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 西周的军队编制及作战形式

版主: 牛大春牛河梁

回复
内容
作者
牛大春
栋梁
帖子: 12002
注册时间: 2023-12-21
Has thanked: 897 time
Been thanked: 366 time

ZZ: 西周的军队编制及作战形式

#1

#1 帖子 牛大春 »

说到西周的军事制度,不得不提西周的分封制,因为分封制是西周军事制度的基础。众所知之,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让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当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诸侯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分封制度。

不过必须强调,无论如何分封,土地所有权是周王的,不是诸侯的,也不是卿大夫和士的。所以诸侯要听命令,要贡献财物,天子打仗就派兵跟着打,这是义务。最关键的义务当然是服从命令,需要经常到镐京来给天子请安,朝觐,汇报工作情况。该你来,你不来,这就要出大事儿了:一不朝,削其爵,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次第往下降,公爵降侯爵,侯爵降伯爵。二不朝,夺其地,又该你来,你还不来,一般人也没这么干的,如胆儿肥不来的600里封地给你砍300里,三不朝,六师移职,第三次不来,你就别混了,基本玩完了,你就好好等着瞧,周天子就派兵来打你了,收拾你个不听话的家伙。

西周的兵种及军事制度。西周时期的兵种以车兵和步兵为主,随着战争的发展,车战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如在牧野之战时武王就出动“革车三百两(辆),虎贲三千人”(《孟子·尽心下》)。自周厉王改革后,由于“军”的出现,与之相适应,至周宣王时,“其车三千” (《诗·采邑》),可见车兵的力量至西周晚期发展很快。关于车兵的编制,西周初期沿袭殷商兵制,五乘组成一队,二十五乘为一正偏,一百乘为一师,而每乘配甲士十名,故三百乘,有甲士三千,与《孟子》所记相合。当时的步兵则独立编组,在车战中协同作战。到西周晚期车兵的编制在西周初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变化,每乘除甲士十人之外,另配有徒兵二十人(据《司马法》),即变成了每乘三十人。就每军的编组而言,据清代学者孔广禁考证:“古之车战,故赋舆之法以乘为主,《周礼》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不言车数,以《诗》考之,军盖五百乘,乘盖二十五人。天子六军而《采芑》曰其车三……五百乘为军是其明证”。(见孙诒让: 《周礼正义》 卷五十四·引》)其所谓“盖乘二十五人”是“徒二十人”中除去“厩养五人”,与每乘三十人并不矛盾。由此可见,到西周晚期实行的是以车兵为主的车兵步兵混合编组,即以战车为主体,每车配备一定数量的步兵,组成军队最基本的建制单位,然后以五进制,由五伍,四两,五卒、五旅、五师逐级编组成军。

直白的说,周朝的军事制度是:天子的部队有14个师,宗周八师,成周六师。宗周就是镐京,首都京城,一个师2500人,总共是20000人。洛邑6个师,一个师2500人,总数是15000人。天子一共有35000名士兵。然后大国三师、中国两师,下国一师。就是大的诸侯国可以养三个师的部队,7500人,中等诸侯国养兵5000人,小诸侯国养兵2500人,才养那么点儿兵。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那会儿能养得起这么多兵的国家太少了。大概大的诸侯国这7500人平时也不能脱离生产,主要任务还是种田,寓兵于农。打起仗来临时拼凑,跟民兵差不多,挥着木头棒子就上战场。我们中国古代的五种兵器,排第一位叫“殳”,很好听的名字,其实就是木头棒子,比棒球棍做工还要差点。还用另外的一些溢美之词来形容它:梃,什么叫梃?说白了就是木头棒子。还有杵,武王伐纣,血流漂杵,血河里漂的杵其实就是木头棒子,金属肯定漂不起来了。从西周一直到春秋的时候,军队的主要装备依然是木头棒子,一开战一帮子老百姓拿着大木头棒子就冲上去了。那个时候一说起武装力量,大家都爱吹牛批,说我国战车千乘,所向披靡。夸耀自己兵力强大,总拿兵车千乘来说事,兵车千乘是多少人呢?一乘就是四匹马拉一辆兵车,一辆兵车上3个人,每辆车后面跟着72个拿木头棒子的人,我们通俗来说就是步兵,外加25个后勤人员,炊事班的,搞后勤物资的,这100人算一乘。千乘就是3000甲士,外加97000拿棒子的和后勤的哥们儿,当时是这么计算的,这就是所谓的兵车千乘,9万多人,10万差一点。到战国时,小国千乘,大国万乘,但都是自称的,相当成分是自吹的。

其实真正打仗的时候没那么多人,这个10万是算上全国人口,能打的不能打的全算,没钱的拿普通棒子,有钱的在棒子上钉个钉子,更有钱的镀个金,不论贵贱都来凑数,才能到凑到十万。不能按照今天的人口来算,所以周天子三万多人的部队在当时已经非常了不得了,可以横扫中原,况且估计都是镶铁镀金棒子。

车战为西周的主要作战形式,车战的基本作战单位是乘。与车战队伍配合的有步兵。乘是以战车为中心配以一定数量的甲士和步卒(步兵),再加上相应的后勤车辆与步兵编组而成。所以乘是车,卒组合的基本单元,也是当时军队的基本编制单位。古代车战分攻守两种,攻车直接对敌作战,守车用于屯守及载运辎重。一般文献中所称的战车即指攻车,又称兵车。

这个军事制度跟它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相当程度上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

牛大春
栋梁
帖子: 12002
注册时间: 2023-12-21
Has thanked: 897 time
Been thanked: 366 time

Re: ZZ: 西周的军队编制及作战形式

#2

#2 帖子 牛大春 »

红色字体部分可能有点错误。应该是宗周六师,成周八师。

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

牛大春
栋梁
帖子: 12002
注册时间: 2023-12-21
Has thanked: 897 time
Been thanked: 366 time

Re: ZZ: 西周的军队编制及作战形式

#3

#3 帖子 牛大春 »

娱乐大橘子
2022-05-27 08:16

西周时期,周天子拥有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军队(宗周六师、成周八师),这也是周天子统治天下的根基所在。然而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的强大军队却消失殆尽,周天下也因此权威尽失,导致“礼崩乐坏”。

那么周天子的强大军队是如何消失殆尽的呢?

在西周快速发展至鼎盛的“成康之治”期间,西周王朝进行了多次对外战争,控制范围也越来越大。然而在周昭王十九年(前977年),周昭王南征时吃了大亏。周昭王本人丢了性命,宗周六师也全军覆没。

依靠关中、洛中地区的富庶和成周八师,周昭王南征不归并没有导致西周灭亡,但西周从此由盛转衰,扩张势头大幅减弱。宗周六师虽然时候得到重建,但战斗力大幅下降,周天子此后主要是依靠成周八师。

但成周八师不足以维持周天子的需要,只得越来越多地征调诸侯或大夫的军队作战,而战后就要给立功的贵族赏赐封地。这导致周天子的直属王畿不断减小,而王畿的减小更加快了周天子军队的腐朽衰败。

共和元年(前841年),宗周爆发了著名的“国人暴动”,驱逐了周厉王,严重打击了周天子的权威和实力。周天子的军队也参加了暴动,导致周厉王之子周宣王继位后多是依靠诸侯的帮助维持“宣王中兴”。

想要改变周室衰微的周宣王一方面建立新的天子直属军队(王师),另一方面大规模征伐西戎扩张天子的王畿。可周宣王的努力却受到了反效果,旧王师在对西戎的战争中大量消耗,新王师也没能建起来。

最终在周幽王的犬戎入侵中,周天子的直属军队大部分都被消灭了。因为失去了绝大部分王畿,所以东迁的周平王再无力恢复宗周六师和成周八师。到了周桓王时期,天子最后的强军在繻葛被郑庄公消灭。

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

头像
牛河梁
中坚
帖子: 1862
注册时间: 2024-01-08
Has thanked: 101 time
Been thanked: 216 time

Re: ZZ: 西周的军队编制及作战形式

#4

#4 帖子 牛河梁 »

(西)周其实是儿皇帝。因为和殷王室有亲戚关系,被八国联军捧出来的。灭商的主力是八国联军。包括使用亚述兵器的(“外国”)军队。

cozofxx
常客
帖子: 195
注册时间: 2024-02-15
Has thanked: 3 time
Been thanked: 68 time

Re: ZZ: 西周的军队编制及作战形式

#5

#5 帖子 cozofxx »

这篇兵器方面的错误太多了。商周时期出土的兵器是非常多了。对于武士阶层来讲,墓主人均至少有一戈,若干青铜箭簇。很多中下层贵族墓葬会出土几十甚至上百件青铜兵器。这些兵器足以装备相当大规模的直属军队。对于殷墟考古,甚至一些工匠部族,也出土不少兵器。商周走的都是军事贵族的精兵路线。

当然,商人比周人还要邪门很多,这些军事贵族很多都是过集体生活,男女都有。当然,一些早期西周墓葬也挖出过女兵陪葬兵器。

牛大春 写了: 28 3月 2025, 00:04

说到西周的军事制度,不得不提西周的分封制,因为分封制是西周军事制度的基础。众所知之,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让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当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诸侯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分封制度。

不过必须强调,无论如何分封,土地所有权是周王的,不是诸侯的,也不是卿大夫和士的。所以诸侯要听命令,要贡献财物,天子打仗就派兵跟着打,这是义务。最关键的义务当然是服从命令,需要经常到镐京来给天子请安,朝觐,汇报工作情况。该你来,你不来,这就要出大事儿了:一不朝,削其爵,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次第往下降,公爵降侯爵,侯爵降伯爵。二不朝,夺其地,又该你来,你还不来,一般人也没这么干的,如胆儿肥不来的600里封地给你砍300里,三不朝,六师移职,第三次不来,你就别混了,基本玩完了,你就好好等着瞧,周天子就派兵来打你了,收拾你个不听话的家伙。

西周的兵种及军事制度。西周时期的兵种以车兵和步兵为主,随着战争的发展,车战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如在牧野之战时武王就出动“革车三百两(辆),虎贲三千人”(《孟子·尽心下》)。自周厉王改革后,由于“军”的出现,与之相适应,至周宣王时,“其车三千” (《诗·采邑》),可见车兵的力量至西周晚期发展很快。关于车兵的编制,西周初期沿袭殷商兵制,五乘组成一队,二十五乘为一正偏,一百乘为一师,而每乘配甲士十名,故三百乘,有甲士三千,与《孟子》所记相合。当时的步兵则独立编组,在车战中协同作战。到西周晚期车兵的编制在西周初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变化,每乘除甲士十人之外,另配有徒兵二十人(据《司马法》),即变成了每乘三十人。就每军的编组而言,据清代学者孔广禁考证:“古之车战,故赋舆之法以乘为主,《周礼》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不言车数,以《诗》考之,军盖五百乘,乘盖二十五人。天子六军而《采芑》曰其车三……五百乘为军是其明证”。(见孙诒让: 《周礼正义》 卷五十四·引》)其所谓“盖乘二十五人”是“徒二十人”中除去“厩养五人”,与每乘三十人并不矛盾。由此可见,到西周晚期实行的是以车兵为主的车兵步兵混合编组,即以战车为主体,每车配备一定数量的步兵,组成军队最基本的建制单位,然后以五进制,由五伍,四两,五卒、五旅、五师逐级编组成军。

直白的说,周朝的军事制度是:天子的部队有14个师,宗周八师,成周六师。宗周就是镐京,首都京城,一个师2500人,总共是20000人。洛邑6个师,一个师2500人,总数是15000人。天子一共有35000名士兵。然后大国三师、中国两师,下国一师。就是大的诸侯国可以养三个师的部队,7500人,中等诸侯国养兵5000人,小诸侯国养兵2500人,才养那么点儿兵。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那会儿能养得起这么多兵的国家太少了。大概大的诸侯国这7500人平时也不能脱离生产,主要任务还是种田,寓兵于农。打起仗来临时拼凑,跟民兵差不多,挥着木头棒子就上战场。我们中国古代的五种兵器,排第一位叫“殳”,很好听的名字,其实就是木头棒子,比棒球棍做工还要差点。还用另外的一些溢美之词来形容它:梃,什么叫梃?说白了就是木头棒子。还有杵,武王伐纣,血流漂杵,血河里漂的杵其实就是木头棒子,金属肯定漂不起来了。从西周一直到春秋的时候,军队的主要装备依然是木头棒子,一开战一帮子老百姓拿着大木头棒子就冲上去了。那个时候一说起武装力量,大家都爱吹牛批,说我国战车千乘,所向披靡。夸耀自己兵力强大,总拿兵车千乘来说事,兵车千乘是多少人呢?一乘就是四匹马拉一辆兵车,一辆兵车上3个人,每辆车后面跟着72个拿木头棒子的人,我们通俗来说就是步兵,外加25个后勤人员,炊事班的,搞后勤物资的,这100人算一乘。千乘就是3000甲士,外加97000拿棒子的和后勤的哥们儿,当时是这么计算的,这就是所谓的兵车千乘,9万多人,10万差一点。到战国时,小国千乘,大国万乘,但都是自称的,相当成分是自吹的。

其实真正打仗的时候没那么多人,这个10万是算上全国人口,能打的不能打的全算,没钱的拿普通棒子,有钱的在棒子上钉个钉子,更有钱的镀个金,不论贵贱都来凑数,才能到凑到十万。不能按照今天的人口来算,所以周天子三万多人的部队在当时已经非常了不得了,可以横扫中原,况且估计都是镶铁镀金棒子。

车战为西周的主要作战形式,车战的基本作战单位是乘。与车战队伍配合的有步兵。乘是以战车为中心配以一定数量的甲士和步卒(步兵),再加上相应的后勤车辆与步兵编组而成。所以乘是车,卒组合的基本单元,也是当时军队的基本编制单位。古代车战分攻守两种,攻车直接对敌作战,守车用于屯守及载运辎重。一般文献中所称的战车即指攻车,又称兵车。

这个军事制度跟它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相当程度上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牛大春
栋梁
帖子: 12002
注册时间: 2023-12-21
Has thanked: 897 time
Been thanked: 366 time

Re: ZZ: 西周的军队编制及作战形式

#6

#6 帖子 牛大春 »

西周时期的军事贵族是不是都乘车作战?什么等级的贵族能享受到车马坑陪葬?

cozofxx 写了: 03 4月 2025, 02:02

这篇兵器方面的错误太多了。商周时期出土的兵器是非常多了。对于武士阶层来讲,墓主人均至少有一戈,若干青铜箭簇。很多中下层贵族墓葬会出土几十甚至上百件青铜兵器。这些兵器足以装备相当大规模的直属军队。对于殷墟考古,甚至一些工匠部族,也出土不少兵器。商周走的都是军事贵族的精兵路线。

当然,商人比周人还要邪门很多,这些军事贵族很多都是过集体生活,男女都有。当然,一些早期西周墓葬也挖出过女兵陪葬兵器。

牛大春 写了: 28 3月 2025, 00:04

说到西周的军事制度,不得不提西周的分封制,因为分封制是西周军事制度的基础。众所知之,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让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当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诸侯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分封制度。

不过必须强调,无论如何分封,土地所有权是周王的,不是诸侯的,也不是卿大夫和士的。所以诸侯要听命令,要贡献财物,天子打仗就派兵跟着打,这是义务。最关键的义务当然是服从命令,需要经常到镐京来给天子请安,朝觐,汇报工作情况。该你来,你不来,这就要出大事儿了:一不朝,削其爵,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次第往下降,公爵降侯爵,侯爵降伯爵。二不朝,夺其地,又该你来,你还不来,一般人也没这么干的,如胆儿肥不来的600里封地给你砍300里,三不朝,六师移职,第三次不来,你就别混了,基本玩完了,你就好好等着瞧,周天子就派兵来打你了,收拾你个不听话的家伙。

西周的兵种及军事制度。西周时期的兵种以车兵和步兵为主,随着战争的发展,车战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如在牧野之战时武王就出动“革车三百两(辆),虎贲三千人”(《孟子·尽心下》)。自周厉王改革后,由于“军”的出现,与之相适应,至周宣王时,“其车三千” (《诗·采邑》),可见车兵的力量至西周晚期发展很快。关于车兵的编制,西周初期沿袭殷商兵制,五乘组成一队,二十五乘为一正偏,一百乘为一师,而每乘配甲士十名,故三百乘,有甲士三千,与《孟子》所记相合。当时的步兵则独立编组,在车战中协同作战。到西周晚期车兵的编制在西周初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变化,每乘除甲士十人之外,另配有徒兵二十人(据《司马法》),即变成了每乘三十人。就每军的编组而言,据清代学者孔广禁考证:“古之车战,故赋舆之法以乘为主,《周礼》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不言车数,以《诗》考之,军盖五百乘,乘盖二十五人。天子六军而《采芑》曰其车三……五百乘为军是其明证”。(见孙诒让: 《周礼正义》 卷五十四·引》)其所谓“盖乘二十五人”是“徒二十人”中除去“厩养五人”,与每乘三十人并不矛盾。由此可见,到西周晚期实行的是以车兵为主的车兵步兵混合编组,即以战车为主体,每车配备一定数量的步兵,组成军队最基本的建制单位,然后以五进制,由五伍,四两,五卒、五旅、五师逐级编组成军。

直白的说,周朝的军事制度是:天子的部队有14个师,宗周八师,成周六师。宗周就是镐京,首都京城,一个师2500人,总共是20000人。洛邑6个师,一个师2500人,总数是15000人。天子一共有35000名士兵。然后大国三师、中国两师,下国一师。就是大的诸侯国可以养三个师的部队,7500人,中等诸侯国养兵5000人,小诸侯国养兵2500人,才养那么点儿兵。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那会儿能养得起这么多兵的国家太少了。大概大的诸侯国这7500人平时也不能脱离生产,主要任务还是种田,寓兵于农。打起仗来临时拼凑,跟民兵差不多,挥着木头棒子就上战场。我们中国古代的五种兵器,排第一位叫“殳”,很好听的名字,其实就是木头棒子,比棒球棍做工还要差点。还用另外的一些溢美之词来形容它:梃,什么叫梃?说白了就是木头棒子。还有杵,武王伐纣,血流漂杵,血河里漂的杵其实就是木头棒子,金属肯定漂不起来了。从西周一直到春秋的时候,军队的主要装备依然是木头棒子,一开战一帮子老百姓拿着大木头棒子就冲上去了。那个时候一说起武装力量,大家都爱吹牛批,说我国战车千乘,所向披靡。夸耀自己兵力强大,总拿兵车千乘来说事,兵车千乘是多少人呢?一乘就是四匹马拉一辆兵车,一辆兵车上3个人,每辆车后面跟着72个拿木头棒子的人,我们通俗来说就是步兵,外加25个后勤人员,炊事班的,搞后勤物资的,这100人算一乘。千乘就是3000甲士,外加97000拿棒子的和后勤的哥们儿,当时是这么计算的,这就是所谓的兵车千乘,9万多人,10万差一点。到战国时,小国千乘,大国万乘,但都是自称的,相当成分是自吹的。

其实真正打仗的时候没那么多人,这个10万是算上全国人口,能打的不能打的全算,没钱的拿普通棒子,有钱的在棒子上钉个钉子,更有钱的镀个金,不论贵贱都来凑数,才能到凑到十万。不能按照今天的人口来算,所以周天子三万多人的部队在当时已经非常了不得了,可以横扫中原,况且估计都是镶铁镀金棒子。

车战为西周的主要作战形式,车战的基本作战单位是乘。与车战队伍配合的有步兵。乘是以战车为中心配以一定数量的甲士和步卒(步兵),再加上相应的后勤车辆与步兵编组而成。所以乘是车,卒组合的基本单元,也是当时军队的基本编制单位。古代车战分攻守两种,攻车直接对敌作战,守车用于屯守及载运辎重。一般文献中所称的战车即指攻车,又称兵车。

这个军事制度跟它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相当程度上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

cozofxx
常客
帖子: 195
注册时间: 2024-02-15
Has thanked: 3 time
Been thanked: 68 time

Re: ZZ: 西周的军队编制及作战形式

#7

#7 帖子 cozofxx »

至少大夫。殉葬战车比较多的还是诸侯级别的。比如晋侯苏,你可以搜一搜照片,出土的车马坑土豪的亮瞎人眼睛。

牛大春 写了: 03 4月 2025, 08:49

西周时期的军事贵族是不是都乘车作战?什么等级的贵族能享受到车马坑陪葬?

cozofxx 写了: 03 4月 2025, 02:02

这篇兵器方面的错误太多了。商周时期出土的兵器是非常多了。对于武士阶层来讲,墓主人均至少有一戈,若干青铜箭簇。很多中下层贵族墓葬会出土几十甚至上百件青铜兵器。这些兵器足以装备相当大规模的直属军队。对于殷墟考古,甚至一些工匠部族,也出土不少兵器。商周走的都是军事贵族的精兵路线。

当然,商人比周人还要邪门很多,这些军事贵族很多都是过集体生活,男女都有。当然,一些早期西周墓葬也挖出过女兵陪葬兵器。

头像
牛河梁
中坚
帖子: 1862
注册时间: 2024-01-08
Has thanked: 101 time
Been thanked: 216 time

Re: ZZ: 西周的军队编制及作战形式

#8

#8 帖子 牛河梁 »

见过有说法商代战车只是交通工具。驾车到了以后还是下车作战。

但这种说法显然不准确。清涧出土的战车伴随有箭簇出土。

虽然有可能到了目的地下车射箭。但显然是多次一举。

牛大春 写了: 03 4月 2025, 08:49

西周时期的军事贵族是不是都乘车作战?什么等级的贵族能享受到车马坑陪葬?

cozofxx 写了: 03 4月 2025, 02:02

这篇兵器方面的错误太多了。商周时期出土的兵器是非常多了。对于武士阶层来讲,墓主人均至少有一戈,若干青铜箭簇。很多中下层贵族墓葬会出土几十甚至上百件青铜兵器。这些兵器足以装备相当大规模的直属军队。对于殷墟考古,甚至一些工匠部族,也出土不少兵器。商周走的都是军事贵族的精兵路线。

当然,商人比周人还要邪门很多,这些军事贵族很多都是过集体生活,男女都有。当然,一些早期西周墓葬也挖出过女兵陪葬兵器。

resso
精英
帖子: 9728
注册时间: 2023-12-24
Has thanked: 90 time
Been thanked: 183 time

Re: ZZ: 西周的军队编制及作战形式

#9

#9 帖子 resso »

牛河梁 写了: 10 4月 2025, 21:50

见过有说法商代战车只是交通工具。驾车到了以后还是下车作战。

但这种说法显然不准确。清涧出土的战车伴随有箭簇出土。

虽然有可能到了目的地下车射箭。但显然是多次一举。

牛大春 写了: 03 4月 2025, 08:49

西周时期的军事贵族是不是都乘车作战?什么等级的贵族能享受到车马坑陪葬?

古希腊,苏美尔都这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