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社交媒体平台流出的照片显示,一门国产“155毫米舰炮弹道炮”正被运往某地接受测试。北方重工业集团曾多次发文表示在155毫米舰炮研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军事专家推测,中国海军将会率先实现155毫米舰炮的实用化,从而超越在此领域宣告失败的欧美多国。
按照口径,舰炮可分为大口径(≥100毫米)、中口径(76毫米~100毫米)、小口径(<76毫米)等。大口径舰炮的作战使命主要由两点构成,一是对岸支援,二是对海打击。
在对岸作战中,大口径舰炮凭借通用性强、射速高、储弹量大、可发射不同弹种弹药,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能够长时间伴随登陆舰船对岸上目标实施压制。对海作战中,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大口径舰炮通过在弹药上增加制导技术,担任超视距对海攻击任务,对敌水面舰艇进行精确打击。
海军钟情155毫米口径的大口径舰炮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是世界各大国陆军大口径火炮基本为155毫米(俄陆军为152毫米),配属弹药谱系完善。选择155毫米口径的舰炮,既可共享现有技术成果,也能减轻后勤保障压力。其次是从射程、毁伤等技战术指标上看,155毫米口径火炮与弹药的表现要更好。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第一个10年内,美英法德等国曾对155毫米舰炮进行过密集研究,希望本国驱护舰都能够早日列装大口径舰炮,享受到155毫米舰炮带来的性能跃升。不过截至目前,上述四国的155毫米舰炮均未成功。
首先是德国依托“陆炮上舰”发起MONARC项目(模块化海上火力概念),率先宣告夭折。MONARC舰炮的重点在于将PZH 2000自行火炮配套的52倍径155毫米榴弹炮搬上护卫舰。
其次是美国海军的AGS 155先进舰炮项目,其核心是射程高达157千米、可使用远程对陆攻击精确制导弹药、LCGM155毫米低成本制导弹药。AGS 155项目失败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技战术和弹药成本两大块,前者问题不断,后者严重超支,迫使美海军只能对其说拜拜。
英法两国也搞过155毫米舰炮,但迟迟没有下文。英国早对155毫米舰炮就情有独钟,BAE系统公司也拿出了将AS90型自行火炮身管,换装到MK8 Mod I型127毫米舰炮上的方案。但奈何多年来毫无起色,导致英国海军45型驱逐舰只能沿用原有舰炮。至于法国则对155毫米舰炮开展过可行性研究,且认为其对岸、对海打击能力确实不俗,也是与英国一样,做完PPT以后就很少有消息传出。
由此可见,尽管155毫米舰炮的技术性能与战术使命非常出色,但要想成为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难度可一点都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