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政宁令人仰视的成就
“我们看不到他们令人仰视的成就,就只能俯视他们和人性最接近的地方”
“我们看不到他们令人仰视的成就,就只能俯视他们和人性最接近的地方”
我们不仰视,只吃瓜。
看了这个视频,第一反应是杨振宁的成就不光是人人看到甚至已经放上了神坛,而我们批评杨振宁更多的是把他当作人来审视,这之间并不是“看不到成就”因此“俯视”的逻辑关系,在现实中,甚至宣传体系要的恰恰是大众必须“”因为这个人的成就而产生对本人产生崇拜,并将这种崇拜迁移到对这个人所在群体的认同,最终对该群体的制度形式产生服从”。
杨振宁与李政道的纠葛,以及吴健雄在他获诺奖上的贡献疑问,在配偶死后迅速与翁帆结婚,这些导致了他在做人层面上的评价低于普遍的社会标准,尤其在他晚年回到中国后迅速的一切质疑在简中世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类似与“活着的物理第一人”“爱因斯坦之后贡献最高”“物理学家排名第五”的吹捧,我不是学物理的并不知道这些评价是否恰当,但这些评价都是在他入中国籍后来突然出现的,且只流行于中国舆论圈中,我想至少说明这些明显是服务于宣传的吧,甚至他本人都是宣传工具吧,但这些高帽他个人是坦然受之。这些事情造成了他本人公评的下降,就像他在物理的成就是伟大的,他的为人是不值得赞颂的,而两者之间并无直接关系是可以并行的。
作为我个人我对取得很大成就的人通常并无仰望的情节,不太因为取得成就巨大就迁移到对他本人的崇拜,对我来说都是人,甚至我对爱因斯坦本人都不仰视,这些属于自然科学发现或发明层面的成就确实伟大但伟大的是发现本身,就像一个木匠做了个很棒的柜子,我会说柜子很棒技术很好,有的人也许会因为手艺好就觉得这个人值得仰望,但对于我个人来说对于一个人的评价是基于作为一个人的层面上的所作所为。成就的标准是是否具有开创性是否正面影响了千万人,为人的评价标准是是否可信,善良,有良知,坚持信念等等。在我个人这个评价体系里,例如马克思,爱因斯坦,杨振宁等等这些人的地位低于很多我身边的“普通人”。对我来说我喜欢的人不需要取得多么巨大的成就,我也不会因为一些人在商业科学政治上获得巨大的成功就会喜欢上本人,有时我对他们的批评不是因为他们有成就而只是他们通常是公共人物大家都在讨论罢了。
为人是为人,成就是成就,两者无法互相取代。对成就的赞美和对取得成就的人的鄙视可以共存
杨政宁 那点成就 有什么好仰视的?在 stony brook 没人把他当回事,除了有个固定 趴车位
你仰视个 牛顿之类的 还有点理由。其实 谁都不要仰视
物理成绩也算了,但有朋友因为仰视甚至觉得老杨年轻时很帅,这点我相当理解不了
的确帅。但是比起李政道,就差了很远了。
两个人都活得很长寿。各有各的到横。都是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