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川二十年大峡谷:川普不是根源,而是稻草人和照妖镜》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想讲一个话题:
过去这十年,美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看到的,是川普和反川普;
是互相谩骂,是两党撕裂,是选举像打内战。
但是我今天想说:
川普不是根源,
川普只是照出了一个正在溃烂的系统。只是诸葛孔明的稻草人。
真正的危机,可能会拉长到 二十年,
而在现代世界,二十年足够一个对手超越你。
一、我们看到的表面:一场“人格内战”,说白了一场人身攻击为标志的美国政治的十年。
先从大家最熟悉的画面讲起。
过去这些年,美国政治几乎变成一件事:
你是川粉,还是反川普?
媒体在骂川普,
社交网络在骂川普,
民主党很多动员,是靠一句话完成的:
“我们必须阻止川普。”
于是,支持民主党的人,慢慢变成这样一种身份:
我是谁?——讨厌川普的人。
我为什么投票?——我恨他。
你跟我政见不同?——那你一定有问题。
这就是我说的:美国在打一场人格内战。一场居委会大妈最擅长的游戏。
而共和党在干什么呢?
表面上是和川普站在一起,
实际上在干一件非常聪明的事——
“草船借箭”。
民主党越是用“反川普人格”来动员,
共和党就越可以对自己的支持者说:
“你看,他们不是在治理,他们是在搞政治迫害。”
多轮弹劾,最后都失败,
在民主党眼里,这是“捍卫宪法”;
在共和党眼里,这变成“殉道者故事”:
“连国家机器都想弄死他,他还能活下来,那他一定是唯一能挡住他们的人。”
结果是什么?
民主党变成了“反川党”;
共和党则乐见这种局面:
对手越来越情绪化,越来越像一群“反川狂热者”。
川普和反川普的对立,只是表面。
真正的问题在后面两层:
制度、资本,以及整个世界格局。
二、更深一层:两党老化 + 资本去爱国化
第二层,我们看结构。
我用一句话概括:
美国的政治在老化,
政治背后的资本,在“去爱国化”。
什么意思?
- 两党制 + 老龄化精英:容易被资本夹持
美国是两党制。
理论上是竞争,实际上是 可选项很少。
你要么选 A,要么选 B;
如果 A 和 B 都严重依赖大金主,
那么资本只要控制两边里最有权势的那一撮人,就够了。
再加上什么?
70 多岁的总统,
80 多岁的议员,
大法官终身制。
一整套老一代精英,
在用冷战时代的经验,
处理一个已经彻底全球化、金融化的资本主义。
这种结构,有一个很危险的自然倾向:
他们对“胜选”和“盈利”高度敏感,
对“国家 20 年后的竞争力”,越来越迟钝。
- 资本从“爱国 + 盈利”,变成“只盈利,不爱国”
冷战时期,美国的大企业有一个现实上的束缚:
工厂在美国,
工人是美国人,
税也主要交给美国政府。
所以,哪怕是为了赚钱,他们也要考虑:
美国整体不能太烂,
否则我自己的工厂、市场、工人都完了。
但 1990 年之后,一切变了。
工厂可以搬到中国和东南亚;
利润可以停在开曼、爱尔兰;
上市公司只要对股价负责,对季度报表负责。
美国资本,从“美国公司”,
变成“刚好注册在美国的全球资产池”。
这时你再看政党政治:
谁能提供更好的减税?
谁能放松监管?
谁能帮我搞定贸易、搞定游说?
钱就往谁那里流。
选举,变成资本内部不同派系的代理战。
那美国普通人呢?
工厂没了,
工作没了,
社区空了,
焦虑上来了。
可他们能看到什么?
只能看到 最表面的那一层:
“一定是移民抢了我的工作。”
“一定是中国偷走了我们的制造业。”
“一定是对面那个党搞坏了一切。”
于是,情绪被点燃,
人格对立升级,
同时,真正的结构性病灶,被淹没掉了。
三、最深的一层:中国崛起踩在美国空心化节点上
第三层:
中国崛起,踩在美国空心化的历史节点上。
这非常关键。
不是说“中国突然冒出来压过美国”,
而是两国的轨迹刚好交叉:
当美国资本为了利润,把制造业外包出去的时候,
中国刚好有:
足够的人口,
足够的基础设施,
足够强的执行力,
愿意用环境成本、劳动力成本换发展。
于是:
美国的产业能力被掏空,
中国的产业能力被锻造出来。
美国工人失落,川普主义崛起;
中国制造强大,产业链向高端爬升。
是同一条全球化链条,
在两端制造了两种非常不同的结果。
一边,是美国的“锈带”“阿片危机”“政治极端化”;
另一边,是中国的“基建狂潮”“出口能力”“新能源产业”。
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是:
美国在用十年时间打人格内战;
中国在用十年时间打产业升级战。
在一个二十年的时间跨度内,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美国如果不掉头,它会在关键赛道上被拉开距离——
而且是自己配合对手拉的。
四、那条“掉头”的路在哪里?
讲到这里,问题来了:
那美国有没有可能从这条危险轨道上掉头?
我不相信“换一个圣人总统就能解决一切”。
这不是道德问题,而是系统问题。
如果要掉头,我认为至少要有三层改革。
第一层:政治制度——减少“靠骂人就能赢”的激励
改革初选,让候选人不再只对少数极端基本盘负责;
推动排序复选等制度,让能被多数人“至少接受”的人,有机会胜出;
限制超级政治献金,让选举不仅是大金主游戏。
不是奢望“完全干净”,
而是降低“人格撕裂型政治家”当选的概率。
第二层:信息生态——不再奖励最恶劣的内容
社交媒体的算法,要有基本的透明与约束;
不再无底线放大最极端、最仇恨的发言;
至少要让“理性讨论”不会一开始就被淹死在情绪浪底。
我们不奢望所有人变好,
只要求系统不要继续加速把人往最坏的一面推。
第三层:国家战略——划出一块“不斗争区”
在外交、安全、科技、基础设施这些问题上,
美国必须有一块“锁出党争”的区域:
不管你多讨厌对方候选人的人格,
不管你在堕胎、移民、文化议题上吵得多凶,
在科技、教育、产业链这些关乎国力的长周期议题上,
必须有跨党派的底线共识。
否则就是:
中国在做 30 年规划,
美国在做四年一轮的人格互骂。
那结果,真的就不是一两次选举输赢的问题,
而是国家层级的战略失败。
结尾:美国真正要赢的,是对自身结构缺陷的战争
我想用一段话来收尾。
过去这十年,有太多人在问:
“美国会不会被川普毁掉?”
我今天的答案是:
美国不会毁在某一个人身上,
美国只可能毁在一个“川普稻草人化的制度”里。
当选举只奖励最会骂人、最懂操纵仇恨的人;
当资本只对季度盈利负责,不再对国家未来负责;
当社会只会用“你是好人 / 你是坏人”来判断政治;
那这个国家,
就会在看似热闹、实则空心的二十年里,
慢慢失去自己原本拥有的一切优势。
真正的大考,不是川普和拜登谁更糟,
而是:美国能不能设计出一种制度,
让政治重新服务国家,而不是服务仇恨。
如果做不到,
这二十年,最终会由美国人民、
以及美国的国力,
来买单。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