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3

如果虞姬不死的话,项羽会渡江吧

发表于 : 09 6月 2025, 16:28
Coastlines

那历史会改写吗?


Re: 如果虞姬不死的话,项羽会渡江吧

发表于 : 09 6月 2025, 16:48
mmt
Coastlines 写了: 09 6月 2025, 16:28

那历史会改写吗?

这个坑挖的。。。 :lol:


Re: 如果虞姬不死的话,项羽会渡江吧

发表于 : 09 6月 2025, 16:49
resso
Coastlines 写了: 09 6月 2025, 16:28

那历史会改写吗?

我估计虞姬跑不出来,最后连累项羽也跑不出来,虞姬便宜刘邦这个老小子了


Re: 如果虞姬不死的话,项羽会渡江吧

发表于 : 09 6月 2025, 16:52
lostsoul
resso 写了: 09 6月 2025, 16:49
Coastlines 写了: 09 6月 2025, 16:28

那历史会改写吗?

我估计虞姬跑不出来,最后连累项羽也跑不出来,虞姬便宜刘邦这个老小子了

那韩信能多活几年?


Re: 如果虞姬不死的话,项羽会渡江吧

发表于 : 09 6月 2025, 16:54
resso
lostsoul 写了: 09 6月 2025, 16:52
resso 写了: 09 6月 2025, 16:49

我估计虞姬跑不出来,最后连累项羽也跑不出来,虞姬便宜刘邦这个老小子了

那韩信能多活几年?

跑不出来还是死


Re: 如果虞姬不死的话,项羽会渡江吧

发表于 : 09 6月 2025, 17:00
dragonfly

没用,项羽一介武夫,不会用人,就算渡江,早晚还是兵败被杀或自杀。除非鸿门宴上把刘邦杀了,历史才会改写。


Re: 如果虞姬不死的话,项羽会渡江吧

发表于 : 09 6月 2025, 17:02
resso
dragonfly 写了: 09 6月 2025, 17:00

没用,项羽一介武夫,不会用人,就算渡江,早晚还是兵败被杀或自杀。除非鸿门宴上把刘邦杀了,历史才会改写。

也可以蛰伏到刘邦团伙分裂,爷又行了


Re: 如果虞姬不死的话,项羽会渡江吧

发表于 : 09 6月 2025, 17:04
lostsoul
resso 写了: 09 6月 2025, 16:54
lostsoul 写了: 09 6月 2025, 16:52

那韩信能多活几年?

跑不出来还是死

项羽死了,虞姬活了,刘邦乐了,吕后跑了,韩信活了。


Re: 如果虞姬不死的话,项羽会渡江吧

发表于 : 09 6月 2025, 17:11
resso
lostsoul 写了: 09 6月 2025, 17:04
resso 写了: 09 6月 2025, 16:54

跑不出来还是死

项羽死了,虞姬活了,刘邦乐了,吕后跑了,韩信活了。

韩信估计还是要死,虞姬和刘邦没羞没臊的生活下去


Re: 如果虞姬不死的话,项羽会渡江吧

发表于 : 09 6月 2025, 17:57
shepherd17

项羽在垓下之战兵败后逃至乌江。刘邦许诺谁能杀了项羽谁就能封侯。

项羽在乌江自刎,有五人抢到了项羽的尸体一部分,他们分别是王翳、杨喜、吕马童、吕武、杨武。

刘邦后来按着他之前的诺言给拿到项羽尸体的人封了侯。杨喜本来只是个普通的士兵,他因此被封为赤泉候,食邑一千九百户 (https://zh.m.wikipedia.org/zh-cn/%E6%9D%A8%E5%96%9C)。

杨喜的一个曾孙叫杨敞 (https://zh.m.wikipedia.org/zh-cn/%E6%A5%8A%E6%95%9E)。杨敞是汉昭帝时期大司农、丞相,他的岳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史公司马迁。

杨敞的子孙后代继续在两汉当官,他的玄孙杨震在东汉官至太尉 (https://zh.m.wikipedia.org/zh-cn/%E6%A5%8A%E9%9C%87)。《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杨震、杨秉、杨赐、杨彪祖孙四代皆出任太尉或司徒,人称“四世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杨敞的后代逐渐成为世家,因杨敞及其主要后代居住在弘农华阴,所以他们被称为“弘农杨氏”。
https://zh.m.wikipedia.org/zh-cn/%E5%BC ... 8%E6%B0%8F

弘农杨氏名人辈出,这里不再列举。不过作为反面典型,东汉末年的杨修值得一提。杨修是正儿八经的弘农杨氏后裔,他智商极高可惜情商不行,最后被曹操找了个借口杀了。https://zh.m.wikipedia.org/zh-cn/%E6%A5%8A%E4%BF%AE

杨修死后,曹操赠赐许多物品给杨修他爹杨彪补偿,但杨彪亦万分悲哀痛惜。《后汉书》记曹操问杨彪:“公何瘦之甚?”杨彪说:“愧无日䃅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这就是成语“老牛舐犊”的来源。

根据《隋书》,隋文帝杨坚出身弘农杨氏,为杨震后代。不过据历史考究,杨坚的父亲杨忠虽然是弘农人,但他可能并非出身于弘农杨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