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找到 232 个匹配

cozofxx
今天, 04:58
版面: 史海钩沉
主题: 古中华民族的祖先和北美殷地安人拥有共同(父系)母系基因
回复总数: 3
阅读次数: 125

Re: 古中华民族的祖先和北美殷地安人拥有共同(父系)母系基因

不好说。学界对mtRNA的迁徙研究一直不够系统。像大汶口那个家族墓地,完全以mtRNA来维系,按说早就该做的工作,居然今年才发表出来。复旦这帮人不靠谱,
整天就是关注Y染色体,因为Y染色体容易来钱。
另外就是古染色体的样本还是太少了。以今推古容易出各种问题。

牛河梁 写了: 15 9月 2025, 21:36

当年可能都过去了。但当年各地人口很少。小意外就可能把D5给断绝了没有今天的美洲后代。就像田园洞人在东亚没有后代一样。最相似的后代反而在南美。

cozofxx 写了: 15 9月 2025, 00:40

整体来看,D4,D5都是兴盛于东亚。其中D5并没有出现在美洲。D4倒是美洲的一支主要的传承。

cozofxx
15 9月 2025, 00:40
版面: 史海钩沉
主题: 古中华民族的祖先和北美殷地安人拥有共同(父系)母系基因
回复总数: 3
阅读次数: 125

Re: 古中华民族的祖先和北美殷地安人拥有共同(父系)母系基因

18年,殷墟大司空遗址有一些线粒体的结果。里面有三个D4.总体来说是复杂的。 整体来看,D4,D5都是兴盛于东亚。其中D5并没有出现在美洲。D4倒是美洲的一支主要的传承。 从D的整体来看,基本就是个东亚和美洲的主流类型。我很早以前说过,看母系要比看父系可靠很多。因为父系可以漂移的很快,很剧烈。而母系则在新石器晚期以前都是大量氏族的基本组成模式。 表现为母系D4h3(古黑龙江流域)和父系C2a(现代中国北方)。 1/ 母系D4h在现代是罕见基因变异。中华民族在不断南下过程中,不断被当地换种不奇怪。 2/ 学界认为这种相似性暗示殷地安人(一支)从东亚(黑龙江流域)(沿着海带之路跨岛)移民美洲。 3...
cozofxx
08 9月 2025, 22:20
版面: 史海钩沉
主题: 同样是保护领土,为什么左宗棠名垂千古,赵尔丰就被拉出去砍头?
回复总数: 2
阅读次数: 150

Re: 同样是保护领土,为什么左宗棠名垂千古,赵尔丰就被拉出去砍头?

保路运动就是典型的非法集资外加金融诈骗案。主要的基金在上海股市投机,股市崩盘之后,广大投资的股民要求政府赔付买单,政府不干,谈崩之后,调武昌新军镇压,终于大清完蛋了。赵尔丰是个中间派,两边都不信任。但是他又开枪杀了领头闹事的,所以就悲剧了。那个局面,赵尔丰其实是没能力解决问题的,比较明智的举动是想办法,待在巴塘,别去成都,静观其变。

牛大春 写了: 06 9月 2025, 18:09

cozofxx
05 9月 2025, 04:31
版面: 史海钩沉
主题: 北美老铜文化
回复总数: 4
阅读次数: 193

Re: 北美老铜文化

对于复杂现象,不懂的时候就近似为随机性,懂了之后就发现背后都是物理机制。 美洲文化因为其隔离,反而屡屡发展出重要的成果被全世界共享。金属,高产作物这些,如果没有地理的隔绝,反而不容易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所以有时候文明也不完全是撞击出来的,而是在合适的前提条件下,交流才会有效,才会往上走。 科学研究也类似,过度的交流反而导致比较严重的局部最优和幻觉。 我们看到的幸存者书写的历史。但这些人为什么称为天选之子,其他人为什么被自然选择掉,往往缺乏关注。 下面这个五月花视频很有意思。原来这些清教徒误打误撞登陆的地方,还遇到两位会讲英语的殷地安人。其中一位还在五月花之前到过欧洲,在伦敦工作过。 这些清...
cozofxx
02 9月 2025, 00:47
版面: 史海钩沉
主题: 三星堆人面原型?
回复总数: 17
阅读次数: 392

Re: 三星堆人面原型?

以吐火罗人为代表的印欧系人群,本来就是甘肃和新疆的土著。这帮人里面有中华民族的奠基贡献不是太奇怪的事。比如QM120最早的一些考古发现就是在甘肃,宁夏这些地方。从穆天子传来看,周天子和这帮善于造车的戎狄是很熟悉和友好的,还有过大量贸易。周人祖先本来也是从这类地方混出来的。 事实上,汉语和印欧语大量的同源成分,也有不少可能来自这类交流。 现代这种比例变低也很可能和历史时期长江流域的水稻农夫大扩张有关。 右二。位于旧金山的乌克兰独立日纪念新闻照。 https://i.postimg.cc/HW8xPfTC/IMG-4012.webp https://i.postimg.cc/VvfK5jfq/IM...
cozofxx
02 9月 2025, 00:28
版面: 史海钩沉
主题: 北美老铜文化
回复总数: 4
阅读次数: 193

Re: 北美老铜文化

美洲文化因为其隔离,反而屡屡发展出重要的成果被全世界共享。金属,高产作物这些,如果没有地理的隔绝,反而不容易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所以有时候文明也不完全是撞击出来的,而是在合适的前提条件下,交流才会有效,才会往上走。

科学研究也类似,过度的交流反而导致比较严重的局部最优和幻觉。

cozofxx
18 8月 2025, 04:50
版面: 史海钩沉
主题: 西藏发现的东亚罕见先进石器
回复总数: 14
阅读次数: 331

Re: 西藏发现的东亚罕见先进石器

细石器狩猎采集者。这帮人的活动范围可以非常大,猎物去哪儿,他们就去哪儿。 问题是这些三四万年前的人到底是什么人。这个并不清楚。青藏高原上,我盲猜最有可能的是某种丹尼索瓦人,因为目前东亚的旧石器时代出土的很可能多数都是丹人遗迹,而这些丹人本来就具备比较复杂的石叶打制技术。 中国新闻周刊报道。 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七楼的办公室里,高星从桌上的样本盒里拿出两块石器,其中一块就是这种炭黑色岩石。石器修长,尖端锋利,握持感很好,像石刀,也像矛头。    这两件出自西藏尼阿底遗址的石器,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来临。高星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荣誉主...
cozofxx
12 8月 2025, 01:20
版面: 史海钩沉
主题: 地支和五音对应关系的臆测以及上古时期驯鹰习俗
回复总数: 15
阅读次数: 473

Re: 地支和五音对应关系的臆测以及上古时期驯鹰习俗

对的。最早鹰骨笛三四万年前就有。这帮人估计一直是游荡在欧亚大陆上面。

牛大春 写了: 11 8月 2025, 22:10
cozofxx 写了: 11 8月 2025, 22:04

鹰崇拜很早。黑龙江的新开流文化就挖掘出骨雕鹰头,六千年前,比红山更早一点。

我刚才搜了一下。鹰骨笛最早八九千年前就出现了,说明人类猎鹰、训鹰的活动出现的非常早。

另外甲骨文的 笛 字已经变成了竹字头。说明当时已经从骨笛演变到了竹笛阶段。大胆猜测甲骨文时期,音律已经比较成熟了。

cozofxx
11 8月 2025, 22:04
版面: 史海钩沉
主题: 地支和五音对应关系的臆测以及上古时期驯鹰习俗
回复总数: 15
阅读次数: 473

Re: 地支和五音对应关系的臆测以及上古时期驯鹰习俗

鹰崇拜很早。黑龙江的新开流文化就挖掘出骨雕鹰头,六千年前,比红山更早一点。

牛大春 写了: 11 8月 2025, 21:31

红山文化有没有训鹰方面的发现?

cozofxx 写了: 11 8月 2025, 21:19

塔吉克族确实有鹰骨笛操纵鹰的故事。另外,鹰骨笛流行的克尔克孜族很可能和西辽有些关系,东亚乃至中亚的驯鹰习俗颇有可能源头就是东北地区。

cozofxx
11 8月 2025, 21:19
版面: 史海钩沉
主题: 地支和五音对应关系的臆测以及上古时期驯鹰习俗
回复总数: 15
阅读次数: 473

Re: 地支和五音对应关系的臆测以及上古时期驯鹰习俗

塔吉克族确实有鹰骨笛操纵鹰的故事。另外,鹰骨笛流行的克尔克孜族很可能和西辽有些关系,东亚乃至中亚的驯鹰习俗颇有可能源头就是东北地区。 关于训鹰和音乐的关系,我有个猜想就是音乐最开始可能有口令的用途。毕竟鹰的活动范围大,用嗓子吼来控制鹰的效率很低。人的音频和鹰的音频差别也很大。如果用笛子一类的高频器物去控制鹰或许是可以的,尽管这门技能已经失传了。 再来看看鹰和凤鸟的关系,“猎手对鹰的观察很细微,听他们说,一般的飞禽见鹰就害怕惊逃,甚至于恐惧得痴呆酥骨。有趣的是,唯有善良美丽的喜鹊不怕鹰,而且,往往会有一群喜鹊追着鹰费。如果在鹰尾挂一根颜色鲜艳的羽翎,那么很快就会围聚一大群喜鹊,上下飞舞,真可谓百...