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反复无常的中共领导
不修白宫如果能够让美国高超音速研发成功。我支持不修。哈哈哈
不修白宫如果能够让美国高超音速研发成功。我支持不修。哈哈哈
骂人在美国的政治里已经是妥妥的的负面能量来的。不祛除互骂的风气。分裂衰退已经是必然了。
清代哪有啥公款,再说北洋水师也未必是国家军队啊
不过你没听懂我的意思,我宁肯纳税人出钱干这个,也不希望通过权钱交易干这个,否则纳税人亏的更多
这个就搞笑了,慈熙要捐款要不到吗?xi要捐款造中南海,你看多少大佬争相送钱?
特么川普自己从来不做慈善捐款,然后到台上让各个企业大佬捐款、川粉连这都能洗
白宫现有宴会厅特别小,稍微大的宴会就得在白宫草坪搭帐篷,这可不是你家高中毕业搭的帐篷,成本不低,搭了拆拆了搭,非常浪费。
根本就是封建社会的土匪当权!
看看那些盛行的宫斗剧,还有抗日剧。。。比如
有年回国,与一个猎头聊天,他给我推荐排名第一的抗日剧《亮剑》,我看了几集,看不下去了:
剧中李幼斌演的八路军高级军官,在国共合作的时期,协同抗日。他先借/骗取国民党的武器装备,结果后来不还了,还骂骂咧咧,这完全是土匪行径啊!这就是共产党/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干的事?!怪不得国民党给共产党起外号,叫“ 共匪” !人而无信啊!
这个李幼斌塑造的形象,特别是在《亮剑》一举成名,这是怎样的价值观和人品?
shepherd17 写了: ↑昨天, 07:53中共国家政策反复无常是一党专政体制下的一种结构性特征。这种反复往往源于权力巩固的需要,而非纯粹的经济或社会理性考量。简单说,政策不是为了“人民福祉”而设计,而是服务于政权的生存与控制:当某种政策威胁到统治合法性时,就会被急转弯修正;但修正往往滞后,导致社会成本巨大。历史上,这套逻辑反复上演,从大跃进到清零政策,无一例外。
中共建政76年来,政策反复几乎是常态。每次大转弯,都伴随着巨大代价,却很少从根本上反思制度问题:
- 大跃进与大饥荒(1958-1962):最初高喊“超英赶美”,推行人民公社和全民炼钢,结果导致粮食减产、3000多万人非正常死亡。1962年,刘少奇等被迫承认“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政策180度转向“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但这不是民主辩论的结果,而是党内斗争的产物 - 毛泽东的权威受损,后续直接引发文革“纠偏”。
- 文化大革命(1966-1976):为“纠大跃进的右倾”,发动群众运动“破四旧”,全国陷入十年动荡。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文革,转向“改革开放”。邓小平的《历史决议》承认文革是“十年浩劫”,但这决议本身也成了后来被部分修正的“历史包袱”。
- 计划生育政策(1979-2015):从“一孩政策”强制执行(罚款、强制堕胎),到2016年放开二孩、2021年三孩“鼓励”,再到如今的生育补贴。政策反复源于人口红利耗尽后的恐慌,但早期执行已造成性别失衡和老龄化危机,逆转成本高企。
这些反复的共同点:中央政府没有一次不是在‘麻烦不可收拾’的时候才承认问题”。每次“纠错”都“溃败不可收拾”- 造成不可弥补的社会创伤。
这种反复无常的模式是偶然的吗?不,它是由中共的本质决定的。中共的政策被视为斗争工具、服务于权力,而非稳定性服务于民众。
权力优先于理性:中共的“逆向淘汰机制”让高层更青睐“趋炎附势之徒”,而非有远见的改革者。经济坏了不怕,只要民众无法造反 - 国企垄断资源、维稳体系高压,就能维持控制。BBC 评论曾经指出,中共合法性源于“历史与人民选择”,但现实中是“一次选择,永远当政”。
滞后与杯弓蛇影:领导人往往迟钝,然后突然掉头。如新冠疫情,刁主席领导下的中共坚持到社会崩溃才转。在中共领导人眼中,任何自由主义苗头都被视为颠覆威胁。
总之,反复无常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性。它保住了短期权力,却透支长期信任。这种反复导致社会精神分裂与合法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