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中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对台地区部分实体实施两用物项出口管控,其中包括战略稀土资源。
而此次被列入管控名单的 8 家台企,大多为台地区的军工企业,如汉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经纬航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 “中山科学研究院” 等。
这一铁腕手段,直接拿捏住了岛内军工科技的 “命脉”,也让一些“台独”分子认清了现实,甚至有台湾学者称“不如直接统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精准打击:直指台军工命脉
细看被制裁的8家企业,无一例外都是岛内的支柱产业,就拿汉翔航空来说,作为台湾地区的航空企业龙头,其前身可追溯到 1946 年在南京成立的 “空军航空工业局”,如今是 “经国号” 战斗机的主要研制企业。
而经纬航太,则是无人机研发的重要力量,至于 “中山科学研究院” ,更是台当局下属的核心军事科研机构,承担着多项导弹、无人机等武器装备的研发任务。
这些企业在台军工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它们的生产和研发都高度依赖大陆的稀土资源。
而稀土又被誉为高科技里的 “味精”,在芯片制造、电动车、军工等领域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仅2024 年,大陆对台稀土出口总量就超过 6096 吨,占全国出口总盘的 11%,台湾每年进口的稀土中,有86%都来自大陆,永磁体的比例更是高达 95.3%。
可以说离开了大陆的稀土,台湾高端制造业和军工产业寸步难行。
之所以我国在此刻出招,也是因为台湾在赖清德的引领下,又在闹“幺蛾子”。
台湾大量囤积稀土的隐患
在赖清德上任后,就彻底暴露了“亲美”的嘴脸,甚至最近还有以武谋独的苗头,最近就有人透露台湾正在大规模采购稀土作为战略储备,这对我国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
首先,台湾可能用大量稀土助力半导体产业的升级,如今台积电已经占据全球芯片代工市场五成以上,俨然成了台湾经济的命脉,然而为了配合美国的“亚太战略”,台湾半导体产业却频频对我国施压,和美国形成“双重绞索”。
其次就是赖清德当局可能会用大量稀土,来升级军工产业。
在大陆的包围圈不断收紧后,台湾不惜顶着严重的财政赤字也要向美国购置武器,什么地空导弹系统、“鱼叉”反舰导弹、M1A2T主战坦克,都被台湾收入囊中,甚至还降低公民服役年龄,拟推女性上战场,以武谋独的野心暴露无遗。
至于第三点,就是台湾可能会将从大陆购置的稀土,当成给美国的“投名状”。
在中美贸易战中,稀土就是我国手中的“王牌”,也正是这张牌帮我国突破了美国的制裁,但在美国的教唆下,台湾完全有可能成为美国进口的“中转站”,让我国的战略资源优势荡然无存。
所以在多方考虑下,大陆才终于对台湾挥出了稀土制裁这把重锤,就连岛内渴望两岸统一的民众也支持大陆的举措,然而有一些台湾学者却声称这样的举措是“错误的”,甚至觉得与其断供稀土,不如直接“统一两岸”,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台湾学者观点的分歧
这位台湾学者认为,向台湾断供稀土无异于是“打草惊蛇”,因为我国一旦这样做,就会让美国找出更多针对我国制裁的理由,甚至会无意间联结美国和台湾的关系,让其成为“一条绳上的蚂蚱”。
他还认为,稀土制裁的对象首当其冲应该是美国,因为是美国一直教唆台湾“以武谋独”,加大对美制裁,也能彻底断了美国向台军售的念想。
所以在这样的考虑下,全面对台断供稀土却又不急于收台,就是“自找麻烦”,而且台湾根本无暇出口他国,稀土储备量自身难保,我国的稀土管制无异于施展了“穷台”策略,不如对台湾直接进行武统。
听起来这位台湾学者的话有一定道理,但话说回来,谁又能保证在美国的施压下,台湾不会来回摇摆呢?毕竟赖清德“谋独”的野心暴露无遗,台当局很可能会实行“美国优先”的政策,讨好特朗普。
至于大陆施展稀土制裁的初心,就是为了要掐断这些战略物资流向 “台独” 的渠道,这不是一次无差别的经济打击,而是一场外科手术式的 “缴械”,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履行防扩散的国际承诺。
此前,台当局紧跟美国步伐,将华为、中芯国际拉入黑名单,试图卡住大陆人工智能的脖子,而大陆此次的反制措施,正是对台当局挑衅行为的有力回应,台的军工产业理应由国家统一掌控,精准控制稀土流向,就是要让台当局看清现实。
结语
此次大陆对台稀土供应的紧急叫停,是对 “台独” 势力的一次精准打击,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必要举措。
它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任何支持 “台独” 分裂、想 “以武谋独” 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尽管岛内有学者呼吁直接“武统”,但大陆始终坚持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基本方针,这是最大的善意和诚意,“台独” 是绝路,任何妄图 “以武拒统” 的势力,最终都将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