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健团队破解“柑橘艾滋病”世纪难题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叶健及其研究团队找到了防治柑橘黄龙病的有效方法。他们的结果作为封面文章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q7203
位于微生物所11楼的叶健团队温室内,靠窗一侧挂着几个简易的“点滴”装置:几个矿泉水瓶倒挂在半空,透明的输液管插入瓶口,将瓶内液体输送到几株柑橘树的韧皮内。
微生物所副研究员赵平芝指着简易的“点滴瓶”,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这些液体中含有我们用人工智能(AI)设计的小肽药物,1毫克可抵5克抗生素,能精准破坏柑橘黄龙病病原菌的膜结构,而且不用担心耐药性。”
叶健团队的结果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和价值,它解决了长期困扰全球数千亿美元柑橘业的难题。
“叶健和团队非常聪明地利用AI找到适合的小肽,实现了黄龙病的可防可治,是一个重大突破。他们还找到了关键的抗病基因,对于作物育种来说,这个抗病基因相当于‘农业芯片’,对于重塑全球数千亿美元的柑橘产业格局意义重大。”中国科学院院士方荣祥说,这项成果发表后,全球势必会开发和转化小肽生物农药产品,同时推进相关基因编辑育种。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 ... D%E3%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