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地支和五音对应关系的臆测以及上古时期驯鹰习俗

发表于 : 14 7月 2025, 04:16
cozofxx

地支和五音的对应关系。
五音,宫商角徵羽,描述的是频率空间,五个大二度或者小三度的音阶,其圆频率旋转360度,就可以还原到更高那个宫,通常叫做清宫。这五个字组合起来,显然是描述了一种动物,它有角,有翅膀(羽),有脚趾(徵)。一个比较简单的猜测就是,这五个字描述的是鹰龙,也就是应龙的外貌,羽毛就是鹰龙的翅膀,角就是龙角。应龙在古代天文学中对应的就是苍龙星座群。

古代天文学也同样把十二地支也排列一圈,以北极对应子,南极对应午。因此,只要我们找到宫对应那个地支,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个关系要合乎古代天文和历法的认知。

古代天文历法,最古老的文字记录是夏小正,起于所谓的启蛰。这个启蛰,目前认为应当就在立春附近。今天的二十四节气惊蛰就是启蛰的变形。但是,新石器中晚期,黄淮之间的气候要比后世热一些。因此这个启蛰就应该对应更早的节气,也就是雨水。再来看左传里面郯子的话。

“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结合大荒经的四个神灵,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西方神和北方神并不在正西和正北。事实上,玄鸟就是析,司分。因此,正东正西都是析管。这就是羲和,常羲的来历。伯赵就是因,司至。因此正南,正北,都是因来管。因神同时就是灶王爷,也就是圣诞老人。夷就是丹鸟,立冬和立夏之神,司闭,也就是关门,也就是后世的门神。夏小正里也有这位丹鸟。宛就是青鸟,司启,也就是管立春和立秋。夏后启,大概也是这么一位人物。司启也就是后来的户神。

宫的商代金文如下。

甲骨文如下。

两个重叠的或者离散的正方形,外加一个宀。这两个正方形的构件也在商代邕(雍)字的金文中出现。

这两个正方形是什么意思呢?有说法认为是窗户,或者宫殿内部的室。这些说法都很难解释为什么这两个方块有时候还是重叠写下来的。并且在很多字型中是错落的。而这两个错落的正方形和鸟形的关系也很难解释邕字的本义。另外,雍字还有堵塞,壅塞之意,这些意思和这两个正方形的来源有关系吗?辟邕作为商周时期贵族的学校又和这两个方块是什么关系呢?有没有一种行为及其场所,可以把宫室建筑和鸟类,以及这两个错落的正方形结合起来?
我们再来看一下西周早期大盂鼎的雍字。

右下方有手型,鸟足处有两个方形扣。这是什么意思?鸟羽处还有一竖。徐中舒认为,两个方扣是鸟足的绊扣。那么手又是什么呢?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来重新审视一下郯子祖先的背景。
“昭子問焉,曰,少皞氏鳥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帝王世纪:“少昊帝名挚”。 雕鶚鷹鷂,飛揚伏竄,股戰脅息,安敢妄摯。
宋玉,“雕鶚鷹鷂,飛揚伏竄,股戰脅息,安敢妄摯。“挚这个字从执,从手。这个字还通鷙,就是猛禽。而执字就有手铐之意。其甲骨文如下图。

综上所述,少昊应当是一个驯养猛禽的猎人。
驯养猛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在室内熬鹰。而从野外捕获的雏鹰正是需要用所谓足绊,也就是那两个错落的正方形,来固定。并且翅膀也经常会束缚起来,也就是上述雍的甲骨字型中那一竖。并且,雏鹰通常是在室内驯化,也就是所谓熬鹰。这种过程通常在冬季。

满族人通常是秋季俘获猎鹰,训练,捕猎,然后在开春的时候放掉这些猎鹰。比如,“承德市政协清史文化研究员邓秀军认为,满族人遵循古法,秋俘春放、驯鹰助猎行为贴近自然”。朝鲜族使用猎鹰打猎的季节也类似,白露到冬至左右。因此,宫字的本义,很可能是远古贵族用来熬鹰的宫室。至此,启闭两字也就有了新的理解。启蛰,蛰上方正是执字,启就是放开之意。因此,启蛰正是把这些猎鹰放归自然的活动,也意味春天的到来,和一年的开始。这就是司启。司闭也就是捕捉这些猎鹰,用来驯服和狩猎的过程。另外,雍有堵塞之意,这也颇有可能是从驯养猎鹰给其戴足扣,将其闭塞在室内这个意思引申而来。熬鹰通常就是在室内,连续剥夺猎鹰七天到十天的睡眠,以驯服它。
再来审视宫字。有些金文字型还有一个九字。九事实上也和龙有关。应龙,就是鹰龙,就是猛禽,苍鹰。再比如郯子说爽鸠司寇,应当指猛禽。

至此,这个宫字的原始含义就获得了比较理想的解释。而这个龙,正处于解除了足扣即将放回自然的状态。因此,就是以启蛰为宫之意。再看辟雍的功能,正是教育贵族子弟学习的宫室。因此这种功能也颇有可能来自把贵族子弟类比成有待驯化的猎鹰而来。
如果我们以立春之后的第二个节气,为启蛰,正对应地支寅。而寅的甲骨文是矢形,还常配有两手相捧,正可以和上述雍字相比较,注意到,其翅膀处也画又一个弧线,颇可能表示对翅膀的禁锢,如下图。

或者矢形带一个方框,如下图。

矢形按照许慎对的传统说法,有飞鸟的意味,比如至字从矢,而至又和鸷同属至小韵,在中古同音。如果这种看法正确,那么那个方框,也就可以理解为对鸟的禁锢。类似的,黄字的甲骨文如下:

而东北猎鹰的主要品种,苍鹰,正是黄色。
另外,古文字学家认为黄是尪的本字,尪特指不良于行之人,这些意象颇有可能最初都是从对鹰足的禁锢而来。

一旦确定了宫的位置在寅,从寅顺时针60度,也就是一个大二度,商的位置就是辰位。苍龙星座群中,苍龙的心脏,心宿二,就是商星,也称为大辰,这绝非偶然。商字上辛下丙,辛是龙角,丙是龙尾,刻画的正是苍龙。辰则象形贝类,突出其缓慢爬行的斧足。辰位对应谷雨节气,春末。另外商羊,一足的鸟,正对应一足的夔龙,也还是苍龙或者鹰龙的衍生物。一足表达其不良于行,正是贝类特征。求雨时候通常会模仿商羊的样子。古人认为星星就是天海中的贝类,蜃和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夏小正,玄雉入于淮,為蜃。

从辰位再顺时针走六十度,也就是一个大二度,就是午位,南极点,夏至点,就是角。而午,杵,啎,确实有抵牾,抵触,也就是角的引申意。这个角,刻画的,也颇可能就是应龙的角。

从午位走九十度,也就是一个小三度,就是酉,秋分点,就是徵。徵的征收意思可能来源于秋分就是秋社日,正是征收粮食的时间。
其甲骨文上面接近一个戴羽毛头饰的人,下面一个止。刻画的很可能就是应龙的脚趾。

另外,史墙盘的字型

在这个人的手部,多一个线段,可能有手铐,禁锢之意。

从酉位走六十度,也就是大二度,就是亥,小雪点,也就是羽。亥的甲骨文如下。

从驯鹰角度来说,需要对鹰的翅膀,也就是羽来固定。这个字型大致能看出尾部的鸟形。中部小横很可能表达翅膀,而一小竖则表示对翅膀的束缚。头部的小横也可能表达对鹰头部的束缚。训鹰过程中,也是经常性对鹰头部遮挡的。战国时代,亥经常和改同假,也可能是驯服,修改这个概念的一种残留。另外,十二地支和动物的对应很可能来自非常古老的萨满信仰。亥对应猪,而凌家滩玉鹰的双羽正是两头猪!王亥的亥在甲骨卜辞中,也多写成鸟亥的合文。其次,商人和楚人都是建亥,也就是说一年开始在今天的阳历十一月(这里前人在睡虎地秦简秦历和楚历对照即有明证,“楚国历法中的殷历传统”),这和他们对商星,也就是大火星的观测有关。一年中,大火星有一小段时间会沉于地平线之下,而再次升上天空即在十一月,也就是亥位。楚人文字中的上羽下能,就是在祭祀场合中的一。而商人的子,其实对应的就是脱落头顶羽的翼,也就是異。西周早期的金文異。

春秋早期的翼

西周的子

而能,黄能,正是不良于行的日神。至此,鹰类的驯化,应龙概念,就和日神概念产生了直接的关系。

最后,人类最早的笛箫类乐器,正是由鹰的腿骨所作的骨笛。这里最有名的一件,是德国发现的距今3.5万年的秃鹰腿骨做的笛子。

最后总结一下这五个重要地支,寅,辰,午,酉,亥。寅在东北方,对应司启。午在南极,对应司至,酉在正西,对应司分。亥在西北,对应司闭。因此,辰,对应的就是历正。

另外,在满族基础信仰里,鹰神是重要信仰,在松花江上游,被认为是所有动物神灵的首神。其中包括北斗崇拜,“七星斗在高空,七星闪光请我降临。。。” 太阳崇拜,“我是受天之托带着阳光的神主”,星神崇拜,嘎司哈,包括千余颗星星组成的巨鹰星座群。另外,鹰神在一些部落中是始祖母神,鹰神母。还有极光之神,都灵妈妈,辅助鹰神母,为捕鹰人指路。神词是,“七彩神光,光芒彻地,身穿三人长的七色鬃毛,光芒万丈,像虹云一样。她旋转着走来,穿越云雾雨雷,指教安泰之路。”因此,北极光也和应龙产生了密切的关联。另外,东北亚看,东北方的极光接近北磁极,主要是高能粒子对低空氧原子的激发,发青绿光。而西北方的极光主要是高空激发,发红光。这也和青鸟,赤鸟对应。因此至少郯子的传承当中,极光和鹰的关系也可能已经产生了这样的对应关系。
引号内容摘自中国东北地区通古斯民族的鹰狩和鹰崇拜。

“到了第二年春天,北方的大地快冰消雪化的时节,赵明哲就要考虑放掉自己曾经辛辛苦苦捕来驯好养大的鹰,让它们回到自然中去。这是鹰屯的老规矩,从赵明哲父亲、爷爷、爷爷的爷爷那时起,都这么做。这样做的目的是放它们回去再生儿育女,这样大自然中才能不断鹰。在鹰屯,每一个捕鹰人都自觉遵守这个准则,谁不这样做谁就不是捕鹰八旗的后代,也对不起祖先。”摘自,长白山老林的满族猎鹰人:祖孙世代养鹰驯鹰

图片


Re: 地支和五音对应关系的臆测以及上古时期驯鹰习俗

发表于 : 25 7月 2025, 17:58
牛河梁

读了几遍。感觉还需要再读几遍。


Re: 地支和五音对应关系的臆测以及上古时期驯鹰习俗

发表于 : 25 7月 2025, 23:59
牛大春

先顶再看!👍

cozofxx 写了: 14 7月 2025, 04:16

地支和五音的对应关系。
五音,宫商角徵羽,描述的是频率空间,五个大二度或者小三度的音阶,其圆频率旋转360度,就可以还原到更高那个宫,通常叫做清宫。这五个字组合起来,显然是描述了一种动物,它有角,有翅膀(羽),有脚趾(徵)。一个比较简单的猜测就是,这五个字描述的是鹰龙,也就是应龙的外貌,羽毛就是鹰龙的翅膀,角就是龙角。应龙在古代天文学中对应的就是苍龙星座群。

古代天文学也同样把十二地支也排列一圈,以北极对应子,南极对应午。因此,只要我们找到宫对应那个地支,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个关系要合乎古代天文和历法的认知。

古代天文历法,最古老的文字记录是夏小正,起于所谓的启蛰。这个启蛰,目前认为应当就在立春附近。今天的二十四节气惊蛰就是启蛰的变形。但是,新石器中晚期,黄淮之间的气候要比后世热一些。因此这个启蛰就应该对应更早的节气,也就是雨水。再来看左传里面郯子的话。

“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结合大荒经的四个神灵,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西方神和北方神并不在正西和正北。事实上,玄鸟就是析,司分。因此,正东正西都是析管。这就是羲和,常羲的来历。伯赵就是因,司至。因此正南,正北,都是因来管。因神同时就是灶王爷,也就是圣诞老人。夷就是丹鸟,立冬和立夏之神,司闭,也就是关门,也就是后世的门神。夏小正里也有这位丹鸟。宛就是青鸟,司启,也就是管立春和立秋。夏后启,大概也是这么一位人物。司启也就是后来的户神。

宫的商代金文如下。

甲骨文如下。

两个重叠的或者离散的正方形,外加一个宀。这两个正方形的构件也在商代邕(雍)字的金文中出现。

这两个正方形是什么意思呢?有说法认为是窗户,或者宫殿内部的室。这些说法都很难解释为什么这两个方块有时候还是重叠写下来的。并且在很多字型中是错落的。而这两个错落的正方形和鸟形的关系也很难解释邕字的本义。另外,雍字还有堵塞,壅塞之意,这些意思和这两个正方形的来源有关系吗?辟邕作为商周时期贵族的学校又和这两个方块是什么关系呢?有没有一种行为及其场所,可以把宫室建筑和鸟类,以及这两个错落的正方形结合起来?
我们再来看一下西周早期大盂鼎的雍字。

右下方有手型,鸟足处有两个方形扣。这是什么意思?鸟羽处还有一竖。徐中舒认为,两个方扣是鸟足的绊扣。那么手又是什么呢?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来重新审视一下郯子祖先的背景。
“昭子問焉,曰,少皞氏鳥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帝王世纪:“少昊帝名挚”。 雕鶚鷹鷂,飛揚伏竄,股戰脅息,安敢妄摯。
宋玉,“雕鶚鷹鷂,飛揚伏竄,股戰脅息,安敢妄摯。“挚这个字从执,从手。这个字还通鷙,就是猛禽。而执字就有手铐之意。其甲骨文如下图。

综上所述,少昊应当是一个驯养猛禽的猎人。
驯养猛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在室内熬鹰。而从野外捕获的雏鹰正是需要用所谓足绊,也就是那两个错落的正方形,来固定。并且翅膀也经常会束缚起来,也就是上述雍的甲骨字型中那一竖。并且,雏鹰通常是在室内驯化,也就是所谓熬鹰。这种过程通常在冬季。

满族人通常是秋季俘获猎鹰,训练,捕猎,然后在开春的时候放掉这些猎鹰。比如,“承德市政协清史文化研究员邓秀军认为,满族人遵循古法,秋俘春放、驯鹰助猎行为贴近自然”。朝鲜族使用猎鹰打猎的季节也类似,白露到冬至左右。因此,宫字的本义,很可能是远古贵族用来熬鹰的宫室。至此,启闭两字也就有了新的理解。启蛰,蛰上方正是执字,启就是放开之意。因此,启蛰正是把这些猎鹰放归自然的活动,也意味春天的到来,和一年的开始。这就是司启。司闭也就是捕捉这些猎鹰,用来驯服和狩猎的过程。另外,雍有堵塞之意,这也颇有可能是从驯养猎鹰给其戴足扣,将其闭塞在室内这个意思引申而来。熬鹰通常就是在室内,连续剥夺猎鹰七天到十天的睡眠,以驯服它。
再来审视宫字。有些金文字型还有一个九字。九事实上也和龙有关。应龙,就是鹰龙,就是猛禽,苍鹰。再比如郯子说爽鸠司寇,应当指猛禽。

至此,这个宫字的原始含义就获得了比较理想的解释。而这个龙,正处于解除了足扣即将放回自然的状态。因此,就是以启蛰为宫之意。再看辟雍的功能,正是教育贵族子弟学习的宫室。因此这种功能也颇有可能来自把贵族子弟类比成有待驯化的猎鹰而来。
如果我们以立春之后的第二个节气,为启蛰,正对应地支寅。而寅的甲骨文是矢形,还常配有两手相捧,正可以和上述雍字相比较,注意到,其翅膀处也画又一个弧线,颇可能表示对翅膀的禁锢,如下图。

或者矢形带一个方框,如下图。

矢形按照许慎对的传统说法,有飞鸟的意味,比如至字从矢,而至又和鸷同属至小韵,在中古同音。如果这种看法正确,那么那个方框,也就可以理解为对鸟的禁锢。类似的,黄字的甲骨文如下:

而东北猎鹰的主要品种,苍鹰,正是黄色。
另外,古文字学家认为黄是尪的本字,尪特指不良于行之人,这些意象颇有可能最初都是从对鹰足的禁锢而来。

一旦确定了宫的位置在寅,从寅顺时针60度,也就是一个大二度,商的位置就是辰位。苍龙星座群中,苍龙的心脏,心宿二,就是商星,也称为大辰,这绝非偶然。商字上辛下丙,辛是龙角,丙是龙尾,刻画的正是苍龙。辰则象形贝类,突出其缓慢爬行的斧足。辰位对应谷雨节气,春末。另外商羊,一足的鸟,正对应一足的夔龙,也还是苍龙或者鹰龙的衍生物。一足表达其不良于行,正是贝类特征。求雨时候通常会模仿商羊的样子。古人认为星星就是天海中的贝类,蜃和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夏小正,玄雉入于淮,為蜃。

从辰位再顺时针走六十度,也就是一个大二度,就是午位,南极点,夏至点,就是角。而午,杵,啎,确实有抵牾,抵触,也就是角的引申意。这个角,刻画的,也颇可能就是应龙的角。

从午位走九十度,也就是一个小三度,就是酉,秋分点,就是徵。徵的征收意思可能来源于秋分就是秋社日,正是征收粮食的时间。
其甲骨文上面接近一个戴羽毛头饰的人,下面一个止。刻画的很可能就是应龙的脚趾。

另外,史墙盘的字型

在这个人的手部,多一个线段,可能有手铐,禁锢之意。

从酉位走六十度,也就是大二度,就是亥,小雪点,也就是羽。亥的甲骨文如下。

从驯鹰角度来说,需要对鹰的翅膀,也就是羽来固定。这个字型大致能看出尾部的鸟形。中部小横很可能表达翅膀,而一小竖则表示对翅膀的束缚。头部的小横也可能表达对鹰头部的束缚。训鹰过程中,也是经常性对鹰头部遮挡的。战国时代,亥经常和改同假,也可能是驯服,修改这个概念的一种残留。另外,十二地支和动物的对应很可能来自非常古老的萨满信仰。亥对应猪,而凌家滩玉鹰的双羽正是两头猪!王亥的亥在甲骨卜辞中,也多写成鸟亥的合文。其次,商人和楚人都是建亥,也就是说一年开始在今天的阳历十一月(这里前人在睡虎地秦简秦历和楚历对照即有明证,“楚国历法中的殷历传统”),这和他们对商星,也就是大火星的观测有关。一年中,大火星有一小段时间会沉于地平线之下,而再次升上天空即在十一月,也就是亥位。楚人文字中的上羽下能,就是在祭祀场合中的一。而商人的子,其实对应的就是脱落头顶羽的翼,也就是異。西周早期的金文異。

春秋早期的翼

西周的子

而能,黄能,正是不良于行的日神。至此,鹰类的驯化,应龙概念,就和日神概念产生了直接的关系。

最后,人类最早的笛箫类乐器,正是由鹰的腿骨所作的骨笛。这里最有名的一件,是德国发现的距今3.5万年的秃鹰腿骨做的笛子。

最后总结一下这五个重要地支,寅,辰,午,酉,亥。寅在东北方,对应司启。午在南极,对应司至,酉在正西,对应司分。亥在西北,对应司闭。因此,辰,对应的就是历正。

另外,在满族基础信仰里,鹰神是重要信仰,在松花江上游,被认为是所有动物神灵的首神。其中包括北斗崇拜,“七星斗在高空,七星闪光请我降临。。。” 太阳崇拜,“我是受天之托带着阳光的神主”,星神崇拜,嘎司哈,包括千余颗星星组成的巨鹰星座群。另外,鹰神在一些部落中是始祖母神,鹰神母。还有极光之神,都灵妈妈,辅助鹰神母,为捕鹰人指路。神词是,“七彩神光,光芒彻地,身穿三人长的七色鬃毛,光芒万丈,像虹云一样。她旋转着走来,穿越云雾雨雷,指教安泰之路。”因此,北极光也和应龙产生了密切的关联。另外,东北亚看,东北方的极光接近北磁极,主要是高能粒子对低空氧原子的激发,发青绿光。而西北方的极光主要是高空激发,发红光。这也和青鸟,赤鸟对应。因此至少郯子的传承当中,极光和鹰的关系也可能已经产生了这样的对应关系。
引号内容摘自中国东北地区通古斯民族的鹰狩和鹰崇拜。

“到了第二年春天,北方的大地快冰消雪化的时节,赵明哲就要考虑放掉自己曾经辛辛苦苦捕来驯好养大的鹰,让它们回到自然中去。这是鹰屯的老规矩,从赵明哲父亲、爷爷、爷爷的爷爷那时起,都这么做。这样做的目的是放它们回去再生儿育女,这样大自然中才能不断鹰。在鹰屯,每一个捕鹰人都自觉遵守这个准则,谁不这样做谁就不是捕鹰八旗的后代,也对不起祖先。”摘自,长白山老林的满族猎鹰人:祖孙世代养鹰驯鹰

图片


Re: 地支和五音对应关系的臆测以及上古时期驯鹰习俗

发表于 : 26 7月 2025, 00:15
牛大春

宫:有室有足扣,但是鹰已经飞走了。是这么理解吧? :D


Re: 地支和五音对应关系的臆测以及上古时期驯鹰习俗

发表于 : 26 7月 2025, 09:21
牛大春

另外查了一下金文的“九”的写法,跟现代写法不同。所以金文“宫”里上面那部分不应该被认为是“九”吧?

cozofxx 写了: 14 7月 2025, 04:16

地支和五音的对应关系。
五音,宫商角徵羽,描述的是频率空间,五个大二度或者小三度的音阶,其圆频率旋转360度,就可以还原到更高那个宫,通常叫做清宫。这五个字组合起来,显然是描述了一种动物,它有角,有翅膀(羽),有脚趾(徵)。一个比较简单的猜测就是,这五个字描述的是鹰龙,也就是应龙的外貌,羽毛就是鹰龙的翅膀,角就是龙角。应龙在古代天文学中对应的就是苍龙星座群。

古代天文学也同样把十二地支也排列一圈,以北极对应子,南极对应午。因此,只要我们找到宫对应那个地支,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个关系要合乎古代天文和历法的认知。

古代天文历法,最古老的文字记录是夏小正,起于所谓的启蛰。这个启蛰,目前认为应当就在立春附近。今天的二十四节气惊蛰就是启蛰的变形。但是,新石器中晚期,黄淮之间的气候要比后世热一些。因此这个启蛰就应该对应更早的节气,也就是雨水。再来看左传里面郯子的话。

“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结合大荒经的四个神灵,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西方神和北方神并不在正西和正北。事实上,玄鸟就是析,司分。因此,正东正西都是析管。这就是羲和,常羲的来历。伯赵就是因,司至。因此正南,正北,都是因来管。因神同时就是灶王爷,也就是圣诞老人。夷就是丹鸟,立冬和立夏之神,司闭,也就是关门,也就是后世的门神。夏小正里也有这位丹鸟。宛就是青鸟,司启,也就是管立春和立秋。夏后启,大概也是这么一位人物。司启也就是后来的户神。

宫的商代金文如下。

甲骨文如下。

两个重叠的或者离散的正方形,外加一个宀。这两个正方形的构件也在商代邕(雍)字的金文中出现。

这两个正方形是什么意思呢?有说法认为是窗户,或者宫殿内部的室。这些说法都很难解释为什么这两个方块有时候还是重叠写下来的。并且在很多字型中是错落的。而这两个错落的正方形和鸟形的关系也很难解释邕字的本义。另外,雍字还有堵塞,壅塞之意,这些意思和这两个正方形的来源有关系吗?辟邕作为商周时期贵族的学校又和这两个方块是什么关系呢?有没有一种行为及其场所,可以把宫室建筑和鸟类,以及这两个错落的正方形结合起来?
我们再来看一下西周早期大盂鼎的雍字。

右下方有手型,鸟足处有两个方形扣。这是什么意思?鸟羽处还有一竖。徐中舒认为,两个方扣是鸟足的绊扣。那么手又是什么呢?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来重新审视一下郯子祖先的背景。
“昭子問焉,曰,少皞氏鳥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帝王世纪:“少昊帝名挚”。 雕鶚鷹鷂,飛揚伏竄,股戰脅息,安敢妄摯。
宋玉,“雕鶚鷹鷂,飛揚伏竄,股戰脅息,安敢妄摯。“挚这个字从执,从手。这个字还通鷙,就是猛禽。而执字就有手铐之意。其甲骨文如下图。

综上所述,少昊应当是一个驯养猛禽的猎人。
驯养猛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在室内熬鹰。而从野外捕获的雏鹰正是需要用所谓足绊,也就是那两个错落的正方形,来固定。并且翅膀也经常会束缚起来,也就是上述雍的甲骨字型中那一竖。并且,雏鹰通常是在室内驯化,也就是所谓熬鹰。这种过程通常在冬季。

满族人通常是秋季俘获猎鹰,训练,捕猎,然后在开春的时候放掉这些猎鹰。比如,“承德市政协清史文化研究员邓秀军认为,满族人遵循古法,秋俘春放、驯鹰助猎行为贴近自然”。朝鲜族使用猎鹰打猎的季节也类似,白露到冬至左右。因此,宫字的本义,很可能是远古贵族用来熬鹰的宫室。至此,启闭两字也就有了新的理解。启蛰,蛰上方正是执字,启就是放开之意。因此,启蛰正是把这些猎鹰放归自然的活动,也意味春天的到来,和一年的开始。这就是司启。司闭也就是捕捉这些猎鹰,用来驯服和狩猎的过程。另外,雍有堵塞之意,这也颇有可能是从驯养猎鹰给其戴足扣,将其闭塞在室内这个意思引申而来。熬鹰通常就是在室内,连续剥夺猎鹰七天到十天的睡眠,以驯服它。
再来审视宫字。有些金文字型还有一个九字。九事实上也和龙有关。应龙,就是鹰龙,就是猛禽,苍鹰。再比如郯子说爽鸠司寇,应当指猛禽。

至此,这个宫字的原始含义就获得了比较理想的解释。而这个龙,正处于解除了足扣即将放回自然的状态。因此,就是以启蛰为宫之意。再看辟雍的功能,正是教育贵族子弟学习的宫室。因此这种功能也颇有可能来自把贵族子弟类比成有待驯化的猎鹰而来。
如果我们以立春之后的第二个节气,为启蛰,正对应地支寅。而寅的甲骨文是矢形,还常配有两手相捧,正可以和上述雍字相比较,注意到,其翅膀处也画又一个弧线,颇可能表示对翅膀的禁锢,如下图。

或者矢形带一个方框,如下图。

矢形按照许慎对的传统说法,有飞鸟的意味,比如至字从矢,而至又和鸷同属至小韵,在中古同音。如果这种看法正确,那么那个方框,也就可以理解为对鸟的禁锢。类似的,黄字的甲骨文如下:

而东北猎鹰的主要品种,苍鹰,正是黄色。
另外,古文字学家认为黄是尪的本字,尪特指不良于行之人,这些意象颇有可能最初都是从对鹰足的禁锢而来。

一旦确定了宫的位置在寅,从寅顺时针60度,也就是一个大二度,商的位置就是辰位。苍龙星座群中,苍龙的心脏,心宿二,就是商星,也称为大辰,这绝非偶然。商字上辛下丙,辛是龙角,丙是龙尾,刻画的正是苍龙。辰则象形贝类,突出其缓慢爬行的斧足。辰位对应谷雨节气,春末。另外商羊,一足的鸟,正对应一足的夔龙,也还是苍龙或者鹰龙的衍生物。一足表达其不良于行,正是贝类特征。求雨时候通常会模仿商羊的样子。古人认为星星就是天海中的贝类,蜃和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夏小正,玄雉入于淮,為蜃。

从辰位再顺时针走六十度,也就是一个大二度,就是午位,南极点,夏至点,就是角。而午,杵,啎,确实有抵牾,抵触,也就是角的引申意。这个角,刻画的,也颇可能就是应龙的角。

从午位走九十度,也就是一个小三度,就是酉,秋分点,就是徵。徵的征收意思可能来源于秋分就是秋社日,正是征收粮食的时间。
其甲骨文上面接近一个戴羽毛头饰的人,下面一个止。刻画的很可能就是应龙的脚趾。

另外,史墙盘的字型

在这个人的手部,多一个线段,可能有手铐,禁锢之意。

从酉位走六十度,也就是大二度,就是亥,小雪点,也就是羽。亥的甲骨文如下。

从驯鹰角度来说,需要对鹰的翅膀,也就是羽来固定。这个字型大致能看出尾部的鸟形。中部小横很可能表达翅膀,而一小竖则表示对翅膀的束缚。头部的小横也可能表达对鹰头部的束缚。训鹰过程中,也是经常性对鹰头部遮挡的。战国时代,亥经常和改同假,也可能是驯服,修改这个概念的一种残留。另外,十二地支和动物的对应很可能来自非常古老的萨满信仰。亥对应猪,而凌家滩玉鹰的双羽正是两头猪!王亥的亥在甲骨卜辞中,也多写成鸟亥的合文。其次,商人和楚人都是建亥,也就是说一年开始在今天的阳历十一月(这里前人在睡虎地秦简秦历和楚历对照即有明证,“楚国历法中的殷历传统”),这和他们对商星,也就是大火星的观测有关。一年中,大火星有一小段时间会沉于地平线之下,而再次升上天空即在十一月,也就是亥位。楚人文字中的上羽下能,就是在祭祀场合中的一。而商人的子,其实对应的就是脱落头顶羽的翼,也就是異。西周早期的金文異。

春秋早期的翼

西周的子

而能,黄能,正是不良于行的日神。至此,鹰类的驯化,应龙概念,就和日神概念产生了直接的关系。

最后,人类最早的笛箫类乐器,正是由鹰的腿骨所作的骨笛。这里最有名的一件,是德国发现的距今3.5万年的秃鹰腿骨做的笛子。

最后总结一下这五个重要地支,寅,辰,午,酉,亥。寅在东北方,对应司启。午在南极,对应司至,酉在正西,对应司分。亥在西北,对应司闭。因此,辰,对应的就是历正。

另外,在满族基础信仰里,鹰神是重要信仰,在松花江上游,被认为是所有动物神灵的首神。其中包括北斗崇拜,“七星斗在高空,七星闪光请我降临。。。” 太阳崇拜,“我是受天之托带着阳光的神主”,星神崇拜,嘎司哈,包括千余颗星星组成的巨鹰星座群。另外,鹰神在一些部落中是始祖母神,鹰神母。还有极光之神,都灵妈妈,辅助鹰神母,为捕鹰人指路。神词是,“七彩神光,光芒彻地,身穿三人长的七色鬃毛,光芒万丈,像虹云一样。她旋转着走来,穿越云雾雨雷,指教安泰之路。”因此,北极光也和应龙产生了密切的关联。另外,东北亚看,东北方的极光接近北磁极,主要是高能粒子对低空氧原子的激发,发青绿光。而西北方的极光主要是高空激发,发红光。这也和青鸟,赤鸟对应。因此至少郯子的传承当中,极光和鹰的关系也可能已经产生了这样的对应关系。
引号内容摘自中国东北地区通古斯民族的鹰狩和鹰崇拜。

“到了第二年春天,北方的大地快冰消雪化的时节,赵明哲就要考虑放掉自己曾经辛辛苦苦捕来驯好养大的鹰,让它们回到自然中去。这是鹰屯的老规矩,从赵明哲父亲、爷爷、爷爷的爷爷那时起,都这么做。这样做的目的是放它们回去再生儿育女,这样大自然中才能不断鹰。在鹰屯,每一个捕鹰人都自觉遵守这个准则,谁不这样做谁就不是捕鹰八旗的后代,也对不起祖先。”摘自,长白山老林的满族猎鹰人:祖孙世代养鹰驯鹰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