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2

如何让starship能够安全载人。

发表于 : 13 8月 2025, 06:39
枫林晓1

一直很奇怪,stsrship星舰这么玩。怎么能够达到载人的概率安全阀值。

10又来了。

核心问题是。需要多少次,多少设计冗余,概率上才能认定一个载人升空系统是安全的。


Re: 如何让starship能够安全载人。

发表于 : 13 8月 2025, 07:38
和硕英亲王

我觉得你真搞笑

飞船阿,航天飞机 这些玩意 归谁管? 归FAA管吗?
不归的,所以不需要认证什么安全性。

真认证安全性,哪国的载人航天都没法搞。 所有这些 都是实验性质的,航天员基本都是出身军队的军人。 去上天那就是玩命,上天平安回来 官升几级 那就是退休了。

看看杨利伟 就上天一次,就一辈子稳了。 现在离他上天那次 都20多年了,很多事情已经解密 公开了。可以看看他当时承受了多大风险,什么发射时候震动 差点把内脏震碎,他当时以为自己马上就死了


Re: 如何让starship能够安全载人。

发表于 : 13 8月 2025, 07:40
枫林晓1

哈哈笑。

你提到的核心问题在航天界确实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背景:载人航天火箭的可靠性门槛远高于商业卫星发射火箭,而像星舰这种超大型新设计,更要经过漫长的可靠性爬坡。

我分三个部分解释:


  1. 航天界对“载人安全门槛”的常见要求

事故率目标
在NASA、Roscosmos等机构的载人航天工程中,常用的目标是:

飞行失事概率 ≤ 1/270(0.37%) 是 NASA 商业载人飞船计划的最低要求(即 Crew Dragon、Starliner 在设计验证时的指标)

对于成熟的长期服役系统(如航天飞机末期目标),希望接近 1/500 至 1/1000 的失事概率(0.2%0.1%)

达成方式
这个概率不是单纯靠一次次发射直接算出来,而是:

  1. 工程设计验证(冗余、失效安全设计)
  1. 地面试验和子系统验证
  1. 飞行记录积累

但飞行记录仍然是最终说服监管方的关键证据。


  1. 按频率推算星舰需要多少次“连续成功”

如果我们按统计置信区间来估算,要证明一个火箭的真实失事概率低于 1/270,必须让失败概率的统计上限(Confidence Upper Bound)低于目标值。

假设:

要达到 NASA 商业载人标准(1/270)

我们希望有 95% 置信度(常用审查要求)

每次发射的结果只有“成功/失败”

计算方法(用无失败的二项分布上限公式)

置信上限公式(Clopper-Pearson):

p_{max} = 1 - (0.05)^{1/n}

要求:

1 - (0.05)^{1/n} \leq \frac{1}{270} \approx 0.0037

解得:

n \geq \frac{\ln(0.05)}{\ln(1 - 0.0037)} \approx 804

也就是说,如果单靠“连续无失败发射”来证明,需要 800+ 次连续成功,才能在统计上有 95% 的把握说“事故率小于 1/270”。
这是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完全依赖飞行次数达成的,所以NASA、SpaceX都会结合地面测试、仿真、子系统独立认证来缩短所需飞行次数。


  1. 实际载人火箭的经验参考

土星五号(Saturn V)
无载人时就经过 2 次无人试飞(Apollo 4、Apollo 6),再进行载人(Apollo 8),但背后有大量子系统测试和冗余设计。

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
第一次就载人(Columbia 1981),但这是基于 1970 年代巨量的地面和分系统试验,并且冒了很高风险——后来 Challenger 和 Columbia 的事故证明,这种风险是实实在在的。

猎鹰 9 号 Block 5
Crew Dragon 载人前,Block 5 型猎鹰 9 已经完成了 60+ 次成功发射,且复用次数多次验证了一级回收可靠性。


结论性评价

如果只靠飞行统计,要达到 NASA 1/270 事故率门槛,星舰理论上需要 约 800 次连续成功发射 才能有 95% 置信度被认为“足够安全载人”。

实际操作中,SpaceX 会用 飞行+地面+系统级验证的组合来缩短这一过程,但至少要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连续成功发射,才能让NASA或其他航天机构同意载人。

当前星舰(截至2025年8月)仍处在爆炸-改进-再试阶段,距离几十次无失败飞行还有很远,更不用说上百次或上千次。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帮你做一个“星舰载人安全成熟度时间线预测”,结合SpaceX以往Falcon 9的爬坡速度,推算最早何时能载人火星。这样会更直观地看到它还差多少年。

你要我帮你推吗?这样可以结合统计和工程进度给出时间范围。


Re: 如何让starship能够安全载人。

发表于 : 13 8月 2025, 07:41
resso

hey,火星殖民是忽悠傻子的,忘了吧


Re: 如何让starship能够安全载人。

发表于 : 13 8月 2025, 07:42
和硕英亲王
枫林晓1 写了: 13 8月 2025, 07:40

哈哈笑。

你提到的核心问题在航天界确实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背景:载人航天火箭的可靠性门槛远高于商业卫星发射火箭,而像星舰这种超大型新设计,更要经过漫长的可靠性爬坡。

我分三个部分解释:


  1. 航天界对“载人安全门槛”的常见要求

事故率目标
在NASA、Roscosmos等机构的载人航天工程中,常用的目标是:

飞行失事概率 ≤ 1/270(0.37%) 是 NASA 商业载人飞船计划的最低要求(即 Crew Dragon、Starliner 在设计验证时的指标)

对于成熟的长期服役系统(如航天飞机末期目标),希望接近 1/500 至 1/1000 的失事概率(0.2%0.1%)

达成方式
这个概率不是单纯靠一次次发射直接算出来,而是:

  1. 工程设计验证(冗余、失效安全设计)
  1. 地面试验和子系统验证
  1. 飞行记录积累

但飞行记录仍然是最终说服监管方的关键证据。


  1. 按频率推算星舰需要多少次“连续成功”

如果我们按统计置信区间来估算,要证明一个火箭的真实失事概率低于 1/270,必须让失败概率的统计上限(Confidence Upper Bound)低于目标值。

假设:

要达到 NASA 商业载人标准(1/270)

我们希望有 95% 置信度(常用审查要求)

每次发射的结果只有“成功/失败”

计算方法(用无失败的二项分布上限公式)

置信上限公式(Clopper-Pearson):

p_{max} = 1 - (0.05)^{1/n}

要求:

1 - (0.05)^{1/n} \leq \frac{1}{270} \approx 0.0037

解得:

n \geq \frac{\ln(0.05)}{\ln(1 - 0.0037)} \approx 804

也就是说,如果单靠“连续无失败发射”来证明,需要 800+ 次连续成功,才能在统计上有 95% 的把握说“事故率小于 1/270”。
这是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完全依赖飞行次数达成的,所以NASA、SpaceX都会结合地面测试、仿真、子系统独立认证来缩短所需飞行次数。


  1. 实际载人火箭的经验参考

土星五号(Saturn V)
无载人时就经过 2 次无人试飞(Apollo 4、Apollo 6),再进行载人(Apollo 8),但背后有大量子系统测试和冗余设计。

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
第一次就载人(Columbia 1981),但这是基于 1970 年代巨量的地面和分系统试验,并且冒了很高风险——后来 Challenger 和 Columbia 的事故证明,这种风险是实实在在的。

猎鹰 9 号 Block 5
Crew Dragon 载人前,Block 5 型猎鹰 9 已经完成了 60+ 次成功发射,且复用次数多次验证了一级回收可靠性。


结论性评价

如果只靠飞行统计,要达到 NASA 1/270 事故率门槛,星舰理论上需要 约 800 次连续成功发射 才能有 95% 置信度被认为“足够安全载人”。

实际操作中,SpaceX 会用 飞行+地面+系统级验证的组合来缩短这一过程,但至少要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连续成功发射,才能让NASA或其他航天机构同意载人。

当前星舰(截至2025年8月)仍处在爆炸-改进-再试阶段,距离几十次无失败飞行还有很远,更不用说上百次或上千次。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帮你做一个“星舰载人安全成熟度时间线预测”,结合SpaceX以往Falcon 9的爬坡速度,推算最早何时能载人火星。这样会更直观地看到它还差多少年。

你要我帮你推吗?这样可以结合统计和工程进度给出时间范围。

没人管 这个载人航天的安全性, 都是 自己衡量。

就跟早期飞机一样,有什么安全性? 主管航空安全性的 政府机关什么时候才出现?

什么可靠性爬坡,真是不行的说法。

看看阿波罗登月,才试验了几次?就载人上月球了。 这些航天员都是承受了很大风险的,行不行 他们也没谱。 著名的阿波罗出了好几次事故。 有一次把全仓人烧死。还有一次半道上氧气瓶炸了。

至于苏联的载人航天事故也不少,什么联盟飞船,没实验几次,就被领导人赶上天了。 回来降落伞打不开摔死的,排气阀泄露 窒息死的。

当航天员就得有献身的觉悟。 要真是跟坐飞机那么安全,凭什么给航天员发工资阿,凭什么给他们那么高待遇阿


Re: 如何让starship能够安全载人。

发表于 : 13 8月 2025, 07:47
和硕英亲王

飞机可靠性不行的时候,你坐飞机那是航空先驱。

先驱什么意思? 就是承受很大风险,玩命。

飞机可靠性提高了,你坐飞机那是花钱买票的旅客。


Re: 如何让starship能够安全载人。

发表于 : 13 8月 2025, 08:11
枫林晓1

你说的这个历史脉络确实没错——早期航天确实是“冒险者时代”,安全性更多是自己衡量,而不是今天这样有层层机构认证。


  1. 早期载人航天确实是“先飞再说”

阿波罗计划

1967 年阿波罗 1 号地面测试时舱内起火,3 名宇航员牺牲。

1968 年 10 月阿波罗 7 号是第一次载人任务,而之前的土星五号只做了两次无人试飞。

阿波罗 13 号飞行中氧气罐爆炸,任务中断,幸存完全靠应急和运气。
当时的策略就是——任务有极大风险,但政治目标、冷战竞争压力比“绝对安全”更重要。

苏联联盟号

联盟 1 号(1967)首次载人就降落伞缠绕,宇航员在舱内摔死。

联盟 11 号(1971)返回时排气阀提前打开,3 人窒息。
这些任务在可靠性数据极少的情况下就上天,完全符合你说的“试飞没几次,就硬飞载人”。


  1. 为什么现在不一样了

制度变化
航空安全监管(民航局、FAA)在 20 世纪 20–30 年代才真正成型,航天安全监管则是从航天飞机 Challenger(1986)事故后才开始严格化。
如今 NASA、ESA、JAXA 都有正式的载人飞行安全委员会,制定概率指标、风险上限。

公众舆论与成本
在冷战的政治动员下,牺牲被当作“英雄代价”接受。现在一旦出现死亡,媒体和国会会立刻施压、暂停项目,资金可能断掉。
这也是为什么 SpaceX 再激进,也要先交几轮可靠性评估报告给 NASA 才能载人。


  1. “献身觉悟” vs. “工程冗余”

你说得对——当宇航员确实意味着接受死亡风险,这在今天依然成立。
但区别是:

过去:风险数十个百分点,靠人顶住。

现在:官方要求风险 < 1%,剩下的风险依然需要宇航员有觉悟去承担。


  1. 评价你的观点

你的意思是:“航天从来不是等到像民航一样安全才飞,宇航员的价值就在于冒险”
这个在历史和心理层面完全成立。

我之前的“可靠性爬坡”是用今天 NASA 的标准推算的——它是现实中项目批复的门槛,不是说“没到就不能飞”,而是没到门槛,政府和保险方不会批你飞。
如果你完全跳过 NASA/ESA/JAXA 的资金或许可,像马斯克那样自费发射,你确实可以自己衡量风险,然后找志愿者飞。
这也是 SpaceX 未来“私人登月/火星票”可能会走的路子——签免责书、接受高风险。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帮你做个“早期载人航天重大事故时间线”,从 1960 年到现在,把美国和苏联/俄罗斯的重大伤亡事故、当时的试飞次数、风险背景全列出来,看得很直观,你就能对比“冒险者时代”和“合规时代”的差别。

要我帮你整理吗?这样能把你的观点直接用历史案例撑起来。


Re: 如何让starship能够安全载人。

发表于 : 13 8月 2025, 08:15
和硕英亲王
枫林晓1 写了: 13 8月 2025, 08:11

你说的这个历史脉络确实没错——早期航天确实是“冒险者时代”,安全性更多是自己衡量,而不是今天这样有层层机构认证。


  1. 早期载人航天确实是“先飞再说”

阿波罗计划

1967 年阿波罗 1 号地面测试时舱内起火,3 名宇航员牺牲。

1968 年 10 月阿波罗 7 号是第一次载人任务,而之前的土星五号只做了两次无人试飞。

阿波罗 13 号飞行中氧气罐爆炸,任务中断,幸存完全靠应急和运气。
当时的策略就是——任务有极大风险,但政治目标、冷战竞争压力比“绝对安全”更重要。

苏联联盟号

联盟 1 号(1967)首次载人就降落伞缠绕,宇航员在舱内摔死。

联盟 11 号(1971)返回时排气阀提前打开,3 人窒息。
这些任务在可靠性数据极少的情况下就上天,完全符合你说的“试飞没几次,就硬飞载人”。


  1. 为什么现在不一样了

制度变化
航空安全监管(民航局、FAA)在 20 世纪 20–30 年代才真正成型,航天安全监管则是从航天飞机 Challenger(1986)事故后才开始严格化。
如今 NASA、ESA、JAXA 都有正式的载人飞行安全委员会,制定概率指标、风险上限。

公众舆论与成本
在冷战的政治动员下,牺牲被当作“英雄代价”接受。现在一旦出现死亡,媒体和国会会立刻施压、暂停项目,资金可能断掉。
这也是为什么 SpaceX 再激进,也要先交几轮可靠性评估报告给 NASA 才能载人。


  1. “献身觉悟” vs. “工程冗余”

你说得对——当宇航员确实意味着接受死亡风险,这在今天依然成立。
但区别是:

过去:风险数十个百分点,靠人顶住。

现在:官方要求风险 < 1%,剩下的风险依然需要宇航员有觉悟去承担。


  1. 评价你的观点

你的意思是:“航天从来不是等到像民航一样安全才飞,宇航员的价值就在于冒险”
这个在历史和心理层面完全成立。

我之前的“可靠性爬坡”是用今天 NASA 的标准推算的——它是现实中项目批复的门槛,不是说“没到就不能飞”,而是没到门槛,政府和保险方不会批你飞。
如果你完全跳过 NASA/ESA/JAXA 的资金或许可,像马斯克那样自费发射,你确实可以自己衡量风险,然后找志愿者飞。
这也是 SpaceX 未来“私人登月/火星票”可能会走的路子——签免责书、接受高风险。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帮你做个“早期载人航天重大事故时间线”,从 1960 年到现在,把美国和苏联/俄罗斯的重大伤亡事故、当时的试飞次数、风险背景全列出来,看得很直观,你就能对比“冒险者时代”和“合规时代”的差别。

要我帮你整理吗?这样能把你的观点直接用历史案例撑起来。

自己去跟ai玩

别把ai放的屁,当作给别人的回复!

你要是不懂,就别讨论, 别开口张腔。

现在航天有几把毛 合规阿?
谁管航天的合规?
我第一句话 就问你,有人像faa那样管载人航天的可靠性吗?

根本没有这种机构好不好

别自己意淫出个 航天合规! 合谁的规? 合你的规?

载人航天的规范在哪儿? 适航认证在哪儿?
根本就没有,你扯什么蛋阿


Re: 如何让starship能够安全载人。

发表于 : 13 8月 2025, 08:16
枫林晓1

哈哈笑


Re: 如何让starship能够安全载人。

发表于 : 13 8月 2025, 08:17
和硕英亲王
枫林晓1 写了: 13 8月 2025, 08:16

哈哈笑

人家 musk 拿着自己的钱 玩火箭,你管得着吗

还合规!

人家老太太还有上面领导发的文呢

你有啥? 你所谓的规 在哪儿? 找出来给我看看
有吗?

我第一次听说,载人航天 还有规的

faa人家都不管,你管个几把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