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格兰特(Ulysses S. Grant)中将,联邦军总司令,
作为美国历史上的首位陆军中将、陆军上将以及后来的美国总统,格兰特的前半生略显平庸和黯淡。1843年格兰特以全班第21名(共39人)的成绩从西点军校毕业。在随后的美墨战争中格兰特表现出色,作为部队军需官的经历也使他对后勤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然而在之后的岁月里,格兰特却走上了军旅生涯终结、生意失败的下坡路,并沾染上了抽烟酗酒的恶习。
1961年南北战争的爆发让格兰特时来运转。他先后被提升为上校、准将和少将,在密苏里、伊利诺伊、田纳西和密西西比一带的作战中崭露头角。1861年11月格兰特获命统一指挥田纳西军团,在之后的维克斯堡战役中逼迫彭伯顿率领的南军投降,攻克维克斯堡。此役让格兰特名声大噪。在内战开打的第三个年头,林肯总统终于找到了一位足以信赖的军队统帅。
乔治·米德(George Meade)少将,波托马克军团司令
米德于1831年进入西点军校学习。其本人更热衷于法律而非军事,因此在四年的军校学习中一共收到了168次记过处分(累计200次就要退学)。毕业后曾为铁路公司做过新线路调查员等工作,也曾以军队参谋的身份参加过美墨战争。1861年8月,米德以旅长身份加入南北战争,先后参与了波托马克军团的历次重大战役。1862年12月升至第五军军长。米德以脾气暴躁闻名,数次冒犯顶头上司、时任波托马克军团司令的胡克少将。
1863年6月,李将军指挥北弗吉尼亚军团进犯宾夕法尼亚和马里兰。而此时林肯总统已经彻底失去对胡克少将的信任。于是米德临危受命,接掌波托马克军团的指挥权。在噶底斯堡战役中,米德准确猜中了李将军的意图,沉着应对,重挫了南军的进攻。然而他也表现得过于保守而错失了追歼南军的机会,这令林肯总统大为光火。
温菲尔德·汉考克(Winfield S. Hancock) 少将,第二军军长
汉考克将军无疑是南北战争中北军最杰出、最受爱戴的中高级将领之一。1844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后,汉考克在军队服役长达40年。在美墨战争中因表现英勇而晋升中尉。1861年9月,汉考克以准将旅长身份投入战场。1862年5月他因在威廉斯堡之战中领军发动了关键性的反击战而赢得绰号“卓绝”(Superb)。同年11月升任第二军军长。在噶底斯堡战役中,汉考克表现极为出色,在连续三天的战事中均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皮克特冲锋来袭时,汉考克亲自骑马指挥一线战斗,令属下感动不已。此后汉考克大腿中枪。而他的好友,南军旅长亚米斯德准将也在冲锋中阵亡。
1864年春,汉考克伤愈归队重新指挥第二军。然而他始终没有恢复到以前的机动性和年轻活力。伤痛的折磨将一直困扰、影响着他在后续战役中的表现。
古弗尼尔·沃伦(Gouverneur K. Warren)少将,第五军军长
1850年西点军校毕业。1861年5月被任命为纽约第五步兵团中校团长。1862年9月晋升为旅长。在噶底斯堡战役的第二天,沃伦组织了北军左翼的防御战。他及时发现了小圆顶山的重要性并先于南军几分钟占领此处,成功稳住了北军的左翼。噶底斯堡战役结束后,沃伦临时接替受伤的汉考克将军出任第二军军长。1864年春汉考克伤愈归队后,沃伦出任第五军军长。
约翰·塞吉威克(John Sedgwick )少将,第六军军长
1837年毕业于西点军校。1861年8月以准将旅长身份投入战场,直至升任第六军军长。噶底斯堡战役之中第六军主要充当预备队角色。塞吉威克坚毅、服从,并因体恤士兵而广受爱戴,被尊称为“约翰大叔”。
艾姆布罗斯·伯恩赛德(Ambrose E. Burnside)少将,第九军军长
1847年毕业于西点军校。1861年五月以罗德岛第一志愿步兵团团长投入战场。1862年7月,伯恩赛德的部队被整编为波托马克军团第九军并出任军长。弗雷德里克堡战役之后,第九军被调往西部战区,先后参加了纳什维尔、奇卡莫加和查塔努加等一系列战役。1864年春季第九军被调回东线。 此时该军已经被加强为拥有21,000 名士兵的部队。
威廉·史密斯(William F. Smith)少将,第十八军军长
绰号“秃头”。1841年毕业于西点军校。1861年8月组建第一佛蒙特旅并出任旅长。1863年10月史密斯被派往西线担任坎伯兰军团首席工程师。他的工作得到了格兰特的赏识,被任命为第十八军军长。之后该军跟随格兰特加入东部战事。
菲利普·谢里登(Philip H. Sheridan)少将,骑兵军军长
1853年毕业于西点军校。1861年秋季起参与西部战事并升至师长。1864年春季,谢里登被格兰特召入东部战区,负责指挥波托马克军团的骑兵部队。 谢里登于1864年4月抵达波托马克军团总部,并在一个月后投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