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
不卖
香港星島日報報導,伊朗與以色列結束12日戰爭後,重新啟動向中國採購殲-10C戰機的談判。據伊朗媒體及俄羅斯財經媒體周四(26日)報導,這款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的4++代中型多用途戰機,有望彌補伊朗空軍長期戰力不足的困境。
報導稱,雖然伊中雙方過去近20年來多次談判未果,以伊開戰12天空防實力受挫後,伊朗方面顯然急於補強空軍機隊,需求恐達400架。目前俄機產能受制於烏克蘭戰爭本國需求,俄智庫承認,中國戰機儼然成為最佳解。
星島日報引述俄羅斯《工商日報》(kommersant)報導稱,早在2015年,伊中雙方曾接近簽約購買多達150架殲-10C戰機,但因付款方式談不攏而破局。中國當時不接受以石油或天然氣作為支付手段,伊朗則受限於外匯短缺與聯合國禁運令,難以成交。2020年武器禁令解除後,談判一度重啟,但最終也因同樣原因中斷。
巴基斯坦和印度5月初爆發空戰,巴方靠中國殲-10CE戰機搭配霹靂-15空對空導彈,在邊境擊落5架印度軍機,而包括3架法製「陣風」(Rafale)戰機,引發全球矚目。
報導稱,殲-10CE為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開發生產的單發動機多用途戰機,編號E為外銷版,被視為F-16V與瑞典獅鷲(JAS-39 Gripen E)的經濟替代選擇,單價落在4000萬至5000萬美元(約3.1至3.9億港元)之間,視乎配置與訓練包內容而定。相比之下,俄羅斯的Su-35與MiG-35價格更高、產能和交付問題都更具挑戰性。
報導引述英國IISS智庫《The Military Balance 2025》資料指出,伊朗戰前約有150架可用戰機,大多為70年代購入的美製老舊機型,如F-4、F-5與F-14,維修仰賴自行生產零件,運作艱難,其餘如1980年代末期獲得的MiG-29,因缺乏料件,狀況也不佳。
伊朗原計劃透過2023年簽約的Su-35採購案擴軍,訂購50架,惟目前僅收到4架。由於俄國產能多數投入烏克蘭戰爭,短期內難以履行合約,伊朗不得不另尋替代方案。
報導稱,6月13日以色列發動空襲後,凸顯伊朗防空體系薄弱,而美國6月24日同意中國合法購買伊朗石油,讓伊朗有望透過石油易貨方式與中方交易,加快殲-10C採購進度。
俄羅斯科學院普瑞馬可夫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IMEMO)戰略研究員克拉姆尼克(Ilya Kramnik)指出,即使伊朗順利接收Su-35,仍需大量機隊支撐全面防空能力,估計需求達400架。成本較低、供應穩定的殲-10C,是目前唯一可行選項。他也提到,雖然俄製MiG-35是潛在選擇,但該型機尚未進入量產階段,難以作為主力補充機種。
伊朗空軍司令哈米德·瓦赫迪準將在2024年中國航展期間會見了中國空軍高層,並視察了殲-10CE。殲-10CE的性能堪比升級版的F-16,甚至更勝一籌。它在埃及和巴基斯坦的作戰勝利進一步證明了其性能、可靠性和戰備水平。
另據美國保守智庫「中東論壇」一篇由觀察員肖克里(Umud Shokri)剛發布的文章,伊朗空軍司令哈米德·瓦赫迪準將在2024年中國航展期間會見了中國空軍高層,並視察了殲-10CE。文章認為,殲-10CE的性能堪比升級版的F-16,甚至更勝一籌。它在埃及和巴基斯坦的作戰勝利進一步證明了其性能、可靠性和戰備水平。除了填補伊朗空中能力的空白之外,伊朗購買殲-10CE還標誌著其轉向中國軍事裝備以及加強與北京的經濟和安全關係。
不過該文章也指出,與支付相關的分歧已經導致購買約36架殲-10CE的談判陷入停滯。德黑蘭方面提出以石油以物易物,但北京方面尋求現金支付。
属实,伊朗首鼠两端,别去招惹。
石油问题:2018 年伊朗将 2500 万桶石油运抵大连港和舟山港,因美国制裁滞留 6 年,累积仓储费 4.5 亿美元。2025 年初伊朗外长访华后,公开 “敦促” 中国归还石油(价值 17.5 亿美元),并将责任归咎中方,试图塑造 “中国扣押石油” 的负面形象,而中方多次要求伊朗配合国际规则完成石油转移登记,但伊方拒不履行。
协议相关问题:2024 年伊朗新总统上台后,指责中国没有履行中伊全面合作投资协议,而实际上 2024 年才是协议签订后的第三个年头,中国一直按照进度投资。伊方佩泽希齐扬指责中国 “未履行协议”,声称 4000 亿美元投资未到位,要求重新审查协议条款,实则伊方自身存在履约不力的情况,如恰巴哈尔港拖延 3 年、人民币结算率不足 30%。
信息泄露问题:有说法称 2014 年伊核谈判期间,伊朗向美国提供了违反制裁的中国企业名单,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孟晚舟事件,使得华为、中兴等遭美方调查制裁。
地区关系问题:中国帮忙伊朗和沙特进行斡旋,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好、重新建交,但伊朗转头就说要打海湾国家,让中国在地区外交中处于尴尬境地。
军事相关问题:2008 年伊朗被曝拟邀中国在波斯湾建军事基地,试图将中国拖入美伊对抗前线。2024 年伊朗使馆遇袭后,主动向中方通报行动计划,利用中国影响力制约美国反击,却未顾及中国在红海的航运安全利益。
经济合作问题:中国顶着西方压力推进中伊石油人民币结算,伊朗却转身就拿来给印度开信用证。中国苦心经营的瓜达尔港,受到伊朗放任印度扩建的恰巴哈尔港的竞争压力。
武器采购问题:伊朗此前表现出采购中国歼 10CE 战机和枭龙战机的意愿,中国做好交付准备后,伊朗却转身大规模订购俄罗斯先进空军和防空武器弹药,导致国际市场对中国武器的评价整体下跌。
伊朗以前不买主要是因为革命卫队和国防军的内斗。现在哈梅内伊行将就木,伊朗内部会有很大变化。
洪荒之前 写了: ↑28 6月 2025, 13:25属实,伊朗首鼠两端,别去招惹。
石油问题:2018 年伊朗将 2500 万桶石油运抵大连港和舟山港,因美国制裁滞留 6 年,累积仓储费 4.5 亿美元。2025 年初伊朗外长访华后,公开 “敦促” 中国归还石油(价值 17.5 亿美元),并将责任归咎中方,试图塑造 “中国扣押石油” 的负面形象,而中方多次要求伊朗配合国际规则完成石油转移登记,但伊方拒不履行。
协议相关问题:2024 年伊朗新总统上台后,指责中国没有履行中伊全面合作投资协议,而实际上 2024 年才是协议签订后的第三个年头,中国一直按照进度投资。伊方佩泽希齐扬指责中国 “未履行协议”,声称 4000 亿美元投资未到位,要求重新审查协议条款,实则伊方自身存在履约不力的情况,如恰巴哈尔港拖延 3 年、人民币结算率不足 30%。
信息泄露问题:有说法称 2014 年伊核谈判期间,伊朗向美国提供了违反制裁的中国企业名单,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孟晚舟事件,使得华为、中兴等遭美方调查制裁。
地区关系问题:中国帮忙伊朗和沙特进行斡旋,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好、重新建交,但伊朗转头就说要打海湾国家,让中国在地区外交中处于尴尬境地。
军事相关问题:2008 年伊朗被曝拟邀中国在波斯湾建军事基地,试图将中国拖入美伊对抗前线。2024 年伊朗使馆遇袭后,主动向中方通报行动计划,利用中国影响力制约美国反击,却未顾及中国在红海的航运安全利益。
经济合作问题:中国顶着西方压力推进中伊石油人民币结算,伊朗却转身就拿来给印度开信用证。中国苦心经营的瓜达尔港,受到伊朗放任印度扩建的恰巴哈尔港的竞争压力。
武器采购问题:伊朗此前表现出采购中国歼 10CE 战机和枭龙战机的意愿,中国做好交付准备后,伊朗却转身大规模订购俄罗斯先进空军和防空武器弹药,导致国际市场对中国武器的评价整体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