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 放弃雷达只用视觉。与 川普放弃自由贸易选择关税壁垒。这其实是一体两面。

美国新闻时事讨论

版主: resso

内容
作者
resso
栋梁
帖子: 15161
注册时间: 2023-12-24
Has thanked: 111 time
Been thanked: 266 time

Re: Tesla 放弃雷达只用视觉。与 川普放弃自由贸易选择关税壁垒。这其实是一体两面。

#11

#11 帖子 resso »

Lilyamao 写了: 30 10月 2025, 22:14
resso 写了: 30 10月 2025, 21:26

将来是一年,十年还是一百年?将来也许就不用雷达了呢

这个我也不懂,但是waymo 和奔驰在做的,都是两样都要的呀

waymo自己承认落后一点,waymo必须提前用雷达扫街,实时更新,

枫林晓1
精英
帖子: 2050
注册时间: 2025-05-08
Has thanked: 161 time
Been thanked: 118 time

Re: Tesla 放弃雷达只用视觉。与 川普放弃自由贸易选择关税壁垒。这其实是一体两面。

#13

#13 帖子 枫林晓1 »

我会这样回答你的判断题:

在“要显著优于人类(你提出的 10× 伦理门槛)”的取代标准下,Waymo 的路线更接近“正路”;而特斯拉的路线更激进。理由很简单:

目标与责任模式:Waymo是L4“无人驾驶”运营(地理围栏、限定ODD),对系统安全需自证并直接承担运营责任;特斯拉FSD目前官方定位仍是“Supervised”(L2/L2+),法律上由人类司机负责。

证据公开与同域对标:同行评审研究显示,Waymo在其运营城市内的警方案件率约降55%、任何伤害事故率约降80%(人类约2.2×/5–7×更高),且持续发布可复现的数据枢纽与方法学;这离“10× 全面优于人”还有差距,但方向清晰、可审计。

工程保守性:Waymo采用相机+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的多样性冗余与高精地图/强约束ODD;特斯拉押注大规模“端到端视觉+司机监督”的可扩展性,监管层面对其有效性与合规性仍在持续审查与整治。

就已公开数据,Waymo在限定ODD下,关键人身伤害指标已能达到5–7×优于人类(非全域、非所有指标都达10×);而特斯拉目前仍属“有人监督”的驾驶辅助体系,且近年多次遭到NHTSA 调查/召回与加州 DMV 监管听证,说明其“更激进”的路径还没有形成足够的独立、安全的证据链来支持“替代人类”。

结论一句话:如果按“机器要显著优于人类才可替代”的伦理/法理标准,Waymo(保守多模态+限定场景+公开对标)更符合稳健路径;特斯拉(大规模视觉+人类监督)更激进,在“真正替代人类”之前仍需经受更多独立、安全与监管证据的检验。

枫林晓1
精英
帖子: 2050
注册时间: 2025-05-08
Has thanked: 161 time
Been thanked: 118 time

Re: Tesla 放弃雷达只用视觉。与 川普放弃自由贸易选择关税壁垒。这其实是一体两面。

#14

#14 帖子 枫林晓1 »

w做提前路线扫描。那是又一层安全冗余而已。

表示这个公司注重伦理。不会因为成本竞争。贸然使用高风险的低冗余设计。

弱智。我是实在太失望了。把冗余和多模态混为一谈。还说什么多模态做不了。胡扯到了街道办事处大妈的水准了。

这天聊的。哎。

枫林晓1
精英
帖子: 2050
注册时间: 2025-05-08
Has thanked: 161 time
Been thanked: 118 time

Re: Tesla 放弃雷达只用视觉。与 川普放弃自由贸易选择关税壁垒。这其实是一体两面。

#15

#15 帖子 枫林晓1 »

那么为什么在伦理和法理上机器必须在单位产能的前提下显著优于人类,包括效率和安全性。才能被使用在缺陷会导致人类生命丧失的领域,取代人类控制。比如驾驶。

枫林晓1
精英
帖子: 2050
注册时间: 2025-05-08
Has thanked: 161 time
Been thanked: 118 time

Re: Tesla 放弃雷达只用视觉。与 川普放弃自由贸易选择关税壁垒。这其实是一体两面。

#16

#16 帖子 枫林晓1 »

你的直觉是对的:当机器接管会致命的活动(如驾驶)时,伦理与法理都倾向于要求它在“同等产能/同等里程”的前提下显著优于人类(不仅更高效,还要更安全)。为什么?

1) 伦理基础:从“个体自担”到“系统外部化”

非自愿第三方:路上的行人/骑行者并未同意成为测试对象;机器失误把风险外部化给不知情者,因此需要更高的“无伤害”保障(bioethics 的不伤害原则)。这也是欧盟对高风险 AI 采取更高合规门槛的直觉基础。

规模化风险:企业一旦量产,微小的单位风险会因规模而放大,所以单位里程必须显著低于人类水平,否则总伤害会上升(见 §6 的算例)。这一思路体现在工程安全的 ALARP(把风险降到“合理可行的最低”)框架里。

责任与“道德溃缩区”:自动化出错时,公众与机构往往把责怪“压到人”身上(驾驶员/安全员),造成问责错位;要避免这种“道德缓冲区”现象,系统本身就需要更高的安全冗余与更低的残余风险。

2) 法理基础:更高“注意义务”与可证明的更安全

注意义务的经济衡量(Hand 公式):法律上常用 B < P×L(降低风险的负担B 与 发生概率P×损害L 的比较)来判断是否尽到注意义务。若存在成本合理的更安全方案而未采用(例如能显著降险的多模态感知),就可能构成设计缺陷/过失。

产品责任(设计缺陷):美国《侵权法重述(第三)》强调“可行的合理替代设计(RAD)”:若可替代方案能以合理成本明显降低可预见风险,未采用就可能使产品“不够安全”。这推动高危产品在单位风险上必须优于旧方案,方能获得许可与市场接受。

行业安全规范是“性能导向”:汽车的 ISO 26262(功能安全)与 ISO 21448 SOTIF(意图安全)并不指定必须用哪种传感器,但要求用证据证明残余风险足够低;UN R157、NHTSA ADS 2.0等监管框架同样强调“证明更安全”,而不是“与人类持平即可”。

预防性原则:当潜在危害重大且存在不确定性时,公共决策可要求更高的先验安全边际(先把风险压低,再放量)。

3) 社会许可与信任:机器错误的“零容忍”更强

公众对“机器造成的同等伤害”更不宽容(心理/合法性门槛更高)。研究与政策评估显示,要获得社会许可,自动驾驶需在关键人身伤害指标上显著优于人类,且以透明的安全案例与数据发布来持续证明。

4) 为什么“效率”也要更好?

伦理上的收益—风险对价:若系统带来更低的致命/重伤风险,同时提升效率(更少拥堵与延误、救护通道更畅通等),社会总体福利才明显改善,从而对残余风险具备更强的正当化基础(“有益原则”与公共利益)。

监管逻辑:欧盟 AI 法与汽车安全标准把这转化为风险管理 + 性能证明:不仅要降险,还要保证功能在其 ODD 内稳定、可验证地优于现状。

5) 面向工程的落地含义

采用多样性冗余(相机 + 毫米波雷达 + LiDAR)、失效可运行架构、场景化的 SOTIF 验证与独立可审计日志,才能把“更安全”的伦理—法理要求转化为可验收的技术证据。

6) 一个直观算例(单位里程)

NHTSA 报告:2023 年美国道路死亡率约 1.26/亿车英里。若要求机器“在同等里程下 10× 更安全”,则目标应 ≤ 0.126/亿车英里。

举例:若一年内行驶 1000 亿英里,

人类期望死亡 ≈ 1.26 × (1000 亿 / 1 亿) = 1.26 × 1000 = 1260;

机器若 10× 更安全,期望死亡 ≈ 126(仍很严峻,但显著低于人类)。


一句话结论

因为机器把个体风险转化为系统性公共风险,且规模化放大、第三方非自愿暴露、责任需清晰可追,伦理与法理都要求“单位产能/单位里程上显著优于人类”,并以可审计证据证明残余风险已降到 ALARP 才具备正当性。相关标准与法律工具(ISO 26262/21448、UN R157、ADS 2.0、RAD/Hand 公式、预防性原则)为此提供了可操作的验证与问责框架。

枫林晓1
精英
帖子: 2050
注册时间: 2025-05-08
Has thanked: 161 time
Been thanked: 118 time

Re: Tesla 放弃雷达只用视觉。与 川普放弃自由贸易选择关税壁垒。这其实是一体两面。

#17

#17 帖子 枫林晓1 »

特斯拉ai驾驶技术领先。必须赞赏。
但是因为成本而忽视生命。在伦理和法理上均是资本嗜血而已。

ai做的再好。取代不了必要的安全冗余sensor。这不是技术不行。而是伦理法理的问题。

resso
栋梁
帖子: 15161
注册时间: 2023-12-24
Has thanked: 111 time
Been thanked: 266 time

Re: Tesla 放弃雷达只用视觉。与 川普放弃自由贸易选择关税壁垒。这其实是一体两面。

#18

#18 帖子 resso »

枫林晓1 写了: 昨天, 10:43

我会这样回答你的判断题:

在“要显著优于人类(你提出的 10× 伦理门槛)”的取代标准下,Waymo 的路线更接近“正路”;而特斯拉的路线更激进。理由很简单:

目标与责任模式:Waymo是L4“无人驾驶”运营(地理围栏、限定ODD),对系统安全需自证并直接承担运营责任;特斯拉FSD目前官方定位仍是“Supervised”(L2/L2+),法律上由人类司机负责。

证据公开与同域对标:同行评审研究显示,Waymo在其运营城市内的警方案件率约降55%、任何伤害事故率约降80%(人类约2.2×/5–7×更高),且持续发布可复现的数据枢纽与方法学;这离“10× 全面优于人”还有差距,但方向清晰、可审计。

工程保守性:Waymo采用相机+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的多样性冗余与高精地图/强约束ODD;特斯拉押注大规模“端到端视觉+司机监督”的可扩展性,监管层面对其有效性与合规性仍在持续审查与整治。

就已公开数据,Waymo在限定ODD下,关键人身伤害指标已能达到5–7×优于人类(非全域、非所有指标都达10×);而特斯拉目前仍属“有人监督”的驾驶辅助体系,且近年多次遭到NHTSA 调查/召回与加州 DMV 监管听证,说明其“更激进”的路径还没有形成足够的独立、安全的证据链来支持“替代人类”。

结论一句话:如果按“机器要显著优于人类才可替代”的伦理/法理标准,Waymo(保守多模态+限定场景+公开对标)更符合稳健路径;特斯拉(大规模视觉+人类监督)更激进,在“真正替代人类”之前仍需经受更多独立、安全与监管证据的检验。

啥叫地理围栏,不就是技术很难被放大么?技术放不大,那不就是个没意义的玩具?啥都不懂,啥也不是

Lilyamao
栋梁
帖子: 11070
注册时间: 2023-12-24
Has thanked: 138 time
Been thanked: 602 time

Re: Tesla 放弃雷达只用视觉。与 川普放弃自由贸易选择关税壁垒。这其实是一体两面。

#19

#19 帖子 Lilyamao »

resso 写了: 昨天, 11:27
枫林晓1 写了: 昨天, 10:43

我会这样回答你的判断题:

在“要显著优于人类(你提出的 10× 伦理门槛)”的取代标准下,Waymo 的路线更接近“正路”;而特斯拉的路线更激进。理由很简单:

目标与责任模式:Waymo是L4“无人驾驶”运营(地理围栏、限定ODD),对系统安全需自证并直接承担运营责任;特斯拉FSD目前官方定位仍是“Supervised”(L2/L2+),法律上由人类司机负责。

证据公开与同域对标:同行评审研究显示,Waymo在其运营城市内的警方案件率约降55%、任何伤害事故率约降80%(人类约2.2×/5–7×更高),且持续发布可复现的数据枢纽与方法学;这离“10× 全面优于人”还有差距,但方向清晰、可审计。

工程保守性:Waymo采用相机+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的多样性冗余与高精地图/强约束ODD;特斯拉押注大规模“端到端视觉+司机监督”的可扩展性,监管层面对其有效性与合规性仍在持续审查与整治。

就已公开数据,Waymo在限定ODD下,关键人身伤害指标已能达到5–7×优于人类(非全域、非所有指标都达10×);而特斯拉目前仍属“有人监督”的驾驶辅助体系,且近年多次遭到NHTSA 调查/召回与加州 DMV 监管听证,说明其“更激进”的路径还没有形成足够的独立、安全的证据链来支持“替代人类”。

结论一句话:如果按“机器要显著优于人类才可替代”的伦理/法理标准,Waymo(保守多模态+限定场景+公开对标)更符合稳健路径;特斯拉(大规模视觉+人类监督)更激进,在“真正替代人类”之前仍需经受更多独立、安全与监管证据的检验。

啥叫地理围栏,不就是技术很难被放大么?技术放不大,那不就是个没意义的玩具?啥都不懂,啥也不是

但是特斯拉出事故起来确实挺吓人的。 这是人类两条思路

特斯拉这个纯视觉不改,我认为永远不可以上升到L4

顾客可以自己买自己用自己承担责任、目前来说这条跑道还挺捞钱

但是要商用、应该是Waymo 模式

resso
栋梁
帖子: 15161
注册时间: 2023-12-24
Has thanked: 111 time
Been thanked: 266 time

Re: Tesla 放弃雷达只用视觉。与 川普放弃自由贸易选择关税壁垒。这其实是一体两面。

#20

#20 帖子 resso »

Lilyamao 写了: 昨天, 11:51
resso 写了: 昨天, 11:27

啥叫地理围栏,不就是技术很难被放大么?技术放不大,那不就是个没意义的玩具?啥都不懂,啥也不是

但是特斯拉出事故起来确实挺吓人的。 这是人类两条思路

特斯拉这个纯视觉不改,我认为永远不可以上升到L4

顾客可以自己买自己用自己承担责任、目前来说这条跑道还挺捞钱

但是要商用、应该是Waymo 模式

你需要从客户和资本家的角度分别看问题,从资本家或者商业的角度,一个技术必须能把成本降到一定程度才有价值去做,从客户角度,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服务就好。马斯克所有企业的所有思路,就是一句话,降成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