的小孩我就知道这一个,上个月讨论的。
国内我家那里,我问过我姐姐,她说也没怎么听说过。
中美这些事情都不大说,
美国统计数字还是真实可靠的,中国其实也不大做统计的。
作为教育局,她们是知道每年学生自杀数字的,我们老家17-18万学生、每年几十起学生自杀,比例也不是很高、但是确实同在教育局,20年前自杀死亡学生少很多。
以前学的不开心,就退学了,现在总体条件好了、抑郁之后还会送回来、尤其九年制义务教育,也不允许你初中辍学
都一样的、同学和我说、某某的表妹(某某是我们另外一个中学同学)是老师、严重抑郁、有自杀倾向,表妹所在的校长、找到我这个教育局科长、问有没有可能调离到乡下学校去、或者办理病休、都可以,但是学校在职万一自杀成功;校长压力也大
看来是普遍现象。搜狐上的文章。
防止学生跳楼,学校竟然装上了铁丝网!
教育天天见
2023-06-23 07:03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广泛重视。一些学校为了防学生跳楼,竟然装上了密密麻麻的铁丝网。如何看待这种现象?铁丝网真的能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吗?跟校长会(ID:xiaozhangclub)一起来看 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局原局长汤勇的观察与思考。
行走于各地,竟发现一些学校在楼层拉起了密密码码的铁丝网。
正常的校园,没有碍眼的铁丝网,通透敞亮,视野开阔,楼房、校园与周边环境相融共生,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自然,不管是由里望出去,还是由外望进来,给人的感觉总是那样的亮亮堂堂,舒舒坦坦。
校园楼层一旦拉上了密密麻麻的铁丝网,似乎像监狱、牢房一样,把孩子囚在里面。让人一下子就有了憋屈压抑之感,反正我见了心里总堵的慌。然而监狱、牢房,一般只在四周的围墙上拉上电网,以防罪犯越狱,也不至于在楼层弄铁丝网。
校园不是牢房,不是监狱,校园是孩子们的学园,是他们心灵的家园,也是他们幸福成长的乐园。校园有了这些密密码码的铁丝网,无论如何,始终都无法与“学园”“家园”“乐园”联系起来。
用铁丝网防跳楼治标不治本
之所以要拉这些密密麻麻的铁丝网,据说是为了防止孩子在校园跳楼。我一直在纳闷,用这种方式去防止,能够防的住吗?孩子不在校内跳,可以在校外跳;不在学校楼里跳,可以在家中楼里跳,可以在其他楼房跳,我们能够做到给所有的楼都拉上铁丝网吗?
即使我们能够做到给所有楼拉上铁丝网,保证孩子无“楼”可跳,但他完全可以选择跳崖、跳河、跳湖、跳江呀!是不是我们又要给所有山崖、大江、大湖、大河装上铁丝网,或者盖上盖子呢?这显然是做不到的!
更何况,如果我们的孩子果真心理出问题了,严重抑郁了,厌倦这个世界了,想放弃生命了,他除了选择跳楼、跳河、跳湖、跳江,还可以选择上吊、喝药、割腕等等方式。如果我们都用“拉铁丝网”的思维去防范,能防得过来吗?
这让我不禁想到袋鼠和笼子的故事,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便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还是发现袋鼠跑到外面来,他们又决定将高度加高到30米。但是,隔天袋鼠还是全部跑到外面,管理员于是直接将笼子高度加高到100米。而袋鼠却在旁边窃喜:“呵呵!不把笼子们关上,再加高都无济于事!”
还想到“锯箭竿”的故事,有人去武场观看比赛,误中一箭,找外科医生来为他治病,医生说:“小事一桩。”于是拿来锯子锯掉体外的箭竿。
解决问题,不能舍本逐末,治标不治本。舍本逐末,既不得要领,还会适得其反。治标,无异于劳命伤财,自欺欺人。治本,才是根本之策,关健之法。
要看清孩子心理问题背后的原因
想想过去那些年代,孩子在学校也常常受老师的批评,甚至打骂,在家里挨父母的呵斥与棍棒,更是家常便饭,但那时为什么就没有孩子跳楼、跳崖、跳河呢?
因为那个时候的孩子学习压力不大!像我们小时候上学,背着一个薄薄的帆布包,包里装着薄薄的两个课本、作业本,每天一大早高高兴兴上学去,下午两三点高高兴兴放学回,在路上和同学结伴,捣鸟窝、偷水果、摸鱼虾、打水仗,回到家,还要帮父母放牛、割草、做饭,农忙的时候,各种农活儿也要学着干。
虽然那个时候生活艰苦一些,但每天我们过得快乐而充实,而且在玩耍、运动、干活中练就了一颗强大的内心。
尽管那时的孩子也挨骂挨打,但他们有很多情绪出口,有很多消遣方式,也有很多排解的渠道,再大的事,再大的压力,再大的委屈,在玩耍、劳动中一下子便烟消云散,把一切烦恼全抛掉了。有可能刚才还一把鼻子一把泪,转眼间,又蹦蹦跳跳、嘻嘻哈哈了,那个时候的孩子坚强,不会轻易被击垮。
而现在的孩子呢?周内每天要在学校呆十多个小时,有的学校害怕出安全事故,竟规定课间休息除了举手请假上厕所外,其他孩子都被强制在教室,不能出教室门,也就是课间10分钟出教室玩耍的时间都被取消剥夺了。回到家每天晚上写作业又差不多要写到十一二点。周末及节假日还被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所占据。
可以说现在孩子们生命里的时间全部被学习挤满了,没有时间放松,没有时光调适,没有闲暇跟小伙伴们玩耍,这样常年无休止地处于高压学习状态,有几个孩子能够受得了?又有多少孩子能乐在其中?
天津一名12岁的男生在自杀前写下遗书,其中写道,睁开眼看到的不是太阳,是作业。着实让人心痛。
这些被学习裹挟得密不透风的孩子,丝毫没有自己的喘息之地,长期处于苦闷、委屈、压抑、情绪崩溃状态,玻璃心,脆弱不堪,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便是必然了。稍微一遇到挫折,不顺心,就放弃自己的生命,也就成为常事了。
治本之策在于改变教育生态
我以为,防止孩子不抑郁,不跳楼,其实,根本之举,关键之法,就是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变革教育理念,改良教育生态,把“双减”真正落实下去,不以分数论英雄,不让应试成为教育的全部,不把孩子长期禁锢在校园里、教室里,把时间、空间还给孩子,把笑声与快乐还给孩子,把童年应该拥有的玩耍、发呆还给孩子,不让孩子成天陷入无休止的刷题、考试、排队中。
孩子每天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疯狂地跑,酣畅地运动,无忧无虑地打闹,和小伴们尽情地嬉戏游戏,他们随时都是兴致勃勃,随时都充满着阳光,随时感受着生活的乐趣,随时都彰显出顽强的生命力。他怎么会随便作贱自己的生命去跳楼呢?
今年4月, 我去重庆市彭水自治县参加阅读与书香建设启动仪式,到学校去,课间休息,课外活动,看到满校园里都是滚动的铁环,有男生,有女生,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铁环声、笑声、嬉闹声,不绝于耳。当天晚上我从彭水坐火车去湖南长沙,便很有感触地写了一篇文章《这些滚铁环的孩子永远不会跳楼》。
那些在校园拉起密密麻麻铁丝网的学校,我以为,那是对自己所办学校的不信任,所做教育的不放心,更是对已恶化的教育生态的一种认可,一种默许,一种屈从,一种安于现状,一种无可奈何。这种做法,无异于抱薪救火,饮鸩止渴,扬汤止沸。有了这种做法,就不要去寄希望于他们会用心改变教育的现状,他们在不如意乃至乱象丛生的教育现实面前,会由此躺平、心安理得了!
可以说,有了铁丝网,就不会再有好的教育了。而什么时候铁丝网没有了,教育的生态就好了。
何不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据了解,拉这些铁丝网费用还不低,我到西南某省的一个乡村学校,学校规模不大,其楼层所拉铁丝网估计有一千多个平方,耗资应该是十多万。
假如用这笔钱为老师提高待遇,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是不是更有意义?
假如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了,思想理念涵养了,让孩子阳光自信了,让学习生活快乐了,让学校的教育生态好了,是不是就解决了根本问题?
只加高笼子,而不关笼门;只锯掉“箭竿”,而不拔掉“箭头”;只装铁丝网,而不变革教育生态,除了徒劳外,又能解决什么呢?
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
牛大春 写了: ↑15 6月 2024, 20:35看来是普遍现象。搜狐上的文章。
防止学生跳楼,学校竟然装上了铁丝网!
教育天天见
2023-06-23 07:03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广泛重视。一些学校为了防学生跳楼,竟然装上了密密麻麻的铁丝网。如何看待这种现象?铁丝网真的能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吗?跟校长会(ID:xiaozhangclub)一起来看 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局原局长汤勇的观察与思考。
行走于各地,竟发现一些学校在楼层拉起了密密码码的铁丝网。
正常的校园,没有碍眼的铁丝网,通透敞亮,视野开阔,楼房、校园与周边环境相融共生,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自然,不管是由里望出去,还是由外望进来,给人的感觉总是那样的亮亮堂堂,舒舒坦坦。
校园楼层一旦拉上了密密麻麻的铁丝网,似乎像监狱、牢房一样,把孩子囚在里面。让人一下子就有了憋屈压抑之感,反正我见了心里总堵的慌。然而监狱、牢房,一般只在四周的围墙上拉上电网,以防罪犯越狱,也不至于在楼层弄铁丝网。
校园不是牢房,不是监狱,校园是孩子们的学园,是他们心灵的家园,也是他们幸福成长的乐园。校园有了这些密密码码的铁丝网,无论如何,始终都无法与“学园”“家园”“乐园”联系起来。
用铁丝网防跳楼治标不治本
之所以要拉这些密密麻麻的铁丝网,据说是为了防止孩子在校园跳楼。我一直在纳闷,用这种方式去防止,能够防的住吗?孩子不在校内跳,可以在校外跳;不在学校楼里跳,可以在家中楼里跳,可以在其他楼房跳,我们能够做到给所有的楼都拉上铁丝网吗?
即使我们能够做到给所有楼拉上铁丝网,保证孩子无“楼”可跳,但他完全可以选择跳崖、跳河、跳湖、跳江呀!是不是我们又要给所有山崖、大江、大湖、大河装上铁丝网,或者盖上盖子呢?这显然是做不到的!
更何况,如果我们的孩子果真心理出问题了,严重抑郁了,厌倦这个世界了,想放弃生命了,他除了选择跳楼、跳河、跳湖、跳江,还可以选择上吊、喝药、割腕等等方式。如果我们都用“拉铁丝网”的思维去防范,能防得过来吗?
这让我不禁想到袋鼠和笼子的故事,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便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还是发现袋鼠跑到外面来,他们又决定将高度加高到30米。但是,隔天袋鼠还是全部跑到外面,管理员于是直接将笼子高度加高到100米。而袋鼠却在旁边窃喜:“呵呵!不把笼子们关上,再加高都无济于事!”
还想到“锯箭竿”的故事,有人去武场观看比赛,误中一箭,找外科医生来为他治病,医生说:“小事一桩。”于是拿来锯子锯掉体外的箭竿。
解决问题,不能舍本逐末,治标不治本。舍本逐末,既不得要领,还会适得其反。治标,无异于劳命伤财,自欺欺人。治本,才是根本之策,关健之法。
要看清孩子心理问题背后的原因
想想过去那些年代,孩子在学校也常常受老师的批评,甚至打骂,在家里挨父母的呵斥与棍棒,更是家常便饭,但那时为什么就没有孩子跳楼、跳崖、跳河呢?
因为那个时候的孩子学习压力不大!像我们小时候上学,背着一个薄薄的帆布包,包里装着薄薄的两个课本、作业本,每天一大早高高兴兴上学去,下午两三点高高兴兴放学回,在路上和同学结伴,捣鸟窝、偷水果、摸鱼虾、打水仗,回到家,还要帮父母放牛、割草、做饭,农忙的时候,各种农活儿也要学着干。
虽然那个时候生活艰苦一些,但每天我们过得快乐而充实,而且在玩耍、运动、干活中练就了一颗强大的内心。
尽管那时的孩子也挨骂挨打,但他们有很多情绪出口,有很多消遣方式,也有很多排解的渠道,再大的事,再大的压力,再大的委屈,在玩耍、劳动中一下子便烟消云散,把一切烦恼全抛掉了。有可能刚才还一把鼻子一把泪,转眼间,又蹦蹦跳跳、嘻嘻哈哈了,那个时候的孩子坚强,不会轻易被击垮。
而现在的孩子呢?周内每天要在学校呆十多个小时,有的学校害怕出安全事故,竟规定课间休息除了举手请假上厕所外,其他孩子都被强制在教室,不能出教室门,也就是课间10分钟出教室玩耍的时间都被取消剥夺了。回到家每天晚上写作业又差不多要写到十一二点。周末及节假日还被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所占据。
可以说现在孩子们生命里的时间全部被学习挤满了,没有时间放松,没有时光调适,没有闲暇跟小伙伴们玩耍,这样常年无休止地处于高压学习状态,有几个孩子能够受得了?又有多少孩子能乐在其中?
天津一名12岁的男生在自杀前写下遗书,其中写道,睁开眼看到的不是太阳,是作业。着实让人心痛。
这些被学习裹挟得密不透风的孩子,丝毫没有自己的喘息之地,长期处于苦闷、委屈、压抑、情绪崩溃状态,玻璃心,脆弱不堪,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便是必然了。稍微一遇到挫折,不顺心,就放弃自己的生命,也就成为常事了。
治本之策在于改变教育生态
我以为,防止孩子不抑郁,不跳楼,其实,根本之举,关键之法,就是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变革教育理念,改良教育生态,把“双减”真正落实下去,不以分数论英雄,不让应试成为教育的全部,不把孩子长期禁锢在校园里、教室里,把时间、空间还给孩子,把笑声与快乐还给孩子,把童年应该拥有的玩耍、发呆还给孩子,不让孩子成天陷入无休止的刷题、考试、排队中。
孩子每天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疯狂地跑,酣畅地运动,无忧无虑地打闹,和小伴们尽情地嬉戏游戏,他们随时都是兴致勃勃,随时都充满着阳光,随时感受着生活的乐趣,随时都彰显出顽强的生命力。他怎么会随便作贱自己的生命去跳楼呢?
今年4月, 我去重庆市彭水自治县参加阅读与书香建设启动仪式,到学校去,课间休息,课外活动,看到满校园里都是滚动的铁环,有男生,有女生,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铁环声、笑声、嬉闹声,不绝于耳。当天晚上我从彭水坐火车去湖南长沙,便很有感触地写了一篇文章《这些滚铁环的孩子永远不会跳楼》。
那些在校园拉起密密麻麻铁丝网的学校,我以为,那是对自己所办学校的不信任,所做教育的不放心,更是对已恶化的教育生态的一种认可,一种默许,一种屈从,一种安于现状,一种无可奈何。这种做法,无异于抱薪救火,饮鸩止渴,扬汤止沸。有了这种做法,就不要去寄希望于他们会用心改变教育的现状,他们在不如意乃至乱象丛生的教育现实面前,会由此躺平、心安理得了!
可以说,有了铁丝网,就不会再有好的教育了。而什么时候铁丝网没有了,教育的生态就好了。
何不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据了解,拉这些铁丝网费用还不低,我到西南某省的一个乡村学校,学校规模不大,其楼层所拉铁丝网估计有一千多个平方,耗资应该是十多万。
假如用这笔钱为老师提高待遇,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是不是更有意义?
假如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了,思想理念涵养了,让孩子阳光自信了,让学习生活快乐了,让学校的教育生态好了,是不是就解决了根本问题?
只加高笼子,而不关笼门;只锯掉“箭竿”,而不拔掉“箭头”;只装铁丝网,而不变革教育生态,除了徒劳外,又能解决什么呢?
老中这点比较好,一个学校有人跳楼了,别的学校也都赶紧装铁丝网。不像美国,只有法院判了学校有责任,学校才会装铁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