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传感器与眼睛

版主: Feichai01

回复
内容
作者
shepherd17
精英
帖子: 2561
注册时间: 2023-12-24
Has thanked: 478 time
Been thanked: 469 time

图像传感器与眼睛

#1

#1 帖子 shepherd17 »

数码相机的CMOS图像传感器从早期的前照式 (front-side illumination, FSI) 演化到背照式 (back-side illumination, BSI),后者已成为目前图像传感器主流技术。

在前照式图像传感器中,光线必须穿过金属线路层才能抵达光电二极管。而在背照式图像传感器中,金属线路层位于光电二极管下方,光线直接抵达光电二极管。这两种设计的差异见附图上半部。背照式传感器不存在因为金属线路层的遮挡而损失光线这个问题,它的灵敏度以及信噪比更高,成像质量优于前照式图像传感器。目前最先进的堆栈式 (stacked) 传感器使用构建有信号处理芯片的电路(即堆栈式电路单元)替代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的基础电路板,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图像处理加快,但它仍属于背照式图像传感器。

图片

照相机成像和动物眼睛成像原理相同,尽管它们的构成材料不同。眼球底部的视网膜 (retina) 主要由感光细胞 (photoreceptors) 构成,是将光转化为神经电信号的部分,其功能与图像传感器中的光电二极管层相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也简称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 则负责收集视网膜的光电信号并上传到视神经 (optic nerve),它的功能对应于图像传感器中的金属线路层。

人眼和前照式图像传感器非常类似:神经纤维层位于视网膜前方。因为光线必须穿透神经纤维层才能抵达视网膜,所以人眼球中神经纤维层不可避免地降低了视觉灵敏度和成像质量。不仅如此,神经纤维层汇总到视神经,视神经要穿过视网膜才能连接大脑。在视神经穿过视网膜的地方没有感光细胞不能成像,也就是我们在中学时就学到的所谓“盲点”。

那么自然界中有没有类似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眼睛呢?有!那就是头足类动物如章鱼的眼睛。在章鱼的眼球中,神经纤维层位于视网膜后方,所以进入眼球的光线直接抵达视网膜不受神经纤维层干扰。章鱼眼与人眼的差异如附图下半部。更多的信息见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Cephalopod_eye

另外正常人有对3种不同光线敏感的3种视锥细胞 (视锥细胞是视网膜感光细胞的一种),通过三色视觉 (Trichromacy) 我们看到的是彩色世界。在章鱼眼睛中只发现了一种感光蛋白 (photoreceptor protein),所以以往认为章鱼是色盲。但是这没法解释为啥章鱼能随意模拟周围的颜色。直到2015年,研究者认为章鱼采取一种完全不同的机制感受颜色,这种机制远远比人眼三色视觉复杂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017756v5https://gizmodo.com/octopus-eyes-are-cr ... 1783195433 )。

所以说章鱼眼睛远比人眼睛高级,也远比任何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相机要高级。

章鱼眼睛的趣味科普【鬼谷闲谈】:

上次由 shepherd17 在 28 6月 2024, 22:25,总共编辑 14 次。
bluesky
常客
帖子: 341
注册时间: 2024-02-04
Has thanked: 12 time
Been thanked: 23 time

Re: 图像传感器与眼睛

#2

#2 帖子 bluesky »

应该是信噪比更高?笔误?

shepherd17
精英
帖子: 2561
注册时间: 2023-12-24
Has thanked: 478 time
Been thanked: 469 time

Re: 图像传感器与眼睛

#3

#3 帖子 shepherd17 »

bluesky 写了: 21 6月 2024, 10:39

应该是信噪比更高?笔误?

谢谢指出!已改正。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