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知后觉地 追到40集了,感慨万千~~
这个初看非常接地气的剧,茅盾文学奖的原著,2022的CCTV榜首。。。
如今看来,实在是一场浮世绘,给草民的一剂安眠药,让人觉得在幻梦里有了点代入感。。。
其实,是完全不切实际的fiction。
- 没有背景的贫民窟里,2儿1女,出了两个北大,大儿市长,二女大学教授,三子是民营老总;
- 这部剧揭示的,也许梁晓声都没意识到,老百姓想改变命运和阶级,唯有多生孩子,才有试错的资本,
- 可惜计划生育,几代国人都被阉割了。这难道不是王侯将相,安邦定国的大计吗?
- 如果是家教 成就了这一家知书达理的孩子,那周家父母又是“积了几辈子的德”?而且那么完美地离世,而且全剧我没看到周父母的半点缺点,是完美的老夫妻和父母啊!
- 遗腹子楠楠之死,又一次暴露了商业运营drama操作的蹩脚,更是墙国人对海外留学(生)的stereotyping 和认知的浅薄,和《都挺好》异曲同工,符合”主旋律“/中宣部的口味。
- 追到50+集,想得更多。。 一部剧作,能赢得人的共鸣和带入感,是成功的基础。而这个有基于每个观者的阅历,特别是基本的逻辑和社会乃至世俗的合理性。如果还能让其契合观者的情感/审美的阈值,耐人回味,甚至能像那些世界名著一样,展望&预测未来,揭示人/世那些永恒的规律,多年以后还能让人回响,那这部剧就是一场完美的心灵盛宴了。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值得追的好剧。可以说,我们这代人,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父母/亲朋好友的身影, 让人感动,回味,反思和自省,甚至跳出自我的躯壳,去审视《人世间》的过往,自己的人生经历pitfalls & pride & regr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